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超声诊断胃肠间质瘤1例

时间:2022-10-22 20:54:01 浏览量: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3-0156-0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5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年,加重3 d入院。间断腹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

手术切除,腹腔胃小弯侧小网膜内,有一约20 cm×15 cm球状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胃左动脉分支滋养该肿瘤,与胰腺无明显粘连。

病理结果:(胃小弯)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符合中-高度,部分区域可见粘液变性,CD117、CD34阳性。

2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由梭形细胞构成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GIST患者20%~30%是恶性的,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 cm到大于20 cm不等,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肿瘤多位于胃肠黏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1]。临床表现为腹痛伴腹胀,可合并消化道出血与腹部可触及肿块,或出现胃肠梗阻症状。

超声分型,(1)腔外型:最常见类型,肿瘤向浆膜外凸起,呈外向性生长,无明显管腔受压。(2)腔内型:肿瘤向胃肠腔内凸出生长,可见明显隆起,局部管腔受压。(3)腔内外型:肿瘤自胃肠壁间向腔内外凸出,黏膜面和浆膜面均可见隆起,局部管腔略窄。(4)浸润型:少数呈浸润性生长,胃肠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缩窄,内腔线偏移。

声像图表现:多数为类圆形肿块,少数呈不规则形。大多数肿块内部为低回声,较小肿块回声多均匀。肿瘤内伴液化坏死或囊性变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伴不规则液性暗区;当瘤内形成液性假腔时,肿块内可显示囊肿样图像特征,但腔内伴点状及斑块状回声或较少实性回声,囊壁完整。肿瘤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可呈树枝样、提篮样、星点样及条索样,多为低阻低速动脉频谱特征。肿块与胃肠道相通时,超声可显示肿块内或边缘气体样强回声,偶见气液流动,此征象有助于确定肿瘤来源于胃肠道。肿块合并溃疡时,显示溃疡向肿块内凹陷,边缘规整,基底较平滑,恶性度较高时溃疡深大而不规则[2]。

结合临床,本病例本属于腔外型应与胃息肉、肿块型胃癌、胃恶性淋巴瘤、胃脂肪瘤、腹腔或腹膜后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类肿瘤等)相鉴别[3]。最主要的需与胃癌、胃恶性淋巴瘤鉴别,后二者呈浸润性生长,胃壁层次破坏,范围广泛,生长迅速,变化快,预后差,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4]。

超声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当临床具有典型超声表现,且与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时较易诊断,本病例因病变体积较大不常见,故术前超声诊断未完全明确。

参考文献

[1]李晔,康维明.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0(17):1582.

[2]王光霞.腹部外科超声诊断图谱[M].上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25.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40.

[4]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82.

(收稿日期:2012-11-08) (编辑:王曼)

推荐访问:超声 胃肠 诊断 间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