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日益减少,地上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严重超出了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此发展下去,可以预见水产养殖业的将来将是十分危险的。在新时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推进养殖方式变革,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成必然并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优质鱼、虾、贝等水产养殖动物,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科学化的养殖生产方式。是集土建工程、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和社会经济学等现代科技于一体,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质、水流、水温、投饵、排污、疾病预防、水处理及循环使用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监控,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且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从而达到养殖对象的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方式。下面就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一些具体问题探讨如下。
1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均是以污染水环境和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的,主要体现在: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的残饵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的快速富营养化。随着养殖水域富营养化日益加重,原生动物及有毒、有害藻类加速繁殖,造成病虫害增加,因大量使用药物控制病害又会造成附近水域的病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日后发生相同疫情时,按以前的方法很难或根本无法控制疫情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水产养殖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水环境的污染又是水产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随着水环境的污染,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由此导致养殖对象病害频繁发生,传统养殖方式下为改善这种状况,常采用增加用药的办法,但过量用药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首先是质上的矛盾,就是水产养殖自身需要优质的水资源与传统水产养殖不断污染水环境的矛盾。传统养殖方式排放水一般不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域,造成对环境的面源污染。在水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养殖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又是量上的矛盾,传统水产养殖的成功大多是以加大水交换量为前提来实现的。以传统工厂化流水养殖为例,每天的水交换量平均在300%到500%左右,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是不可再生的地下水,尤其是地下淡水资源大量、过度开采利用于水产养殖,这会对子孙后代的饮水安全问题造成巨大影响,这将是得不偿失的。
从长远来看,传统养殖方式自身已经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鉴于以上传统养殖方式的弊端和今后对优质水产蛋白原不断增量的要求,传统养殖方式被新型养殖方式取代已是必然趋势并已迫在眉睫。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个省水、省地、高产量的生产工具,在资源需求、生产能力、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养殖方式所不能企及的,主要体现在:
养殖用水可以循环利用,换水量少,可利用较低质水源,土地占用少,易于控制生长环境,养殖密度高,单位面积产量大,水产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快。笔者曾于2011年至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一座1万m2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进行了半滑舌鳎养殖。由于养殖场地理位置的原因,海水扬水站设在了送水路的最末端,上游所有养殖场的养殖废水都排到这条送水路,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极不稳定。就是用这样的海水兑了一半地下淡水后,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每日换水量10%左右,鱼苗放养密度是传统养殖方式的2倍,自5 cm的鱼苗开始养殖9个月后,头鱼已经长到了900 g,取得了非常好的养殖效果,这种养殖效果用传统养殖方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饵料利用率高,排放的废水废物少,能集中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或极少污染。
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已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渔业中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必将是今后渔业发展的方向,也必将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节水、环保的优势会越来越体现出来,此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防止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循环水养殖生产的水产品优质健康,品质有保证,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品牌价值也将会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前景应十分看好。在新时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推进养殖方式变革,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成必然并已迫在眉睫。
2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前期投入资金过大,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
2.2 技术问题
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高的设备研制和系统技术开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快速发展。
由于部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位缺少与先进养殖系统相配套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养殖不成功,经济亏损,致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说缺少与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相配套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制约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加速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措施
3.1 政策资金层面
根据国情,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可以借鉴渔业发达国家在立法上的经验,逐步对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征收资源使用费,对排放的养殖污水征收污水处理费。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鼓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推广,对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给予政策倾斜,限制并逐步禁止养殖废水随意排放。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分步开展现有传统水产养殖车间的改造,探索将是否配备使用循环水养殖设备,作为养殖生产单位申办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基地认证等的必需条件,逐步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促进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的节水、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工厂化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前期投资巨大一直是制约循环水养殖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采用循环水养殖的企业大多数为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水产养殖企业,而对大部分中小养殖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使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大范围推广受到了制约。根据实际养殖情况,一方面,政府在对实力雄厚的大的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政策扶持的同时,条件成熟时,也应使中小水产养殖企业享受到国家政策的适当扶持。同时需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单位,因地制宜,优化系统,降低造价以解决前期投资巨大的问题。
3.2 技术层面
依靠现代科技,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循环系统性能。使其更加智能化,更加易于管理,净水效果更好。研制出养殖效果更好,养殖效益更高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项涉及水产、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在具备高性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能够熟练运用这套系统且精通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渔业主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培养出更多精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渔业主管部门还可以主导建立有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使从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计、生产的企业、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加速推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