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成就展示、农业交流合作、农业贸易洽谈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符合“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要求的高品质农业贸易和交流平台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交会”)于2016年11月5日在云南啟幕。来自中东欧、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以及法国、德国、俄罗斯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的农产品齐聚昆明。据了解,本届农交会实现现场贸易额699亿元,现场销售额2.5亿元。
这是一场汇聚了36个国家农产品“明星”的盛会,这是一场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展示的平台。与前几届展会相比,透过本届农交会期间的成就展示、交流合作、贸易洽谈,可看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多新亮点:秉承开放合作突出国际化、打造品牌名片彰显品牌化、聚焦精准扶贫提升专业化、推动线上线下交流共享信息化。
在农交会圆满落幕之际,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表示,云南首次举办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农业行业盛会,这次农交会主题明、规格高、规模大、活动多、保障强、影响深,突出了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的主题,实现了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展宗旨,打造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的高品质农业贸易和交流平台。云南省有幸作为东道主省份,充分展示了彩云之南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农业行业盛会。” 这一定位,恰好满足了身为农业大省的云南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迫切需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巡展,此前,农交会先后在华北、华东、东北、华中和西南等6省8市举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已成为中国农业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经过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几年来的积极争取,农业部决定于11月5-8日在昆明举办第十四届农交会。同时,经国家同意,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将与第十四届农交会合并举行,云南元素在展会期间得到更鲜明、更全面、更广泛的展示和推广。
本届农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升级云南的农业业态,更重要的是,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引擎动力。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发挥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迸发着勃勃生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板块欣欣向荣,“云系”农产品“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牌扬名海内外。
这也是农业部对云南农业取得的突出成效予以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
在战略层面,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全力打造的8大重点产业来抓,加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云南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农业部将第十四届农交会放在云南与昆明国际农博会同期举办,充分体现了农业部对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国家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对云南跨越发展的大力支持。
从云南当前的战略布局看,本届展会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更深层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极大促进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孔雀东南飞,吉祥云南美。农业农村发展的云南平台和机遇正向广阔的维度延伸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