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黑龙江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28 11:12:03 浏览量:

摘要:煤炭工业是黑龙江省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首。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本文主要应用区位商理论、回归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Abstract: The co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industr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s placed the first in all industries.Fine processing of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are formed in Jixi, Hegang, Qitaihe and Shuangyashan.This paper applied LQ theory and the regression model on research the coal industry clu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黑龙江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Key words: Heilongjiang coal;industry cluster;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17-02

0引言

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具大的加速作用。在我国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也相继出现,在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已初具规模。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煤炭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集群对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从而煤炭产业集群可以定义为因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积聚,也指在地理上集中分布的相互依赖的企业且煤炭相关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集群。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区域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黑龙江省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速度很快,但是,是否已经形成集群还需要科学的判断,尤其要从定量的角度来作出科学的解释,其中区位商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1.1 运用区位商理论分析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的集聚状况区位商是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区位商(LQ)又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是衡量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和集中程度的。区位商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出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它也是产业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1]LQ计算公式如下:

LQ=

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当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是劣势产业,该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集聚能力弱;当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为一般水平,该产业的集聚能力并不明显;当LQij>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是优势产业,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集聚能力。LQ值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地方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集聚能力越强。

我们以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作为计算依据得出2001年至2008年以来的区位商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8年各年份的区位商均大于1,表明煤炭行业是黑龙江省的基础部门,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从纵向来看,在结果中可以发现2001-2008年黑龙江省煤炭业区位商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62下降到了2008年的1.02,说明近年来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在大多数集群辨认研究里,如果LQ大于1.12,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从2006年至2008年区位商仅仅超过几个百分点,说明黑龙江省的煤炭行业仅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煤炭总产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全国煤炭总产值上升的速度更快,因此要想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的发展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必须充分利用煤炭产业集群所能够带来的创新优势、低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计划,从政府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国家给东北地区一定的宏观指导和优惠政策,并能够引导人们的预期,这对加快黑龙江省的煤炭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煤炭产业集群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企业之间配套不强,产业链过短有着很大的关系。

1.2 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煤炭产业集群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发展现状

1.2.1 模型构建令Yt为区域产出水平,xi为影响区域产出水平的产业集聚因素,在不考虑区域之间贸易及资本要素流动情况下,可以写出特定区域产出与产业集聚因素之间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t=f(x1,x2,...,xk,W)。其中,Yt为第t时期的区域产出,xi(i=1,...k)表示第t时期区域某产业集群第i项相对指标;W表示区域经济政策和技术进步。[3]对上式求全微分,两边同除以Yt整理得:

=+•+•+…+•

由上式可得产业集群第i项因素对区域产出的弹性为

=b1该值也表明第i项集聚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令=b0则上式可以改写为=b0+b1x1+b2x2+……+bkxk对上式进行对数处理得到计量模型:

LnYt=b0+b1x1+b2x2+……+bkxk+μ

根据理论与经验,黑龙省煤炭产业集群与黑龙江省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EGDP=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职工人数/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职工人数,X2=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X3=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净值/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净值,X4=黑龙江省煤炭企业数/全国煤炭企业数。本文选取了1999年至2008年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得出黑龙江省人均经济总量指标与煤炭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得出黑龙江省人均经济总量指标与煤炭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EGDP=-20794.8+1469.43X1+2093.86X2+630.49X3+2111.21X4

(-2.05)(0.79)(1.72)(1.25)(2.6)

其中R2=0.99,调整后的R2=0.98可决系数很高,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但X1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职工人数的多少对人均经济总量的贡献并不大。

我们把X1剔除掉,重新得到回归模型如下:

EGDP=-13006.48+3015.39X2+926.84X3+1696.05X4

(-5.03)(8.28)(2.83)(2.81)

其中R2=0.99,调整后的R2=0.98,F=196.5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相当高,模型比较显著;Durbin-Watson为2.71,因为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所以DW检验无效。给定∝=0.05的置信水平下,t0.025(6)=2.45,说明X2、X3、X4的系数显蓍且比以前的模型显蓍,说明X2、X3、X4对EGDP贡献比较显著,即区域经济总量指标与工业总产值集群指标、固定资产集群指标、企业单位数集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1.2.2 结论

1.2.2.1 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吸纳和引进了大量的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但是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相比,过多的增加劳动力对人均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小。这说明煤炭行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企业职工素质差,文化水平低势必影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必将阻碍煤炭企业的发展。

1.2.2.2 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集群指标与区域经济总量指标成正方向变动,从这一点来看,推动黑龙江经济的发展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工业总产值。组建大型煤炭集团,以吸引一批相关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煤炭产业集群,从而更好地实现煤炭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集约开采,形成合理的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1.2.2.3 增加固定资产的净投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许多煤炭企业都存在着设备陈旧、生产能力萎缩、产量递减、效率低下等问题。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购入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即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部分可以在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由于煤炭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的金额大,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也非常大,增值税转型改革为煤炭企业减轻了不少负担。政府应该以减税、免税、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增加煤炭企业采用新设备的积极性。另外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的采取上要利于企业采纳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的办法。企业愿意改进设备重置固定资产必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2.2.4 目前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处于初始阶段,根据煤炭产业的特征和区域未来的产业规划,选准主导产业,引进或投资新建龙头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围绕龙头企业吸引其配套产业的集中,龙头企业良性发展,就需要本地有足够的配套企业。优秀的龙头企业发展自然对配套企业有吸附能力并可带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初始阶段,增加煤炭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的数量会加快区域经济总量的积累。因此,政府应加大引资力度,按照规模经济递增的原则,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合理确定集聚区域的规模,以尽可能地获得产业集聚所应有的效益。在规模的形成过程中,注意集聚的质量,以生态经济为目标,形成产业生态价值链,实现集聚区的生态效益和产业集聚区资源的增值效应。

2结语

通过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黑龙江经济的发展与煤炭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培育黑龙江省煤炭产业集群,对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既要靠市场来调节,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煤炭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需要借助外力促进本地产业集群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龙,伍宝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报,2009,(1):37-38.

[2]赵岩,王海峰.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6):143-144.

[3]殷杰,杨向阳.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关系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53-54.

[4]于俊年.计量经济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5]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0-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推荐访问:黑龙江 煤炭 产业集群 发展现状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