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在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现在的学校只注重知识教学,以应试为根本目的,重知识,轻德育,但是现在海量的知识仅通过讲解是不够的,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实践;研究
引言:小学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初长成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将知识放在第一位,不注重德育的培养,不将就人文主义教学,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小学教育具有借鉴性意义。
一、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的困难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已经下发了关于核心素养的文件,但是校方并没有足够重视,国家下达的指令也没有很好的去落实与执行,现在的教育部门执法不严,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就导致国家下达的指令只停留在上层,并没有向下执行,这样的指令就是空头的,没有实践的主体,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定期的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德育实践不足
学校没有完善相关的德育部门,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负责,学校内部开展的德育实践不足,都会为学生的成长带来屏障,学校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的空间。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实践研究
(一)组织特色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在学校内部可以定期的进行户外的活动,进行春游或者其他的活动,在组织活动时,学校要找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因为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与同学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也可以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增加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但是学生要懂得放飞自我,与老师与同学进行及时的沟通,现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私人空间,让学生的精神极度的紧张,但是如果定期举行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在实践的时候将自己的心里话与人分享,因为在做游戏时,是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很容易放下一天疲惫的身心进行无约束的玩耍,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特色的活动搭建德育平台。
(二)开展主题班会
特色的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班会的主体要鲜明并且富有深意,通过班会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特色主题班会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进行综合实践,这些方法都可以为学生的德育实践做出贡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领者的角色,抛出主体,让学生们自己讨论,例如:主题班会是“环境保护的措施”老师让同学们在班会开始之间布置板报,将学生进行分组,2-8个人都可以,然后老师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随后抛出相应的问题“你能想出多少个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讨论后每一个小组找一名同学进行发言,最后进行评比,评比出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品的发放,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能够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德育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全员德育
德育是所有人的德育,不能僅仅是对班上几个同学的教育,在学校要进行全员德育的开展,定期的由同学评选出班级的德育模范生,学校在大会上进行表扬,教师也应该教育同学们将自己的德育的习惯影响身边更多的同学,为更多的同学树立榜样的作用。
(四)感恩教育
学校应该定期的举行感恩教育活动,聘请专业的资深的人才进行讲授,在感恩活动这一天可以将家长请到学校,现在很多的学校开展过类似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手拉手面对面的坐着,看着彼此,对彼此说出想说的话,让孩子心存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社会的培养之情,也可以让同学们定期为家长写一封信,在特定的时间送达,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学校进行组织,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为学生布置德育作业,例如:记下父母的生日与年龄;这样活动的开展,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做一个知道感恩的健全的学生。
结语:
现在的知识塞满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即使是小学生,家长的补习班计划也让学生没有闲暇时间,每天6点回家已经是最早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学生的主动式学习比补习班重要得多,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德育的教育,完善孩子的人格,完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目标,这些在小学时都要完善。所以、综上所述,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搭建德育平台,进行孝等方面的教育,完善他们的人格,只注重知识不注重德育的培养,在孩子进入社会以后也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大环境的,学生的培养方案也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国家需要素质人才,不仅仅需要知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燕玲. 雅成教育培育文雅学生,核心素養成就全面人才——试论海富小学在养成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6):64-65.
[2]欧阳志梅.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职教通讯,2016,(29):72-77.
[3]孙民. 研究品德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小学德育一线教师的视角[J]. 中小学德育,2016,(09):14-16.
作者简介:
边兆斌,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形势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