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时间:2022-10-28 08:30:06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在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之间我院妇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经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确诊为细菌感染者50例,设为观察Ⅰ组,确诊为真菌感染者50例,设为观察Ⅱ组,另外选择同时期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其血清PCT水平。结果:PCT阈值为0.5ng/ml与 0.25ng/ml时,观察Ⅰ组的预测率分别为62.0%与84.0%,均小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退热前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PCT水平无显著差异,且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退热后,对照组的P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Ⅰ组的PCT水平低于观察Ⅱ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鉴别妇科疾病为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时,可将PCT阈值0.25ng/ml作为检测指标,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妇科;感染性疾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具有发作反复、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对感染程度进行判断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血常规不具备较强的特异性。有关资料显示,人体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在脏器受到某些感染或出现衰竭时会显著提升,从而反映出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所以在监测与诊断细菌性疾病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一项重要指标[1]。我院研究了其在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之间我院妇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经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确诊为细菌感染者50例,设为观察Ⅰ组,年龄30~56岁,平均(42.8±3.4)岁;确诊为真菌感染者50例,设为观察Ⅱ组,年龄29~55岁,平均(43.2±3.7)岁。另外选择同时期与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8~55岁,平均(41.6±3.1)岁。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基本资料在三组受试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分别于清晨空腹时采集三组患者的3ml静脉血,放于真空管中,静置30min后放入离心机内以3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取出上层清夜,保存至冷冻冰箱(温度为-20℃)中,接着采用XE500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瑞士Roche公司生产),应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血样中的PCT。采用与原装产品相配套的试剂盒,并且严格遵循试剂盒与仪器的说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受试者的PCT阈值,分别比较三组中阈值<0.25ng/ml、≥0.25ng/ml、<0.5ng/ml、≥0.5ng/ml的人员数量,以及退热前后三组PCT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在计算机Excel表格内录入所有收集的数据,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并处理数据,并且分别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PCT对各组受试者的预测率对比

PCT阈值为0.25ng/ml时,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阈值≥0.25ng/ml的人数分别为42例、5例、8例,观察Ⅰ组远小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PCT阈值为0.5ng/ml时,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阈值≥0.5ng/ml的人数分别为31例、5例、5例,观察Ⅰ组远小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2.2 退热前后三组受试者的PCT水平比较

退热前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PCT水平无显著差异,且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退热后对照组的PCT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Ⅰ组的PCT水平低于观察Ⅱ组。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2]。PCT在正常人体血清中的含量并不高,但是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系统炎症反映综合症、肿瘤、甲状腺创伤、急慢性肺炎、创伤、败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血清PCT急剧上升,其中PCT对败血症和系统炎症反映综合症具有最高的灵敏度。体内的炎症程度和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所以临床上可根据血清PCT水平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妇科炎症,而且在进行一点时间的治疗后也可以根据血清PCT的水平评估临床疗效[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CT阈值为0.5ng/ml与 0.25ng/ml时,观察Ⅰ组的预测率分别为62.0%与84.0%,均小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退热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的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Ⅰ组的PCT水平低于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鉴别妇科疾病为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时,可将PCT阈值0.25ng/ml作为检测指标,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国森,徐致远.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26(8):67-69.

[2]杨焦峰,王伟娟,康丽霞,等.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1(3):233-234,238.

[3]戴晓帆,黄淑芬.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5,34(4):469-470.

推荐访问:血清 妇科 性疾病 感染 探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