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他生于1953年于香港。14岁出来做机械铸造,主要是船的螺旋桨。在这一行做了20年,做到师傅级别时候,他接触到了艺术。因为在香港铸造工艺很少有人懂,许多艺术家会叫他帮忙铸造雕塑,仿佛顺理成章,25年前他开始了半工作,半搞艺术的生活。5年前,他成了一名全职艺术家。现在他有一个4口之家,大儿子已经30了,在IT行业研发汽车卫星导航系统,讲到这里他脸上洋溢着作为父亲的骄傲。小儿子也25岁了。两个孩子都已经独立了,如今他也可以全心投入艺术了。他就是牛棚艺术村一号摊位的民间艺术家王振榮。
走进牛棚,右转,再左转,一直走,在尽头有一间被绿色包围的屋,门口还有几尊造型奇特的铜雕,这就是王振榮的牛棚工作室。走进工作室里面,头顶上挂满了五彩的玻璃灯,墙上贴满了照片和一些零碎的作品,环视整间房,凌乱中透露着艺术的气息。在这里王振榮找到了艺术,艺术找到了王振榮。
王振榮和他的牛棚故事
王振榮接触艺术和香港的艺术家们熟识是在30年前,而进驻牛棚成为牛棚艺术村的一份子是在8年前。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牛棚搞艺术时。王振榮讲起了牛棚的故事:
在110年前,牛棚还是临海的,是香港进口牲畜的一道关卡:牲畜检疫站。当时香港还被英国统治,后来英国政府担心进口牲畜市民自己买回去宰杀会不卫生,怕有病菌,所以决定进口牲畜统统由政府宰杀,所以牛棚变成了屠宰场。牛棚做屠宰场将近20年,然后便荒废了,一荒废就荒废了30年。
而牛棚里的民间艺术家们本来的聚集地其实是在香港的北角的油街。12年前,他们聚集油街一同分享艺术,短短2年间,油街因为他们在香港颇具名旺,就连外国都知道香港有条油街是有人搞艺术的。可是油街的艺术生命也就短短2年就结束了。因为他们搞艺术的地皮被李嘉诚买下。于是他们被政府赶了出来。不甘就这样解散的这些民间艺术家们与政府商谈。政府答应帮他们另外找场地。
终于这些热爱艺术的民间艺术家们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落脚点——牛棚。因为荒废太久,牛棚的房屋都烂光了,但房屋结构还在。政府出资2600万重新修建牛棚,夕日的屠宰场在2年后摇身一变,变成了艺术殿堂。
牛棚艺术村,这个别具一格的艺术村落在香港诞生了。那些原来在北角由街的艺术家进驻了牛棚形成19个摊位。因为朋友的一句“不如你也报名参入吧”于是王振榮有了牛棚,牛棚有了王振榮。如今,这个牛棚NO.1摊位现在成了牛棚人气最旺的艺术乐园,有王振榮的铜雕,有小朋友的七彩玻璃,还有无数参观者的赞赏和欢笑。
王振榮和孩子们
王振榮特别喜欢小朋友,他这里也最受小朋友欢迎。每个礼拜都会有小朋友来学做玻璃。每个月更是有学校组织小朋友来他的工作室学习参观。说到孩子们,他很开心地拿出照片,那里是一班小朋友和家长还有老师,而中间的王振榮笑得如春花般灿烂。是的,在他的生活中,艺术就是快乐,小朋友就是快乐。
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所以他也不计较。比如烧玻璃,成本都要$50一块,他只收小朋友$25。“因为小朋友没钱的嘛~不能和他们计较这个的”他很诚恳地说。
他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因为笔者曾经看到有新闻报道质疑过碎玻璃的安全问题,所以问王振榮为什么要教小朋友做玻璃。王振榮说教他们做玻璃是要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道理,让他们从艺术中理解生活。玻璃除了美观之外确实是容易割手,但是他们自己做出作品以后就会有成就感。“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事都是要自己做,才会有成果的,而不是坐等其成。”王振榮语重心长地说。
关于艺术,他还有很多期望。他觉得艺术对下一代意义重大。他一再强调艺术应该从小培养。现在艺术展为什么很少有人看,因为很多人没有对艺术的感觉。他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感觉,是要从小培养的,这也是他现在致力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其中一个原因。
王振榮眼中的艺术
当问到家里是否支持时,他说“做的好就一定会有人支持的啦,而就算没人支持也一定要做的。”对艺术,他是执着的。
他原来的老本行是铸造,他感慨地说在香港50年代铸造业很出名,但因为污染比较严重被政府要求停产,而且因为香港地方小,没有足够的地皮给开工厂,并且铸造工人难请,所以铸造业慢慢没落,到70年代就基本消声灭迹了。大多数铸造厂现已搬入大陆。
在牛棚小有名气之后,王振榮也有上过报纸,拍过广告。但通常在外面的一些差事都是朋友主动找他做,机会总会不断光顾王振榮。
有一次,济南为纪念抗日要铸造一口2米半高,3吨重的钟。相关人员找到广州都没办法铸造到完全符合要求的钟,最后经朋友介绍他们找到了王振榮,王振榮去广州帮忙,在4月30号完成了这口大钟的铸造。他坦言自己还是很喜欢铸造工艺的,他好想再从事铸造工作,只是现在这个行业在香港已经没落了。但他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铸造,他现在所从事的艺术里面,最在行的就是铸造铜雕,其实也就是在用一种艺术的形式继续他所热爱的铸造工作。有时候他也会帮别的艺术家铸造作品(别人打好泥模,让他铸造),说到这里他又很热情地找出照片,给笔者看上一次帮别人完成的一件作品。
他说8年前,要是不是进驻牛棚,自己现在说不定已经是个大老板了。但他热爱艺术。他说不喜欢商界的你争我斗,艺术才是最纯粹,最真实,最能让人开心的,哪怕现在要穿着烂衫过交不起租的日子。当问到如果回到8年前,重新再做一次选择,会选择哪一条路时,他笑着说还是这条,“因为我爱艺术,艺术不是能用钱来痕量的,艺术是用心去创造的”只有从艺术中,他才能找到安乐。
在他眼里,能抒发自己感情的才叫艺术,不是模仿,不是抄袭,一定是创作。他认为做艺术,包括做人一定不要和别人比,做自己就是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