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肿瘤,很多人都想到癌症。尽管现代医学很发达,但对一些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依旧没有良方,因而癌症给患者带去的是恐惧、悲哀、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者被活活“吓”死。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肿瘤医生不仅要拥有一流的技术,更要为他们带去希望,带去心灵上的抚慰。正如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所说: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毕新宇,正是一个为患者殚精竭虑的医者公仆。
记者跟随毕新宇出门诊时,在这里见证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以心换心暖人心
早上八点半,记者走进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楼一层腹部肿瘤外科毕新宇教授的门诊室,门口已经被围堵得水泄不通。记者混迹在患者中间,进入了诊室。
未见其人,一个温和的声音率先进入了记者的耳朵,“因为您的病变部位在贲门附近,按规定,这属于胸外科,必须经由胸外科医生的检查,才能确定是经腹部还是经由胸部进行手术……”毕新宇耐心地解释着,他说贲门位置特殊,位于胸、腹分隔点,如果手术经胸的话,有可能照顾不到贲门以下部位;若经腹部,则有可能导致贲门以上部位切除不够。循声音望去,记者看到毕新宇教授正在给一位60多岁的大爷耐心解释。
从他们对话中,记者了解到,这位患者一直感觉吃东西噎得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毕新宇初步检查,疑似贲门附近有肿瘤,患者家属要求住院手术,毕新宇则建议先要结合胸外科医生的诊断,并进行CT、造影等检查,方可确诊。“即便现在确定是癌,但其程度也无法准确估量,同时也要检查是否有转移。”毕新宇耐心地说,而后,他对患者及其家属又进行一番解释,为患者考虑,要与胸外科专家一起会诊,最后拿出手术方案。整个过程他都和颜悦色地安抚着病人。

毕新宇的耐心在医患圈里是出了名的,很多病患为了挂上他的号,不惜大清早就到医院“蹲点”,“我在网上约了好久都没挂着,到医院来几次也没挂上,今天终于挂上了。”一位女患者告诉记者说:“找他看病的实在太多了,我还是宁愿排队找他看,比较放心。” 事实上,毕新宇出门诊都有加号,一般患者没挂上来找他,他都给加号,但有时人太多,或者下午有手术安排,毕新宇也感到分身乏术。
毕新宇在患者中间的口碑,不仅在于他一流的技术,更多的在于他对患者的用心。一上午的门诊,31个号,毕新宇一直坐在椅子上,没有挪动半步,没有喝一口水。但他依然乐在其中,在他看来,搞肿瘤的,应该更多地从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心换心,所以这都是应该做的”。
他对患者的付出,也正如一位病人对他的评价:只有病人对他有要求,他对病人没一点要求。或许,他唯一的要求,是自己能够为患者尽一份心力。

恩荣再生之诊室温情
约九点半左右,诊室里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记者很感动。
记者在诊室里低调地拍照,突然一个患者走过来拍着记者的肩膀问:“给毕大夫拍照呢,多拍点啊,因为出了这个门,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大夫了,他救了我的命,这样的好大夫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记者当时还有点被“抓包”的局促感,但这位患者却自己讲开了。
原来他是毕新宇的老患者——今年58岁的王大爷。三年前因为胃癌,毕新宇给他做了根治性胃部切除术,“当查出胃癌时,很恐惧,觉得没有希望了。”王大爷说,幸亏遇到医术高明的毕大夫,手术救了他的命。但幸运并没有一直垂青于他,术后王大爷出现了吻合口狭窄,情况较为危险。接连的打击让王大爷很是消沉,毕新宇一边寻求治疗方案,一边安抚王大爷积极治疗。“没想到尽然活到了现在,毕大夫贴心的照顾,让我没有屈服于病魔,却差点感动死了。”王大爷高兴地说,他术后恢复得好,听了毕大夫多锻炼的建议,所以,感觉比以前身体更棒了。他还给记者和在场的病友秀肌肉,右上臂的肱二头肌确实非常结实,引得许多病友连声赞好。
王大爷这次是来复查的,做了胃镜检查,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毕新宇叮嘱了一些日常注意事项,而对于手术时就发现的血管瘤,毕新宇让其不必担心。一旁的病友拍着王大爷的肩膀说:“没事儿,肌肉都有了怕什么。”诊室顿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王大爷说:“没有什么可怕的,剩下的时间都是毕大夫帮我争来的。”

王大爷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在场的病友,这个小插曲给诊室里带去了一片欢欣,在肿瘤面前,记者看到他们没有失去应有的欢乐,依然快乐地、积极地配合治疗,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温暖,没有一丝冰冷和绝望的窒息感。
“个体化”与“综合”治疗良策
作为肿瘤医生,遇到一些恶性肿瘤病人,面对死亡的严肃场景不在少数。毕新宇亦不例外。

门诊十点多,一位30多岁的女儿来替母亲咨询病情,她母亲是一位肝肿瘤患者,毕新宇通过CT,发现其肿瘤细胞已将肝门整个包围,情况较为严重。毕新宇看着片子眉头紧蹙,不时地用手揉捏一下额头,思索着治疗方案。诊室一时鸦雀无声,气氛很是凝重。毕新宇鉴于患者年纪较大,介入手术伤害较大,不建议她做,他让患者先做基因检查,看是否适合做放化疗。听了鉴定结果后,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而毕新宇的脸上也布满愁云,替患者家属感到难过。
对于这样的情况,毕新宇已碰到无数次,但每次他依然感觉很揪心和无能为力。“虽然随着放化疗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的疗效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毕新宇介绍说,医学上还有不少让医生无能为力的地方。他建议,肿瘤患者须早发现、早治疗,切不可拖延,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其治愈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腹部肿瘤囊括的范围广,其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毕新宇在肿瘤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的理念很重要。”他告诉记者,“个体化”,即不同肿瘤、不同期别、不同个体,应当因实际情况而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没有一种通用的手术方法”。“综合”,即肿瘤是分子疾病,由局部肿块开始,到一定程度可能发展为全身性疾病,需要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外科等联合诊治。“外科手术切不掉最后一块肿瘤,到一定程度,手术也许只是辅助性的,主要依靠放化疗。”他说。
为病人但求问心无愧
毕新宇从医十几年,对医生这个职业感悟颇深。在他看来,医生生存的环境较为艰辛。
“很多患者认为医学发达,什么疾病都能解决。”毕新宇说,基于这个认识,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期望过高,稍有不能如意的地方,就认为是医生懈怠、无能。“实际上,医学上还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就算成熟的手术,也有可能发生医学意外。”他说。
另外,外科检查可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项目,站在医生的角度,毕新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要求病人做检查,实质上是怕漏诊。有时可能什么都没检查出来,但以防万一,如果晚期才发现,治疗就相当难,医生要对患者负责。
以肿瘤手术为例,肿瘤手术较为特殊,如果手术切太多,创伤大;切太小,肿瘤细胞清扫不干净,要做一台成功的肿瘤切除手术不容易。“但成功的手术还不能等于成功的治疗。”毕新宇说,手术做得漂亮,局部肿瘤细胞切得干净,如果三个月后又复发,就有可能是手术的时机选择不对。因此,一定要事前检查其转移情况,一定要有综合的治疗理念和全局观。“多为病人考虑总归没有错,更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毕新宇最后总结。
毕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及肿瘤外科工作。擅长胃、小肠、结(直)肠肿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尤其对肝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以及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及参译论著4部。
专长:肝癌、胃癌、小肠肿瘤、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