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我国石油消费的现状,借鉴其它主要国家石油储备的情况,说明我国进行石油储备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及石油储备库的建设状况,并对石油储备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石油;储备;必要性;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31-01
1 引言
我国的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当年进口石油998万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3.6亿吨,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及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亿吨,为居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居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原油进口国,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那时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0%。
2 我国进行石油储备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剧烈,从2000年开始震荡上行,到2008年甚至涨到了每桶147美元,2008年7月以后短时期内连连破位,跌至每桶34美元,后又在50-80美元左右徘徊。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明显加大,由于能源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使得石油的价格变动产生了强烈的连锁反应。持续攀升的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的代价不断加大,近几年每年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多支出进口成本上千亿元左右,而且加剧了国内石油市场的紧张。从某种意义上说,怎样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得到我们需要的石油资源,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真正意义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目前主要由中东、非洲等地进口原油,而中东为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此外我国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一运输通道,而马六甲海峡一方面航道拥挤带来了运输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这一地区经常存在的海盗袭击以及大国的战略控制等因素,影响整个航路的安全。因此,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问题突出。
石油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安全供应而实行的石油储存。中国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要保障国家安全并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必须提高防范石油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逐步完善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储备量。
3 国外石油储备情况
3.1 美国石油储备情况
美国建立和确保战略石油储备的总体思路是:以最低的成本,储备高质量的原油;在扩大战略石油储备时,把它对国际国内市场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和保护法》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从1977年开始注入原油,30多年来它先后从25个国家进口原油7亿多桶,其中约有1/3的原油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得到更新。通过储备原油的“吐故纳新”,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里储存的原油,不仅在质量上高于国际市场上的一般原油,而且其成本价格仅为每桶28.42美元。即使国际石油供应全部中断,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也可供全国消费118天。根据2005年颁布的新《能源政策法》,美国能源部最终将把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10亿桶,为此美国能源部正在扩展有关地下盐洞群的储备能力并开凿新的盐洞群。2009年初美国能源部曾发表声明说,由于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战略石油储备补充近2000万桶原油,战略石油储备为美国应对国内外各种危机发挥了预期作用,其在建立和确保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世界各国参考和借鉴。
3.2 日本石油储备情况
由于日本石油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其本国石油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使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损失巨大。此后,日本政府便将石油战略定为国策,一方面在中东以外的其他地区寻求稳定的石油供给,另一方面积极加强石油储备。1975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从事石油进口、精炼和销售业务的公司的责任义务关系,1978年开始推进国家石油储备,确立了日本现行的国家和民间两极储备体制的雏形。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国家储备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间储备的石油则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民间储备中原油和成品油各占一半。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2009年4月的石油储备为8899万吨,其中国家储备4844万吨,民间储备4055万吨,日本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其消费169天,居世界第一。
4 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4.1 我国的石油储备管理机构
中国石油储备建设起步较晚,直到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加上国际油价波动剧烈,石油储备才被提升到战略安全的层面加以考虑。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开始起步,2004年4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组建,其要职之一就是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此后,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其主要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立;2007年12月,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2008年8月国家能源局成立,其职责之一为管理国家石油储备。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宗旨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石油储备保障,职责是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
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增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力量,理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层级关系,拉开了石油储备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的帷幕。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虽刚刚起步,然而不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4.2 我国石油储备油库建设状况
我国石油储备量的初步目标是达到90天甚至100天的石油进口量,2008年我国进口石油量为2亿吨,90天进口量约为5000万吨。
2004年,我国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正式确定并开工建设,分别位于镇海、舟山、大连、黄岛,2006年10月起,开始向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注油,2008年底,一期四大基地全部建成投用,储备能力总计1400万吨,至此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完成“开局”,即便如此,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也仅仅只相当于约28天的原油进口量。
目前国家石油储备油库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是石油需求量、运输成本及交通,工业发达、用油量大的东部地区是首要考虑对象。但考虑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部分二期基地将设在内陆地区,可从俄罗斯、哈斯克斯坦等国进口石油,使布局更加合理,这样更符合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须加快石油储备二期甚至三期工程建设,使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加快达到5000万吨以上,同时我国油气行业需尽快建设完善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
4.3 石油储备油库宜采用地上与地下相结合
我国一期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全部采用地上油库,鉴于地上石油储备油库存在一些缺点,借鉴国外的经验,建议今后国家石油储备宜主要采用地下储备库形式,美国战略储备油的70%以上、韩国战略储备油的80%以上以及北欧国家等多采用地下库储备。地下石油储备油库有三大优势:安全环保,可有效防止雷击、恐怖袭击;可以节约土地,其地面设施占地仅为地上库的十分之一;节省费用,以一个300万立方米库计,据测算地下库比地上库节省6亿-7亿元建设投资,运营费用仅相当于地上库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地下石油储备油库的建设。
4.4 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一个体系化的建设过程,涉及总量、地区分布、所有制分布这些因素,现在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才真正开始,本质上就是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战略储备与义务储备相结合的综合石油储备体系。结合目前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可以建立四级石油储备体系,所谓四级储备,分别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各个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
由于石油储备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国家应当在石油储备中占据主导,以战略储备承担和化解石油安全与经济保障的风险,同时采取政府与企业共担,中央与地方分担的财政负担机制,以分散战略储备的财政支出压力,企业可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承担商业储备的重任,而且根据国外经验,大型用油企业有义务承担一定的储备量,这需要我国进一步健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近两年来,中石化已在宁波和上海建设475万方商业储备油库,未来三年,还将建设库容约1000万方的商业储备油库,同样中石油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油库,这些商业储备油库对于提高国家和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红梅.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制度日趋完善[J].中国石化,2009,(11).
[2]薛鹏,乔明.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形势分析及建议[J].石油商技,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