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试论无公害池塘的养鱼技术

时间:2022-11-01 18:54:03 浏览量:

摘要:近年来,鱼产品的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市场需求更多的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供应。因此,发展无公害池塘养鱼业势在必行。无公害池塘养鱼是指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按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从鱼苗下塘养殖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上市等各个环节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等均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养殖。本文针对无公害池塘养鱼技术要点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无公害;池塘;养鱼技术

1 无公害养殖水体

一方面,以《淡水养殖水质标准》为依据,保证养殖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要求标准,满足鱼类生理需求,为鱼类生长与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指标如下所示:第一,硫化物低于0.2毫克/升;第二,溶解氧需高于5毫克/升,且在任何时间内均不得小于3毫克/升;第三,对于酸碱度,需将pH值控制在6.5—8.5范围内。

另一方面,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对水质进行调节,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水质。其中,增氧机、科学换水、水质改良剂等属于物理方法,化学改良剂属于化学方法,而微生物菌属于生物方法。与此同时,需注意的是,在调节水质过程中,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化学制剂或药物。

2 无公害养殖方法

无公害养殖方法重点在于四方面的内容,即池塘条件、放养鱼种、投饲技术以及日常管理。

2.1池塘条件

池塘以长方形为主,东西走向为最佳,面积控制在5-10亩左右,保证池深为1-2米。与此同时,池塘底部需平坦,不得存在较多淤泥,并设置相对应的排水设施,保持水质清洁无毒,以10亩塘为基准,配备1台3KW增氧机。

2.2放养鱼种

首先,清塘消毒,在放养鱼种前,约半个月左右,需及时将池底的淤泥清除,将水深控制在6-10厘米,借助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在消毒后的第二天,可通过均匀耙动淤泥的方式,促使消毒更加彻底。清塘7天后,则可进行放水试养。

其次,鱼种消毒,将鱼种放入池塘前,需对鱼种进行消毒,一般而言,借助4%-5%的食盐水对鱼种进行5分钟左右的消毒。待鱼种入池后,池水温差应低于2℃。

再次,放养密度,以养殖户需求为出发点,合理搭配各种鱼苗放养比例。例如,草鱼,300-400尾为每亩放养量,与其相搭配的鱼种为100-150尾约100-150克重的鲢、鳙鱼种。鲫鱼则重50克的放养200尾。晴天上午为最佳放养时间。

最后,放养时间,最宜在冬春之交放养,此刻气温偏低,鱼活动量有所减少,是放养的最佳时机。

2.3投饲技术

以季节、天气、水温、鱼类活动情况以水质条件为依据,科学开展饲料投喂工作。一般而言,在水温偏低或偏高、鱼类活动较少、气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需坚持少投或不投的饲养原则。在水温适宜、鱼类活动频繁、水质条件好的情况下,需坚持多投的饲养原则。与此同时,四看、四定是投饲技术的关键与核心。其中,四看,即看水质、看天气、看季节、看鱼类活动情况,四定,即定时、定量、定位与定质。

2.4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巡塘和水质管理。

一方面,针对巡塘而言,每日需进行2次巡塘工作,即早晚各1次。其中,观察鱼色、鱼吃食情况和鱼类活动状况等属于巡塘的主要工作内容,若巡塘过程中发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需严格控制池鱼浮头和泛池等状况的发生。在7、8、9三个月份中,若为晴天,需在中午开增氧机,时间约为2个小时,若为阴雨天,需在晚上下半夜开增氧机,直至天亮。

另一方面,针对水质管理而言,其属于无公害养殖的关键环节,因为,鱼的摄食、生长、鱼病发生概率以及饲养饵料系数等与水质好坏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定期进行注排水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若气温较高,10-15天应进行1次换水,20-30厘米为换水量;若水色变浓,且透明度低于30厘米,需及时做好加注新水工作;对于5-8月,应保证池水处于最高水位,以达到增加养殖空间的目的。另外,调节水质、调节肥水和调节溶氧是水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调节水质,以15-30天为间隔时间,利用20-25毫克/升的生石灰溶液泼洒至全池,同时,也可利用1-15毫克/升的漂白粉。其次,调节肥水,借助施用无机肥的方式,迫使水体浮游植物量得到增加,以达到增强池水光合作用的目的,致使池水长期位于高含氧状态下。最后,调节溶氧,科学利用增氧机,达到增氧的目的,实现搅水、曝气的效果。若为晴天,在中午时刻,开增氧机约2小时,有助于促使表层高溶氧水扩散至水底层,提升底层水溶氧。

3 无公害鱼病防治

第一,以“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

第二,以国务院、农业部相关规定为指导,不得使用未得到生产许可证、生产执行标准或批准文号的药物。

第三,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渔药,例如,生物制品和生物渔药,坚决杜绝高残留、高毒的渔药。同时,不得使用致癌、致突变或致畸的三致毒性药物。

第四,在鱼上市前的一个月左右,需停止使用药物。

第五,通过口服法、浸浴法、泼洒法等方式进行施药。

第六,若发生鱼病,需以鱼病具体情况为依据,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或滥用药物,且不可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产生副作用。

4 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致使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由于鱼类产品具有美味可口、烹煮方式多样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为提高鱼类产品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鱼产品,相关工作人员应以鱼养殖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掌握无公害池塘养鱼技术要点,促使无公害池塘养鱼事业得到发展,为人们安心食用鱼类产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继学.无公害池塘养鱼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2012,09:20-21.

[2]何晓军.陕北高寒地区池塘无公害养鱼技术模式推广效果分析[J].陕西水利,2011,04:140-142.

[3]周羽英,张华东.池塘主养无公害草鱼技术[J].新农业,2013,17:58-59.

[4]王兆平,杨慧.浅谈无公害池塘养殖的几点措施[J].河南水产,2011,04:20.

推荐访问:养鱼 池塘 无公害 试论 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