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牛巴贝斯虫病是由于红细胞内寄生有几种巴贝斯虫而导致的一种原虫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在夏秋季节且蜱类大量繁殖的地区。该病突然发生,病程持续時间短,通常为12—48 h,容易死亡。牛一般在抵抗力降低时容易感染虫体而出现发病,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肉牛;巴贝斯虫痛;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类症鉴别;西药治疗;中药调理;灭蜱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4-0092-01
1 发病机理
感染有巴贝斯虫的蜱虫在牛体表吸取血液时,虫体就会侵入血液,并开始大量繁殖,子代个体能够侵染红细胞,将其破坏后就会释放血红蛋白进入血液,并可经由肾小球的过滤侵入输尿管,导致机体排出红尿,甚至排出黑红色或者棕红色尿液。另外,红细胞被破坏后,会导致机体供氧能力减弱,从而使其精神萎靡,体虚乏力,食欲不振,长时间贫血,往往通过加快心跳和呼吸的方式来供给充足的氧气来满足机体需要。此外,虫体在出芽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大量毒素,既会促使红细胞被严重破坏,还会导致体温升高,且呈现稽留不退。由于机体在短时间内释放过多血红素,达到肝脏代谢能力的上限以上,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蓄积到一定浓度后即可经由体液排到体外,导致机体发生黄疸。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牛体质状况和初次感染虫体数量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潜伏期,一般在7~15天。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高热,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往往独自卧地,减少反刍,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并伴有腹泻或者便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症状逐渐加重,机体消瘦、衰竭,抵抗力减弱,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同时影响生产性能,且妊娠母牛会发生流产,哺乳期减少泌乳。发病后期,病牛可视黏膜黄染,排出红色或者黑红色的尿液,明显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数量减少。大多数由于继发感染或者长时间衰竭而发生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到50%~70%。
3 类症鉴别
泰勒虫病。病牛主要症状是高热稽留,出血、贫血,淋巴结发生肿大;通过剖检可见第四胃黏膜发生肿胀,存在大量黄白色或者暗红色结节,呈针头至黄豆大小,部分结节发生坏死、糜烂,接着形成轻度隆起且边缘不整的溃疡灶,胃黏膜容易发生脱落。通过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染虫率升高,并能够看到椭圆形或者环形的虫体。
附红细胞体病。牛任何季节都能够出现发病,一般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黄疸。通过血液检查可见红细胞膜表面存在附红细胞体。
钩端螺旋体。病牛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黄疸,并形成血红蛋白尿,且可在牛群中横向传播;剖检可见皮肤发生干裂、坏死,肝脏、脾脏存在出血点和坏死灶。通过血液、尿液检查,能够发现钩端螺旋体。
4 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咪唑苯脲,病牛按体重使用1—3 mg/kg,添加适量注射用水配制成10%溶液,分成2次进行肌肉注射;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按体重使用3. 5—3.8 mg/kg,添加适量注射用水配制成5%~7%溶液,用于深部肌肉注射,注意该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间隔l天用药1次,且妊娠母牛要慎重应用。因此病牛在使用三氮脒的同时每头肌肉注射3~5支5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3次,能够有效抑制其导致的副作用。病牛使用药物治疗后,需要避免在几天内直射阳光。治疗过程中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补液、强心、健胃、消炎等。例如,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2000 mL 10%的生理盐水、500—20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20—40支80万IU青霉素、20~50 mL安乃近、20—40 mL安钠咖、20—40 mL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或者静脉注射由500—2000 mL 10%生理盐水、20~40支80万IU青霉素、2g樟脑磺酸钠注射液、3~6 g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同时,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看护。
中药调理。由于该病会导致牛发生气血双亏、脾胃不和,可内服八珍汤加减,以促使其食欲恢复,缩短病程。方剂为40 g黄芩、50 g黄芪、50 g元参、50 g生地、50 g当归、40 g白芍、50 g川芎、50 g党参、50 g麦冬、30 g茯苓、40 g炒白术、50 g陈皮,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用2~3天。本方主要有八珍汤组成,减去熟地添加黄芩、生地、陈皮、元参、麦冬等,这些药物都具有滋阴清热、气血双补的作用。
及时灭蜱。牛场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消灭牛体、圈舍以及周围环境中的蜱。一般来说,在每年4~5月将墙壁上的缝隙和小洞用泥土抹平。每年6~lo月,牛体往往会寄生有成蜱,尤其是在腋下、颌下、腹股沟等部位隐藏有吸血蜱,此时要进行牛体灭蜱,确保切断传播途径。建议在蜱活动时定期对牛体使用1: 800倍稀释的除虫菊或者1%一2%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也可按体重喷洒0.25 mg/kg二氯苯醚菊酯,或者喷淋0.02%—0.05%的蜱虱敌;同时,牛可定期注射伊维菌素类药物将吸血蜱杀灭,确保全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