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的最大区别就是高层建筑需要有深埋的基础,需要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坚固的墙体。另外建筑物特别高耸时,需要有既自重轻、又强度高的材料来做建筑物的竖向受力构件。这时就有了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这些特点,我国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中摸索了很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创造了许多先进水平的成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控制措施;施工质量;技术复核
0 引言
混凝土工程质量总目标不可能仅仅通过几个终端检验标准就能实现,只能以施工过程为基础,对各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和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素进行连续的控制,以实现每个过程的预期结果,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的总目标,而这些工作都基于对建筑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
1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工序活动(作业)条件的控制。工序活动(作业)过程的控制和工序活动(作业)效果的控制等三个方面:
1.1 工序活动(作业)条件的控制
工序活动(作业)条件的控制就是为工序的活动(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工序能够正常进行,以确保工序的质量,对于工序活动(作业)条件的控制就是对供需准备的控制。
1.2 工序活动(作业)过程的控制
工序活动是在预先(施工前)准备好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工序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如发现不利于工序质量的因素和条件变化,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使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3 工序活动(作业)效果的控制
工序活动(作业)效果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质量性能状况和性能指标的控制,通常是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单位在接到验收通知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工序进行抽样,通过对子样(样品)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工序活动效果(质量)是否正常和稳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1.4 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
1)制定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或工作流程。
2)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
3)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主动的预防性控制,使这些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并进行质量预控。通过对工序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对策进行预控。
5)对工序活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控制。施工过程中对供需的整个活动过程实施连续的动态跟踪控制,发现工序活动出现异常状态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排除或纠正,保证工序活动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的受控制状态。
6)工序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检验。
2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复核制度
2.1 技术复核的内容
施工过程中技术复核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
(1)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2)施工交接检查;
(3)专业施工队之间的交接检查;
(4)专业工程处(局)之间的交接检查;
(5)不同承包单位之间的交接检查;
(6)工程施工预验(或复核性检验)。
2.2 技术复核的程序
2.2.1 施工单位呈交有关质量资料
在某一工序(或某项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资料,工程质量的必要说明,以及有关的工程记录(如隐蔽工程记录)等质量资料呈交给监理工程师。
2.2.2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保证文件后,进行详细审查,如认为质量文件可靠,施工质量没有问题,即可签字认可,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如果监理工程师尚有怀疑,或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现场检查,则组织现场复核。
2.2.3 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
监理工程师对照质量标准和施工单位所提交的质量检查记录,采用视觉检查、量测检查和试验检查的方法,进行现场复核。
2.2.4 监理工程师做出认可与否的决定
监理工程师将现场检查的结果与质量标准对照,对工程的质量做出判断。如果认为质量合格,则可签证确认,如果认为质量不合格,则应要求施工单位返修补救。
2.3 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工作作为监理工程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任务,应纳入建立规划和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之内,并形成一种制度。
3 质量控制点的设立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范围很广,凡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如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操作、施工程序、施工时间、质量通病、技术参数、施工难度较大的重要部位和环节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对其质量进行重点控制。
对于一个分部及分项工程,究竟应设置多少个质量控制点,应根据施工的工艺,施工的难度,质量标准和施工单位的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施工工艺复杂时可以多设,施工工艺简单时可以不设,施工难度较大时应多设,施工难度不大时可以不设,施工单位信誉不高应多设,施工单位信誉较高可少设。先用下表说明某些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一般位置。
3.1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指定施工计划,选定和设置质量控制点,并且在随后制定的质量计划中明确哪些是见证点,哪些是停止点,然后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审批,如果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计划、质量计划和见证点、停止点的选定和设置有不同意见,可以用现场通知的方式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修改。
在质量控制点选择和确定以后,应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的设计,其步骤及内容如下:
(1)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表中应列出各质量控制点的名称和内容、质量要求、质量检验制度和要求、检验工具和设备、质量控制的责任人等内容。
(2)涉及控制点的施工流程图。
(3)应用因果分析方法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工序的支配性要素。
(4)制定工序质量表,对各支配性要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5)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6)编制作业网络图,图中标出各控制要素所采用的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
3.2 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1)进行控制措施交底。将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
(2)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3)认真记录、检查结果;
(4)运用统计方法不断分析改进(实施PDCA循环),以保证质量控制点的质量符合要求。
4 工程质量预控
工程质量预控是针对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预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保证施工的质量。质量预控及对策的表达方式通常采用:
4.1 文字表达;
4.2 用表格形式表达(质量预控对策表);
4.3 用解析图形式表达。
5 结束语
以往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和预防、纠偏措施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提出了工序质量控制和关键点的质量控制等理论,但是这些控制措施都是着眼于混凝土工程质量最终的质量评定要求,而没有考虑在施工中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应该在一个特定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伟. 高层建筑施工[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顺秋.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