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旅游活动对水源地饮水安全的潜在威胁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02 08:24:03 浏览量:

摘要:本文在对石头河水库集流区域的旅游活动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水源地用水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探讨了规范水源地旅游活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水源地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石头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旅游活动;潜在威胁

Abstract:Based on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f the tourism activities of the stone river reservoir catch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gulate tourism activities,aim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Keywords:the stone river reservoir,the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tourism activities,potential threats

石头河水库地处秦岭北麓,既是陕西关中地区大中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向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也是秦岭北麓旅游度假带的核心区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假日的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形式不断涌现,休闲、体验、垂钓、农家乐等旅游需求日益增多,日益兴盛的旅游开发对水源地安全管理产生了压力和威胁。因此,开展水源地旅游活动的相关研究,规范水源地旅游行为势在必行。

1.石头河水库水源地概况

石头河水库位于石头河上游的斜峪关,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眉县、太白、岐山三县交界,北距蔡家坡20km,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一座具有灌溉、发电、防洪、城镇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II)型水利工程,是陕西省一级水源保护地、关中地区大中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

石头河系渭河南岸一级支流,全长68.6km,河流平均比降2.5%,流域面积778.7km2。石头河水库以上属山区深谷型河流,主流全长47.5km,发源于鳌山(3475m),发源高程3040m,水库以上入库高程801m,流域面积673km2。主流从上至下分别是五里峡、桃川河、石头河,主要支流有沙沟峡、白云峡、三岔峡、箭沟等。水库水资源主要来源于石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48亿m3,日平均流量14.1m3/s,实测最大流量1680m3/s,实测最小流量1.01m3/s,设计年调蓄量2.7亿m3,设计正常蓄水位801m,校核洪水位802.52m,保坝洪水位807.65m,死水位728m,汛期限制水位798m,坝顶高程808m。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投入运行后,水库调节水量可达到4.95亿m3,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城市供水水源地[1]。同时由于库区及流域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吸引了周边广大城镇居民来此休闲旅游。

2.旅游活动对石头河水库水源地产生的潜在威胁

在水源地开展旅游活动要把水源安全放在首位,否则,游客不文明的旅游活动与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就会给水源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甚至破坏[4]。

2.1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潜在威胁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活动行为除受到旅游经营者的规范限制外,还具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游客在进行旅游的时候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可能对库区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例如,随手往水里乱丢废弃物(食品袋、果皮、烟头等)和随意排泄都会给水体造成一定污染;在库区上游的河道里戏水、洗涮会给水体造成潜在威胁;在水源涵养区的山坡随意丢弃垃圾、野炊、露营灯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给水源涵养造成潜在威胁。

2.2旅游经营者经营行为产生的潜在威胁

作为旅游经营者,在水源地的景区管理过程中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对水源地尽量保护以保证水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水源地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以发挥其观赏的休闲功能,产生客观经济效益。目前在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表面上两个目标分得很清,两手抓。但实际上,往往更看重旅游开发,忽略了水源保护,造成一些现实问题和潜在威胁。

2.2.1生活污水问题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的处理与排放,是水源安全的首要问题。景区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旅游宾馆、饭店、农家乐等经营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厨房生活污水,如洗菜,洗米、洗手、洗衣等废水,常含有洗剂化学物质,较难降解;二是厕卫生活污水,包含粪便和清洁所使用的化学药剂,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含有大量细菌[2]和含磷清洁剂,处理难度大。生活污水如果得到恰当地处理与合理的排放,一般不会带来水源安全问题,但是,库区及其以上的水源涵养区所开发的旅游景区,与目前国内其他大部分景区一样,经营场所分散、排水管网建设难度大、投资难以收回,较好的方式是通过渗井渗坑处理后排放,相当份额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当游客数量猛增的时候,污水量剧增,便会产生很大污染;即就是渗坑处理,也会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资源,当其汇到水库时候就对水体产生了污染。

目前,景区的厕所大部分为旱厕,没有地下水道和冲水设备,也没有分解粪尿的设备,这样不仅有臭气熏天的气味还会招来蚊蝇。当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移到渗坑,简单处理。这样会导致粪尿中的有毒物质下渗污染到地下水,进而随地下水汇流到水库中进而污染库区水源。

石头河水库流域有两处规模较大的旅游项目,其中位于石头河正源五里峡内的青峰峡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0.8万人左右,今后还将进一步发展,生活污水问题不可忽视。位于石头河右岸的火烧滩农家乐,距水库仅50m左右,年接待游客7000多人,已开设农家乐饭店12家,呈逐年发展之势,其生活污水主要向水库排放,长此以往,对水质将会造成一定影响。

2.2.2生活垃圾问题

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一般景区的环境隐患,对于水源地的旅游活动,其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大量的游客在石头河库区、高山峡谷等地旅游时会带上一些小食品,饮料,和纸巾等一些生活物品,在公园内会产生生活垃圾,同时游客在景区饭店或农家乐内进餐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可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两类。其主要的组成份有蔬菜的根、叶、茎、皮、果皮、树叶、废纸、尘土、花草和动物的机体等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塑料袋、食品包装、泡沫等。

在生活垃圾的回收方面,旅游景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一些容易回收的垃圾景区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拉到山下,送进指定地方进行统一处理。可是水源涵养区面积大,游客分散,一些垃圾无法回收,就在景区内自然降解,这样会产生一定污染。

在生垃圾的处理方面,一般采用指定区域(沟道)统一填埋的办法[5],这对一般景区来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对于水源地开发的景区,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生活垃圾的大部分组成为有机物,可在环境中直接分解,并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但仍有一小部分无机垃圾,很难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塑料袋、食品包装等)。即就是采用填埋的方法,也会在降水的淋滤作用下,部分有害物质通过地下水体,返回沟道系统,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必须探讨出一条完美解决水源地景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合理的办法。

此外该区经济发展较快,有大量的新村移民在此落户,距离河道基本都在50-200米范围内从事生产或者旅游经营,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生态破坏,也成为流域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重要隐患。

2.2.3旅游农业活动污染

旅游农业活动污染是指直接为“农家乐”旅游服务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的污染。主要包括:

(1)因增产、催熟等目的而大量施用无机肥、催熟剂、保鲜剂等造成土壤的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同时当遇见降雨时地表的残留农药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造成河流富营养化,浮躁水草丛生鱼类死亡。另外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农作物品质下降等污染和破坏;

(2)利用库区作为鱼池,以开展水产养殖和垂钓等旅游活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强化饲料,迫使水体富营养化,催生高密度藻类和浮游生物,还有的人饲养以动物内脏为饲料的鱼类,动物内脏的病菌,病毒会污染水体,加剧了治理的难度。有的地方占用农田挖鱼池,进行养殖,这些鱼池的肥水和底泥会因鱼池换水而排入库中,对水体也造成了污染[6]。

2.2.4工程项目建设期的污染与破坏

太白县正在发展的旅游业,为了给景区提供更方便更优越的基础设施,在库区开展的一些工程项目,如建设农家乐、饭店、停车场、道路、养殖等,会破坏局部范围的天然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环境再生能力下降,给水源安全造成威胁。例如,修空中索道,往往要砍伐20-30m宽的林带,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建设项目也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如工程建设产生的碎砖、石块、炉渣、石灰等固体垃圾对土壤、水体、空气造成的污染,工地噪声污染,大型机械漏油产生的土壤污染等。

3.规范水源地旅游活动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相关条例,加强法制手段

加强调研,尽快做出石头河流域水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制订陕西省水源保护区条例和陕西省水源地旅游活动管理办法,实行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规范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有计划地建设居民与旅游经营场所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制定水源地保护区污水排放标准,防治环境污染,保证水质良好;明确水源地保护目标,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3.2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倡文明出行

首先对库区内工作人员与库区周边的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做到工作人员把保护水质的工作成为一种习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其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水源保护,提倡文明出行,提升公众保水意识;第三,在景区设立一些有关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地的宣传标语,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规范游客旅游行为。

3.3控制景区内可能会造成水库污染的污染源

针对库区周边存在着的水环境问题,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的治理。生活污水要合理处理后妥善排放。景区内应设立生态厕所取消旱厕。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可以尝试进行高温好氧堆肥[3]处理办法,即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机物的代谢过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经高温过程分解成为稳定的有机残渣,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生活垃圾变废为宝,降低生活垃圾的危害性。

3.4提倡生态养殖种植

种植农作物应该多使用有机肥,绿肥。避免使用剧毒农药。养殖水产也应该养殖对水体污染小的品种,这样有助于保持良好水环境。

3.5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管理

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环境保护、建设、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旅游、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石头河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不能互相推诿,及时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4.结论

石头河水库水源地自然景观秀丽,吸引的一些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今后这种态势还在继续增加。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旅游活动也给石头河水源地的饮水安全带来了诸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旅游农业活动、工程项目等方面潜在的威胁,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和研究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后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调研,尽快做出石头河流域水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出台陕西省水源保护区条例和陕西省水源地旅游活动管理办法,规范水源保护区内居民的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制定水源地保护区污水排放标准,保障饮水安全,同时为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者单位: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罗海维.石头河库区绿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陕西水利,2010(2):32-33.

[2]韩永,周宜开.国水环境污染及饮水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9(3):174-176.

[3]赵金才.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沼气的利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2):160-162.

[4]李凯,旅游活动对西湖水质的影响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5]杜吴鹏,高庆先,张恩琛,缪启龙,吴建国.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成分分析[J].科学环境研究,2006(2):14-16.

[6]王冬萍.“农家乐”旅游环境保护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2004(1):114-116.

推荐访问:水源地 旅游活动 饮水 对策研究 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