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教案--统编版(2020)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七 章第 1 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概况并认识其意义;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形成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强大认同感。
学习者
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素质和能力,但对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则知之甚少,需要借助材料以便理解,在历史学科素养方面需要加强。
学生对于国民大革命也有了解,但是具体过程并不清楚。但国民大革命过程,教材叙述又相对简单,故提供相对丰富的史料以帮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经过,课上教师点拨补充并做提升。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五四运动历史和时代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难点:理解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及教具 以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引领,使用图片、表格、视频等多种形式,从抽象到具体,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
采用制作 PowerPoint 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 年 5 月 4日起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 6 月 3 日起 上海 — 工人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 ①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开始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宣传中心:北京与上海。
(3)概况 ①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 年 3 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③1920 年 5 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五四运动的四“新”特点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探究
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⒈同:
⑴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⑶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异:
⑴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⑵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⑶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⑷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⑸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⑹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组织基础:1920 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2)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出席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 13 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影响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 ①政治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②政权基础: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
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过程: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2)标志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 月 15 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影响及教训 1.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特征,形成了四个阶级的联合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2.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尚年幼不够成熟,缺乏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经验教训
①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②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必须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的共同目标下,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ー个重視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条件: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弘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不懈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主题,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其背景,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我可以根据学情,适当渗透史料分类和史料实证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并充分使用教材和与之配套的的史料,避免补充过多的重复性史料,造成史料堆砌,增加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