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我县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和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35~59周岁农村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疾病和宫颈癌免费检查,分析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和宫颈病变的发病率。结果 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为68.94/10万,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为76.57%。结论 应加大宣传普及生殖道感染疾病和宫颈癌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妇女对生殖保健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效降低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关爱农村妇女,保障农村妇女身心健康,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关键词: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宫颈病变
子宫颈癌在我国的新发病例为13万以上,占全球发患者数的1/4~1/3,故宫颈的防癌筛查,及时发现、治疗宫颈CIN(不典型增生),以阻止其发展为浸润癌,这正是宫颈病变防治的重要意义所在。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发病率甚高,其中宫颈癌是女性癌症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农村女性的生活与生产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依照我国卫生局所体现的医疗卫生改革精神,对本地区35~59岁年龄阶段的农村妇女实施了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的免费检查。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女性生殖系统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情况,目的在于减低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病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1日~2010年8月30日对南丰县10个乡镇年龄区间在35~59周岁农村妇女的免费检查资料,共计7252人。
1.2数据整理与分析 具体检查项目包括妇科盆腔检查、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对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在农村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65%,对妇科常见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病、盆腔炎等发病原因分析发现,见表1,40~44岁农村妇女发病率为76.57%,在所有患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原因是:农村卫生条件较差,该年龄段农村妇女承担家庭主要劳动,不注意个人卫生,加之分娩引起产道损伤,使得细菌乘虚而入导致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45岁以后的农村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阴道抵抗能力明显降低,且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高龄女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病变是宫颈癌演变过程的必经过程,通过本次检查,我县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病变(CIN1-3级)发病率为317.1/10万,宫颈癌(AIS-浸润癌)发病率为68.94/10万[3-4],见表2;宫颈病变发病年龄主要在35岁以后,40~49岁是发病率高峰期。
3讨论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深化落实,各城乡地区两级妇幼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也同时在农村、县区展开了宫颈癌防治知识的讲座,同时也普及了女性生殖系统保健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农村地区妇女生殖保健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促使了农村地区女性健康水平的升高。参照我国医疗改革政策中的相关规定。本院为县区所有农村妇女开展了免费的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的检测,共计检查对象对12596例。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健康、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了广大农村女性的生殖健康权利,同时也促使了其保健意识的提升[5-6]。对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水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与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依然有部分县区妇女健康意识比较薄弱。由于偏僻农村地区卫生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且民众匮乏一定的保健知识,对生殖系统感染与宫颈癌的敏感度较低。由于早期宫颈癌与生殖系统感染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且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般大部分女性无法察觉疾病的进展,导致病情延误,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农村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县区农村妇女实施免费的生殖系统感染检查与宫颈癌筛查,结果提示,本县区35~59岁年龄阶段的妇女生殖疾病感染率为76.57%,宫颈病变发病率为317.1/10万,结果提示,宫颈癌及生殖系统感染在农村女性中的发病率十分高。在本次研究中,对早期宫颈癌病变患者,实施病理切片检查,送检后确诊,对生殖系统感染的女性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通过本次的健康、优质的农村服务,促使了农村女性生殖健康的提升,在及早的时间内发现了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患者。在完成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同时,对县区女性进行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了县区女性的保健水平。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我院充分意识到农村女性生殖健康宣传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定期检查对早期宫颈癌病变诊断的有效性,可将其作为防治宫颈癌,指导早期宫颈病变患者治疗的有效依据,同时也可作为降低农村地区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现象产生的主要途径[7-8],在关爱女性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汪毅红.奕棋镇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普查结果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101-102.
[2]黄文亭,陈汶,曹智,等.HPV感染的形态特征及HPV型别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联系[J].癌症进展,2010,02:2438-2440.
[3]金燕,陈彩蓉,郭晓燕,等.孕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04:26-27.
[4]刘政红.乳腺癌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探讨[J].当代医学,2011,33:577-578.
[5]蔡兰兰,樊冰,张松,等,TCT与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9:126-128.
[6]王鹤,于继云,李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负载量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02:162-163.
[7]李玉强,丁静,王泉,等.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18:123-125.
[8]洪水玲,张晓辉.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认知水平的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09:111-113.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