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 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 年11月~2009 年7月73例DC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做心脏彩超、心电图、X线检查。入院患者常规选择用药。结果:好转出院59例(80.82%), 自动出院9 例(12.33%), 死亡1例(1.37%)。住院6~48 d, 平均16.2 d。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监测病情变化,可以有效预防DCM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脏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心悸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156-02
扩张型心肌病(DCM) 是指因原发性心肌疾病导致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继以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心肌病,是导致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病因不明,临床治疗不理想。现回顾我院2007 年11月~2009 年7月共7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诊断均按照我国1999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参考1995年WHO/ISFC诊断标准[1-2],男58例(79.45%),女15例(20.55%),平均年龄57.32岁,病程6 d~35年。
1.2 心功能分级标准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心功能Ⅰ级1例(1.37%),Ⅱ级者3例(4.11%),Ⅲ级者26 例(35.62%),Ⅳ级者43例(58.90%)。
1.3 临床表现
胸闷20 例(27.40%),气急53例(72.60% ),心悸19例(26.03% ),心衰35例(47.95%), 端坐呼吸7例(9.59%),呼吸困难28例(38.36%),呼吸道感染9例(12.33%)。入院后常规检查,颈静脉充盈怒张19例(26.03%),下肢水肿41例(56.16%),肺部湿啰音、哮鸣音40例(54.79%),肝脾肋下2~5 cm 18例(24.66%)。以冠心病及高血压入院15例(20.55%)。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入院2例(2.74%)。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胸部X线心脏增大,呈无力型下垂感,左心室增大为主,可伴有心房大,有的患者X线下可见肺瘀血, 双室大征象。
1.4.2 心电图ST-T改变, 表现为ST段水平降低,ST段下移主要分布在V4~V6 导联, T 波倒置,改变也主要分布在V4~V6导联和心房纤颤。
1.4.3 超声心动图各腔室明显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二尖瓣返流。
1.5 治疗方法
入院患者常规给予ACE I 或ARB, β受体拮抗剂,适量给予利尿剂,合并心衰的患者给予洋地黄制剂或多巴胺等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因人而异,选择用药。
2 结果
好转出院59例(80.82%), 自动出院9 例(12.33%), 死亡1例(1.37%)。住院6~48 d, 平均16.2 d。
3 讨论
扩张性心肌病病因不明,有资料报道DCM患者中约20%有家族史, 约10%为酒精性心肌病, 15%为病毒性心肌炎后发展为DCM。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限制活动,即使无心衰表现者,也应当卧床休息4~12周,同时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有利于控制全身水肿。扩张性心肌病治疗原则为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四大类药物。临床上前两种治疗药物需遵循小剂量开始、有效后逐渐加量的原则。ACEI药物有防止心脏扩大,及早干预左室重塑,对改善DCM 的临床状况和预后非常有益。利尿剂的作用,可以防止水肿等心衰症状反复,但临床中不能长期使用。DCM患者确诊时心功能多已Ⅲ~Ⅳ级,并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衰表现,应积极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但由于扩张性心肌病的死亡率高, 猝死原因往往与冠脉痉挛及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3],心脏扩大是扩张性心肌病的基本条件, 故心电图、胸片均可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最具特异性诊断价值。
Cough lin SS等[4]研究表明多种危险因素与DCM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年龄、心肌病家族史。Hartz等[5]报道吸烟可作为心肌病室壁活动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香烟中有害物质对冠状小血管和心肌的直接损害所致。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且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逐渐出现心腔扩大,但室壁厚度几乎正常。病理变化是弥漫性心肌变性和坏死,常常累及整个心脏,左室是最主要的病变部位。临床工作中心电图检查是内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济实用。而对DCM所选用的外科治疗,主要适于各种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DCM 患者,包括心脏移植、全人工心脏、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左心室部分切除术、二尖瓣成型术和左室辅助装置等,心脏移植被作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手段,由于扩张性心肌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监测病情变化,可以有效预防DCM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脏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J]中华心血管病志,1999,27(6):408-412.
[2]Richardson P, MckennaW, BristowW, et al .Report of the 1995 Word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 Task Force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rdiomyopa thies[J]. Circulation, 1996,93(5):841-842.
[3]程宽,王齐兵,李高平,等. 扩张型心肌病280 例临床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7):393-394.
[4]Cough lin SS, Pearle DL, Baughman KL, et 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idiopath icdilatedcardiomyopathy. The Washington D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Study[J]. Am J Epidemiol, 1995,142(4):395-403.
[5]Hartz AJ ,Ratner ER ,Sinoway L I ,et al. Smoking and idiopathic congestive cardiomyopathy[J].Jpn Heart J,1996,37(3):401-407.
(收稿日期: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