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8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本组住院时间为6~46天,其中治愈32例,死亡3例。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基本疾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危险。护理应注重环境管理、饮食与卧位管理、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医院交叉感染的预防以及呼吸频率、血压、意识障碍等危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科学的个体化管理。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以促进患者。病人康复了。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176-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感染性肺实质(包括肺泡壁或广义肺间质)的炎症,包括住院后平均潜伏期内有一定潜伏期的肺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国民健康。临床表现为咳嗽、痰或原发呼吸系统疾病恶化,化脓性痰伴有或不伴有胸痛、发热、肺实征和/或湿罗音。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老年人(>80岁)由于免疫力低下和多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本文对35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临床护理要点。
1 臨床资料
1.1 对象
35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病房住院治疗的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20例;80~89岁27例,90岁及以上8例,平均年龄86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基础病、临床表现、诱因、痰培养结果、住院时间及转归,探讨总结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护理要点。
2 结果
住院时间:6~46d,其中≤10d18例,11~20d10例,21~30d3例,>30d4例。疾病转归:治愈32例,死亡3例。3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88岁,1例并发肺癌,2例同时并发冠心病、营养不良。
3 护理要点
3.1 环境管理
选择通风良好的病房妥善安置患者,单人单间,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光线适宜,每日早晚通风1次,每次>30min。必要时每日紫外线空气照射消毒1次,每次30min。室内避免放置芳香味浓鲜花,以免刺激患者呼吸道,诱发或加重咳嗽。限制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固定陪床家属,要求家属不能患感冒,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饮食与卧位管理
加强饮食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进餐时床头抬高30~40°,保持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急性期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正确使用床档。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1 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
高龄老人由于呼吸肌功能减退,致有效排痰能力减弱,排痰不畅。鼓励清醒患者主动排痰。对于体质虚弱、无力排痰患者,床头放置负压吸引器,处于紧急备用状态,以备排痰不畅时帮助排痰。
3.3.2 每日定时给予翻身扣背,协助排痰
高龄患者一般不能耐受体位引流。可选择翻身、扣背,病情允许且无禁忌证如冠心病、肺癌时给予机械排痰,每日2次。扣背及机械排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呼吸情况及其它主诉,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
3.3.3 雾化吸入
于餐后半小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再行扣背,利于痰液排出。雾化吸入治疗时间每次15~20min,每日2次。指导患者有效呼吸,保证药物吸入深达肺泡,以便最大程度发挥疗效。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如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悸、气促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雾化吸入装置为一次性物品,单人使用,注意用后清洁,干燥避污保存。
3.4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病,心肺脑功能较差,反应迟钝或不能正确表达。本组患者并发基础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其次为肺癌、糖尿病。给予整体护理,并注重个体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咳嗽咳痰、出入量等情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发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界定为具有以下一项以上者: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分,PaO2<20mL/h或80mL/4h。因此重点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本组患者12例属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点观察上述指标变化,9例好转,3例死亡。
3.5 一般护理
3.5.1 做好基础护理
高龄患者多行动不便,反应差,机体营养状态差,易发生压疮。因此及时给予气垫床、减压帖等,保护受压部位皮肤,按时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避免压疮。同时因患者应用抗生素时间长,易发生口腔炎。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减少口咽部细菌吸入机会。
3.5.2 做好心理护理
高龄老人抑郁发生率高,住院期间表现焦虑、失眠、情绪不稳、不合作等,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3.5.3 预防交叉感染
高龄患者免疫力低,是院内交叉感染重点人群,应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做好手卫生工作,室内桌面、物面擦拭严格执行消毒标准;患者所用物品如雾化吸入管路用后清洁干燥保存。对于多耐药患者,严格执行SOP,做好接触隔离,防止多耐药菌扩散,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4 小结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和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年发病率为(10~50)/1000,病死率约10%~20%。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人群基础病复杂,起病隐袭、病情来势凶猛、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发病诱因是受凉,痰培养多有真菌感染,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发病初期家属容易疏忽,往往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延误病情,从而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通过对35例高龄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加强环境管理、饮食卧位管理、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重视对危险因素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分析[J].杜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9)
[2]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89例临床分析[J].宝龙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3]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78例临床分析[J].陈艳华,陈磊,萧丽.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04)
[4]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57例临床分析[J].陆建保.现代医药卫生.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