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革兰阴性杆菌(76.19%)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优质护理可提高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腹腔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8±12.2)岁;平均肿瘤大小(3.7±1.5)cm。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2±12.1)岁;平均肿瘤大小(3.6±1.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相關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6]中关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均为首次进行手术;④术后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均为CAPOX3周,奥沙利铂130mg/m2+5%。GS500ml静脉滴注3~6h,D1,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D1~14;⑤卡氏评分不低于60分;⑥术后生存时间大于半年。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肺、脑等其他器官疾病;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性慢性疾病患者,通常这类患者需服用其他药物或不能耐受化疗反应;③有其他脏器转移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含入院评估、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后准备、饮食指导、腹腔镜引流管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
1.3.2 观察组患者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制订个性化心理指导方案,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述癌症手术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加强基础护理:病房巡查由原来每天4次增加到每天6次;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拍击背部促进患者痰液排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常,避免肺部感染发生。③加强营养支持:严格的禁食水,并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后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专业的临床营养指导。④体位护理:麻醉清醒后应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协助翻身,更好地释放患者的腹部张力,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⑤腹部按摩:术后护理人员应改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腹部按摩。⑥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态和伤口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订合适的运动方案,若患者伤口恢复良好,应积极指导患者早日进行适量运动,先从床旁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恢复。⑦监督反馈:责任护士应记录患者每天的饮食时间、饮食量及进食物品,仔细观察和咨询患者的精神及身体状态。对患者术后随访半年。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况。
1.5 疗效评定
主要致病菌检测:在无菌操作下,收集患者感染处的细胞,并制成标本进行培养,然后由至少两名检测人员对其病菌进行分析汇总。
临床疗效:根据卡氏评分(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若低于60分,许多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就无法实施)来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①恶化为治疗后卡氏评分下降;②无效为治疗后卡氏评分未提高或提高小于10分;③有效为卡氏评分提升10~20分;④显效为卡氏评分提升大于2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汉语版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进行评定。根据EORTC的积分规则将问卷调查结果转化成积分。主要评估的内容有患者的躯体功能状态、角色功能状态、认知功能状态、情绪功能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状态。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每项分值均为0~100分。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主要致病菌情况的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比例分别为64(76.19%)、16(19.04%)、4(4.76%),革兰阴性杆菌(76.19%)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显著提高,已经与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当[10]。目前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缺乏纤维素食物和新鲜的蔬菜、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11]。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创伤大,术后患者不能快速地恢复饮食,再加上日常生活及肿瘤的能量消耗,导致多数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切口生长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还能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肠瘘是结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肠瘘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患者腹腔感染及营养过度消耗,进而出现内环境紊乱,甚至发生多器官衰竭综合征。因此,了解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针对性用药、护理,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杆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王生,黄晓星,余鹏飞,等.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8):1045-1049.
白洪祥,刘现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4(14):403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