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业绩提升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凝聚力受到了我国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因此,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正确地处理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管理的关系势在必行。文章首先界定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指出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5-0047-0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比拼中文化的地位以及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竞争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稳定性、凝聚性的优势,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改革和创新离不开塑造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绩效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非常重要。
1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企业文化的作用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员工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认可、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具有延续性、共享性的特点,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其强大的凝聚力、鼓舞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团队协作工作协调能力,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发挥,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行为层、精神理念层,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其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是指企业的产品以及各式各样的设备、企业环境等,是企业最基本的部分;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中层,是指企业的人际关系氛围、企业宣传的经营理念、企业的规章、规范等制度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缩影;精神理念层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价值取向等,它反应了企业员工所共同追求的意志和情感,是企业的综合意识形态。
1.2企业文化的作用
首先,导向功能。企业在成功与成败中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形成的企业文化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朝着目标努力。
其次,凝聚功能。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规范员工行为不能只单单依靠企业规章制度,还要通过一种员工认可的价值理念来进行规范,使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不仅通过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员工创造价值,而且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发挥创造合力。
再次,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凭借其强大感召力优势,对员工创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通过在企业中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做事的、奋发图强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
2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还有利于提升和传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绩效。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行为这一媒介传递来影响企业绩效,即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影响企业绩效。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之间固有的协作方式,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动将企业文化进行传播、内化到企业员工中去,进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念,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的生产、营销以及研发能力;第二,制度层,包括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产权制、企业规模度等等;第三,核心层,包括企业理念、企业形象、价值观等等。从三个层次的关系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处于竞争能力核心层次的地位,其实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培育和维持企业能力,并通过培育和维持企业能力来影响企业的行为,最终保证企业绩效的实现。
因此,企业文化通过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绩效。一方面,通过直接规范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影响企业绩效;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和维持企业能力来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绩效。通过这两条路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粘合剂,引导、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使员工目的明确、行为协调一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3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3.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知不足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在创业前期需要诸多工作,往往忽视了企业的文化建设,而他们从未认识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存活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需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每件产品,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人格。但是,许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企业发展没有实际作用,没有企业文化照样可以正常生产经营。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一些问题活动,与生产经营无关。这都是对真正企业文化内涵认知不足的表现。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肤浅,认为就是统一着装,就是搞演出、喊口号的片面化,这些都是员工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表现。
3.2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缺乏合理规划
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不能够系统的、战略性的进行,而是非常随意的根据自身临时需要来建设,所以造成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有的只表现在制度上,没有完整理念的灌输;有的只注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人的管理;有的企业只重视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这些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合理规划,对企业文化认知度不高的表现。
3.3企业文化建设缺少个性
企业文化讲究共性和个性,企业文化的共性就是加强员工的积极性、争取顾客的信任、创造高效的业绩等。但是企业文化更讲究个性,由于各个企业发展历史,所处行业、环境,经营特点都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然而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如出一辙,往往许多企业之间只是相互引用,有的甚至一味模仿、全盘照搬,忘却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建设。许多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调整,使之与社会发展脱节,这样不仅不能推动企业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发展。
4建设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绩效增长的路径分析
4.1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实现员工自身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员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就是企业文化,员工完善企业文化就像不断完善自己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才能实现绩效的增长。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重对细节的关注。企业文化是有多个价值元素所组成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存在员工身上的优秀品质,例如,有的员工很遵守工作纪律,有的员工爱护办公用品,有的员工十分整洁朴实,有的员工十分喜欢钻研、发明创造等等,企业家可以以这些价值元素为基础构建企业文化。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有的企业管理者舍本逐末,注重从外部引进和移植企业文化,忽视在企业内部孕育企业文化。殊不知每个企业都具有特质,单纯的引进外来的企业文化难以和企业内部环境相融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自身环境和特点为根基。第三,走出企业文化就简单等于喊口号的误区。企业文化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企业文化传递给员工,被员工接受并能自觉地遵守,没有被员工接受的企业文化只是管理者单方面喊喊口号而已,难以产生共鸣。第四,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员工主体地位。企业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及时吸收企业员工长期在工作中创造出的特色文化价值元素,将这些元素不断地充实到企业文化中来。并通过宣传教育,将这些优秀的闪光点传达给全体员工,督促员工学习,引导员工改进不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
4.2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文化
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文化首先要区分制度和制度文化的区别。制度是具体的,它包括企业的纪律、规章、条例等等,而制度文化是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具体的制度中去,抽象的文化通过具体的制度载体进行表现。由于文化具有抽象性,因此企业文化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是,如果将精神文化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表现,由无形变为有形,则企业文化会很快地被员工认同。当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被进化为有感召力的制度文化时,企业文化就有了长期生命力,因此,企业培育和践行优秀的制度文化势在必行。
4.3应培育正确的利润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理念,企业精神理念最核心的部分是利润观,因此构建企业文化,首先应当培育正确的利润观。正确的利润观包括以下几点:企业是否具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企业是否有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手段实现企业既定的利润目标,企业利润目标的设定是否兼顾社会目标等等。企业利润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通过研究调查表明,正确的利润观是企业不单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文化树立一种共同信念,即企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利润价值。树立正确利润观的企业文化真真实实地将“努力服务社会”、“视顾客为上帝”、“为员工某福利”、“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等价值元素作为了企业上下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激励群体学习,提高员工整体技能和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相对价值。如果企业拥有足够重视员工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员工营造出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良好、积极创造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企业相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劳动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绩效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建申.企业文化生成与企业生存发展相辅相成[J].管理科学研究,2009,(9).
[2] 孙健,王秀丽.组织文化的新向度:学习型文化[J].西北师大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