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效地实施评价能衡量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综合效益情况,同时能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有利于促进土地整治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为土地整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以贵港市为例,科学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划分评价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广西贵港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46-03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的统称[1]。由于规划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的决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初规划决策的背景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要求,需要对原有规划目标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调整和完善[2]。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是按照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模型,对规划实施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效益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从宏观上把握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方法还不够成熟,亟待完善。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重点主要放在单个整治项目区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其次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3]。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评价则停留在指标的数量比较上,在理论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技术体系方面,均未达到应有水平[3]。因此,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贵港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北纬22°39′~24°02′,东经109°11′~110°40′。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临南宁市,北靠来宾市,处在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区位优越。北部和西部地貌为山地,西北部为岩溶峰林谷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境内大小河流共计106条,总长1 069.80 km,均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郁江、黔江、浔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全市总面积10 602.34 km2,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503.31万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34.37亿元(当年价),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08.05亿、248.25亿、187.61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22%、44.67%、35.11%。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 8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289元。
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如下。
2.1 指标体系构建
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包括对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规划实施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选取指标体系,详见表1。
生物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Y(%)=■×100 (1)
式(1)中,Y为生物丰度指数;X1为林地面积;X2为草地面积;X3为水域湿地面积;X4为耕地面积;X5为建设用地面积;X6为未利用地面积;X为区域土地总面积。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4]。
2.3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与模糊统计相结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一是请相关专家就每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值情况进行打分,打分时不要求给出具体的分值,而是请专家在5个评价等级“好、较好、适中、较差、差”中,选择其认为适合的等级,记为评价语集V={v1,v2,v3,v4,v5}。
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就可以得到对第i个评价指标有Vi1个V1级评语、Vi2个V2级评语、……、Vij个Vj级评语(i=1,2,3,…n;j=1,2,3,4,5),则第i个评价指标给予Vj级评语的隶属度Rij,计算公式为:
Rij=Vij/■Vij(i=1,2,3,…N;j=1,2,3,4,5)(2)
根据式(2)计算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建立指标隶属度矩阵:
R=r11 r12 … r121 r22 … r2n… … … …rm1 rm2 … rmn
2.4 模糊综合评价级的计算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UZZY法)对于用模糊数表示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有着良好的处理能力[5],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参评要素具有层次结构,某一级的要素由低一级的多个要素组成,低层次的运算结果即可以作为上一层次的原始数据。根据某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可以算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计算公式为:
B=C×R (3)
式(3)中,B为该层次对于上一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级,C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权重,R为该层次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
2.5 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在考虑被评判事物的各因素对该事物所做的总评价[6]。在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低层到高层逐层进行评价,得到各层次模糊运算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等差法设定评价分级标准,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
T=(100,80,60,40,20)
因此,可以算出各层次的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
Z=B×T (4)
2.6 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等级分为5个等级(表2),评价分值越高,说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区域的稳定持续发展。
3 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
3.1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研究中土地整治规划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其他数据来源于贵港市历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以及《贵港市统计年鉴2001》和《贵港市统计年鉴2011》,具体指标量化值见表3。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详见表3。
3.3 综合评价结果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2)~(4)计算得出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结果,详见表4。
3.4 评价结果分析
3.4.1 总体来说,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较好。根据综合评价分值计算结果,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分值为79.321 3分,属于“较好”评价等级,在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优化,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最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2 执行指标分值较低,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执行指标综合分值仅为68.462 1,几项主要控制指标均未达到规划控制目标,目标实现手段单一。整治面积目标完成情况和补充耕地目标完成情况指标的分值分别为70.563 3、66.698 9分,差异不大,表现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整治面积必然影响着新增耕地面积。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的途径仅有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开发2种,并未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其中,农用地整治面积完成率为13.74%,补充耕地率为10.50%;土地开发面积完成率为25.10%,补充耕地率为25.11%,由此说明在规划实施期间重土地开发,轻农用地整理,究其原因是因为通过土地开发新增有效耕地比率较高,且投资少、周期短,而农用地整理投资大、周期长、新增耕地少。虽然实际补充耕地较规划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的耕地均能满足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需求,为贵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3.4.3 效益指标分值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取得显著成效。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效益指标达到88.247 8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妥善处理土地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反映了土地整治规划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效实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的综合评价分值均较高,其中最高的为生态效益94.108 7分,其次是经济效益90.591 0分,最后是社会效益81.227 7分,说明在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植被覆盖增加率达到11.93%,生物丰富度指数变化率达到5.96%,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了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其次,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规划实施期间,均选择条件较好、质量较优的项目区优先实施,新增耕地率较高,质量较好,因此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业产值的增加。最后,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亦很好地反应了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 对策
土地整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针对贵港市土地整治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今后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对土地整治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4.1 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
当前,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政策法规支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整治的认识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便从根本上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还应进一步理顺土地整治工作的运行机制,设立土地整治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和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制度等。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有效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
4.2 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化
土地整治不仅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且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因此,建议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设置应多元性,除了完成补充耕地目标外,还要围绕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入手,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追求综合效益,实现多元目标。
4.3 土地整治规划要慎重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目标
规划实施期间贵港市并未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原因主要有目标设置过大、实施难度估计不足等。实际上,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依旧粗放,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但在实施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农民利益,因地制宜。因此,目标设置应有弹性,建议采取预期性目标的
形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不仅涉及拆旧建新,还应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还应明确资金投入渠道,在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或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部分中列支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经费。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34-2012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标准出版社,2012.
[2] 张正峰,薛永森,杨晓艳.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实施评价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5):178-181.
[3] 林艳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以济阳县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赵焕巨.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3.
[5] 胡继才,万福钧.应用模糊数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6] 赵秋兰,方斌,杨叶,等.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23-13427.
[7] 周慧杰,周兴,胡宝清,等.广西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生态环境,2005,14(5):7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