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

时间:2022-10-30 19:00:07 浏览量:

【摘要】以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基本方向,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们党肌体健康、长期执政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质,是支持、保证、组织、动员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执政,要求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和社团组织的关系。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要求制定、完善关于党执政的法律,为党的各种执政行为提供具体而详尽的实体和程序规范。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中图分类号】D25/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4.008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完整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问题,并将其列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九大任务的第三位。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民主、依法,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完善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制度建设覆盖的范围更广,以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核心,但又不限于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就更加凸显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对于我们党永续发展、长期执政的意义,凸显了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义。

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质

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起,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俄国革命成功后,当共产党人将理论付诸实践时,问题出现了。用列宁的话说,“说起来苏维埃机构是全体劳动者都可以参加的,做起来却远不是人人都能参加”,①这是因为,“由于文化水平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②换句话说,是党“替”人民作主,而不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列宁晚年想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但没有如愿。自此以后,党“替”人民作主或“为劳动者实行管理”,成为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根本特征:体现在决策方面,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大政方针拥有决策权,任何国家机关不经过党中央的指示,都不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体现在人事方面,党全面掌握苏维埃国家机关的人事任免权,即由党选拔、培养、分配和撤换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实行任命制而非选举制。③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方式实现的,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与职能不断弱化,变成了“通过党的决定”“把党的决定变成国家法令的表决机器”。④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同,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民当家作主不能兑现,人民对共产党和苏联模式失去认同,至少失去了最起码的同情,在党遭遇危机时冷眼旁观而不施以援手,成为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

在中国,邓小平1956年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⑤遗憾的是,邓小平的正确主张,与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不相容,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以至于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系列脱离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运动,把党和国家拖入深重灾难之中。

历史的教训,促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改革开放伊始,就不断反思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实质问题。持续探索的积极成果,体现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表述中:“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⑥这一表述方式更加具体化了,特别是“支持”“动员”和“组织”,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执政不是“替”人民当家作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⑦这一表述和十六大的表述一起,完整、科学地表达了党的领导和执政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党的领导和执政,不是“替”人民当家作主,而是支持、组织、动员、保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国家政权、群众团体以及基于公民个体的社会组织等方式来实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势必改革过去那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日益增强,新型社会组织不断涌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任务更加突出。旧体制下的“替”与“包办”,是以计划经济和资源垄断为前提的。如今,这个前提基本上不复存在。而且,经济社会事务的规模与复杂性,也使得“包办”成为不可能。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民主方式,党的领导才能取得被领导者的自愿认可,良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才能形成。如果依然坚持“替”与“包办”的旧思维与旧体制,人民与党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民主执政

科学执政,要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行为,尊重而不能违背科学规律。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在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完成的。民主执政,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确保人民通过各种渠道对公共事务有效参与,是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前提。科学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来实现。民主执政,确保科学执政不落空。

推荐访问:执政 民主 依法执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