摘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eteplase,r—PA)与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各30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与尿激酶组比较,阿替普酶3小时、6小时的血管溶栓再通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替普酶组死亡1例,心力衰竭及休克1例,与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优于UK,且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时间早、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理想溶栓药物。
关键词 阿替普酶尿激酶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发病急,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2]。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进行溶栓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各30例,年龄39~75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7例,下壁+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15例,前壁12例,下壁19例,下壁+右室5例。病例选择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给药方法:明确诊断后溶栓前应做18导联心电图,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离子、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血淀粉酶,并查血型配血备用,取标本后立即开始溶栓,所有患者均首服拜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低分子肝素等基础药物治疗。溶栓药物使用:⑴阿替普酶:①90分钟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30分钟持续静滴50mg,剩余的35mg于60分钟持续静滴,最大剂量100mg。②3小时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0mg,随后1小时持续静滴50mg,剩余剂量按10mg/30分钟静滴,至3小时末滴完,最大剂量100mg。⑵尿激酶:静滴,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全量于30分钟内均匀输入。必要处理并发症。
检测指标:①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②皮肤黏膜、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脑有无出血现象;③检测出凝血时间;④胸痛消失及缓解情况;⑤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每30分钟重复1次18导联心电图,检测心电图的变化;⑥每2小时复查心肌酶谱及心肌标志物至20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⑦观察5周内病死率。
观察评价指标:溶栓结束后依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判断血管再通标准[3]。①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②溶栓治疗开始后2小时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③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④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酶峰提前到发病14小时内,肌钙蛋白峰值提前到12小时内。符合①、③两项者除外,其余符合上述任意2项可判断为再通。
不良反应:①出血倾向;②过敏反应;③血压下降;④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情况,再梗死,5天病死率。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以(X±S)表示。
结果
60例AMI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入院后立即静滴相关药物。经统计学检验,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各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和心肌梗死部位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将患者按使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的不同分别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各组的基本情况,见表1~3。
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阿替普酶组73.33%、尿激酶组46.67%,发病后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分别为89.29%、60%;5周病死率分别为6.67%和16.67%。不良反应无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尿激酶,发病后6小时内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讨论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本组结果显示,溶栓距发病的时间越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越高,疗效越好,故强调AMI患者应早期及时接受溶栓治疗。
本组溶栓结果显示:①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MI的临床再通率明显优于尿激酶。r—PA组溶栓开始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临床判断再通率均高于UK组,在每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r—PA组30分钟、60分钟血管再通率均高于UK组60分钟、120分钟的再通率,说明r—PA组冠脉再通率较UK组至少提前30分钟。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结果不符[4],早期溶栓者,两组溶栓药物的再通率,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结论有一表1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