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苏州部分重要园林匾额楹联的收集整理

时间:2022-11-01 13:42:02 浏览量:

摘 要:苏州园林是东方园林的瑰宝,但其中的匾额楹联却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研究。作者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文献搜罗勘验等工作,以耦园、艺圃为例,依据内容为其进行界定与分类。

关键词:苏州园林;楹联;匾额;分类

一、引言

苏州古典园林几乎符合了东方园林审美所需具备的一切意象,其中的匾额和楹联使得苏州园林在姑苏妙境的观赏作用之外,可以被阅读和欣赏。由于其缺乏较完整的体系与分类,匾额文化与楹联文化的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作者实地考察了耦园、艺圃这两座较为冷门的园林,对其内部的匾额楹联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耦园匾额楹联分类

(一)抒情写意类

1.门额:耦园

耦耕者指春秋隐士,故“耦”字富有隐逸色彩。指夫妇双双归隐并耕之意。

2.枕波轩 砖刻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

“耦”与“偶”谐音,指夫妇,“耦”有归隐之意。这里闹中取静,宜于隐居,又极富诗意;园主夫妇归隐耕织,读书写诗,是园主理想中的“桃花源”。

3.山水间 对联:佳耦配当年林下清风绝尘俗;名园添胜概门前流水枕轩楹。

忆园主夫妇当年的伉俪深情及潇洒风姿并描绘耦园亭台枕流的美景。

4.假山主峰峰洞石刻:搅云洞

假山立意是悬崖峻峰高耸、深潭临下的景观,选用黄石叠置。额极言峰之高。

(二)状景类

1.藤花舫 船厅匾额:藤花舫

富有浪漫色彩。实为一面东面立的小轩,室呈舫形,舫外假山花木扶疏,藤萝漫挂、坐在室内外望,可产生舫行于山林的暇想。

2.城曲草堂 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将山石、松色、以及涛声、雨打芭蕉声等作用于人们视觉或听觉,使人感受到山水野趣,鼻息间犹如闻到大自然清幽的气息,耳膜中犹如听到大自然的音响。

3.黄石假山石刻:邃谷

假山过道宽仅一米余,两侧削壁如悬崖,深邃似谷。

(三)写志类

1.枕波轩 匾额:枕波双隐

“枕波”即“枕石漱流”缩语。曹操“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后人多用“枕石激流”来喻隐居山林。“枕波”遂成为隐居山林的代称。

2.枕波轩 匾额:无俗韵轩

取自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园主沈秉成去官归里,寄情山水,产生了一种超脱感与放松感,透露出对官场仕途的不满情绪。

3.城曲草堂 东小书斋对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联语意味深长,极富道家色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精神上要不为名利所束缚,应该无思无虑,无欲无求。汲汲于“有求”,心劳神疲,就不能睡觉安稳。

4.吾爱亭额:吾爱亭

取晋陶渊明“众鸟欣所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反映陶渊明卓然高标,别树一帜的生活情趣。园主借以写志。

三、艺圃匾额楹联分类整理

(一)写志类

1.门额:艺圃

寓归隐之意。园僻处小街深巷之中,为闹市中的寂静之景。

(二)状景类

1.延光阁 池北水榭匾额:延光阁

阁临水而筑,南望可见湖石假山、绝壁危径,俯瞰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2.旸谷书堂 延光阁东倒厢房匾额:旸谷书堂

意谓太阳初升处的书房,充满朝阳。

3.响月廊 对联: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

上联月夜漫步池边,清风徐来,碧波涟涟,不禁会诗兴勃发。下联描绘雪景。披着裘衣的游人,漫步长廊,看池边假山,被雪花打扮成琼山玉树,犹作画中游。

4.乳鱼亭 抱柱对联:荷溆傍山浴鹤;石桥浮水乳鱼。

出句写荷池之景,池中鹤鸟游弋,池边假山葱笼;对句写石桥及桥下碧水游鱼。池水于乳鱼亭的东南汇成一泓小池,池上架石板虹桥,桥名“乳鱼轿”。

5.乳鱼亭 联语: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

上联咏荷花池中荷香。“艺圃池莲一往表清逸”,荷香袭袭,乳鱼亭临池而建,可时时闻到荷花清香。下联咏亭内之清爽,亭面对碧池,清风徐来,爽心可人。

(三)写意类

1.博雅堂 匾额:博雅堂

会友赏景佳处。《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

四、小结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作者依据两处名园中的每一幅匾额楹联都做了记录,以上是按照其中的一点规律作出的分类整理,而事实上,这种分类可能也只是一家之言,从不同的角度去品位其中深意,必有另一番奥妙。而匾额楹联实在数量众多,受篇幅限制,不在此一一罗列赘述。通过这一番分类整理工作,希望能使人们开始关注园林楹联匾额这一宝贵的文化,让人民更能理解其中的文化涵义,从而更好地维护保护这一瑰宝,为苏州园林的建设与保护增添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顾凯.江南私家园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孙剑冰.苏州私家园林的保护性利用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3]金学智.苏州园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匾额 楹联 苏州 园林 收集

上一篇:匾额中的神崇拜 下一篇:故宫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