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时间:2022-10-31 10:24:02 浏览量: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大学是我国人才的摇篮,高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本文将探讨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途径。希望能对当今大学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改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大学生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想适应时代的需求,这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想要培育出祖国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现代化,让我国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大学重视德育教育,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德育教育。而校园文化正是德育的载体之一,利用好校园文化,对于德育工作的进行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1.何为校园文化

广义地说,文化是以事物的客观存在作为基础,以人的意识作为载体的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说:文化就是被一群人认同的信仰。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一般指的狭义的定义。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校园文化的定义是:校园文化是学生这一特定人群所共有的价值观,是这个学校的所有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的倾向性。校园文化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形的包括建筑的样式、校园的规划、园林的建设。无形的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学生组织、学校或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各种教学活动以及由教学所滋生的学习的氛围。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在学校形成的历史中所形成的特色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价值追求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园文化是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与广义上的文化既有冲突之处也有相容之处。

2.校园文化的组成

2.1环境文化

这里环境文化是指的客观存在的,有实体的事物。主要包括学校建筑的样式、各个建筑位置的规划、园林的规划、室内装饰等。环境文化代表着学习的形象,体现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2.2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可以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合理的园林规划,但绝不能没有良好的精神文化,人的行为由精神所指导,良好的精神文化才能给师生以正确的引导,不仅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主要指的是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行为特征和方式。大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因而接受了各种文化的冲击,他们会效仿其他文化中的行为特征和方式。如:追求刺激、求知欲强、更愿意实践等。

2.4制度文化

有规矩才成方圆,无论在哪里,人的行为总是为规矩所束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直是我国儒家学派孜孜不倦的追求。校园制度文化是对于学生和教师行为上的要求,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应该涵盖各个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当然,制度也应该具有弹性,依事实而行规矩。

3.校园文化的特点

3.1时代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20世纪初期,我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校园文化就是翻地反封建。建国之后,毛主席成为精神领袖,当时的校园文化是向毛主席致敬。如今国富民强,校园文化多种多样。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为学生这个群体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3.2示范性

校园文化呈现的是由前人流传下来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有所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其核心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其核心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必定是正确的。校园文化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广大师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必定是积极的。

3.3约束性

校园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其言行举止有着强制性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行为的规范,更符合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而学校环境文化能够给学生传达特有的精神理念,约束其行为合乎学生的身份。这种校园文化所特有的约束性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4.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随着我国在现代化的路线上越走越远,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能够很容易地影响到大学生,如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其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德育应该有新举措。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授给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政治观念的行为。德育的目的主要是改变思想,想要改变某个人的思想,需要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教育者要用科学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授给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即大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具有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能否接受正确思想,并改正错误的思想,这取决于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也是德育的影响因素之一,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学生有潜在而持续的影响,想要对大学生进行好的德育教育,学校必须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成长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包括:基本的信念和行为规范。一般来说,经过时间的检验,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一定是正确的,这是办学的前提。而由前人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会很快被后来的学子所接收,并融入其中,这是校园文化传承的原因。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经受良好的熏陶,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向校园文化所代表的正确价值观看齐,德育教育自然水到渠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种潜在的德育教育往往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

5.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5.1导向性有待将强

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具有正确的导向,然而在不少的大学中学生考试抄袭成风,甚至出现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种畸形的学习态度,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有影响到学生,部分学生之间攀比成风,一味地追求物质。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大学校园文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将学生对于物质的欲望转化成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升华自我的动力。这才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它可能不是现行的主流价值观,却是最能为学生带来成功的价值观。

5.2规章执行力有待提高

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向社会看齐的趋势,其原因是学校对于规章的执行力不够,对于不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没有及时予以制止。文化的建立既要依赖学生的自觉性,也要依赖制度的强制性,当学生的觉悟不够高时就需要用制度来辅助,用制度的强制性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5.3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不强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自己的热情支配,校园文化应该发挥激励功能,从外部赋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也给教职工工作的动力,让学生“以学为乐,以乐促学”,教职工热衷于奉献自己。但现状是我国各大高校中校园文化的激励普遍不强,不能唤起广大学生成才的欲望,让学生热衷于学习,也没办法让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如何将校园文化转变成广大师生的动力,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谢欧.大学校园文化中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J].时代教育,2014,(5):31-31.

[2]吉昌华,郑水泉.略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5-98.

[3]崔丽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议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209,211.

推荐访问:德育 校园文化 功能 研究 大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