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重庆汽车产业“隆中对”

时间:2022-10-31 14:18:01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重庆应该改变汽车生产过于分散的状况,在现有汽车工业发展状态和基本布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部署建立重庆市具有创新特色的汽车工业园区。

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指导,探索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实现重庆汽车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重庆汽车产业现状

汽车产业是重庆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创新潜力巨大和亟待创新的传统大产业。

重庆汽车工业在2009年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2009年,重庆市汽车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 580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市内(不含投资市外分支机构)完成工业总产值2 306亿元,同比增长30.3%。汽车工业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3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 707亿元),汽车工业产值增量占全市工业增量贡献度为58.6%。

2009年,重庆摩托车累计产销951.8万辆和95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2.1%,销量全国占比为37.5%。重庆汽车整车累计出口2.8万辆,同比下降51.5%;出口创汇1.7亿美元,同比下降49.8%。 全市摩托车累计出口216万辆,同比下降38.6%,出口创汇8.2亿美元,同比下降37.9%。上述表明:

重庆已经成为中国的汽车城

重庆汽车工业,至今已经历了45载风雨,已经发展成为一座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汽车城。

目前,在重庆市内及周边分布着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主城区内有长安汽车集团(包括长安汽车、长安铃木和长安福特)、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宇通客车、重庆安凯客车、重庆力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周边区市内有重庆红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川江汽车和重庆渝安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

这些汽车生产企业中既有重庆整车生产的国有骨干企业,也有民营资本从摩托车行业杀入汽车业的宗申、隆鑫和力帆企业。2004年重庆汽车总产量占全国汽车产量11%,到了2009年,重庆汽车企业累计产销汽车169.8万辆和167.6万辆,占全国的12.3%。由此可见,重庆汽车工业前景看好。

重庆汽车工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汽车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至2009年,汽车整车产量以年均29.53%的速度增长,汽车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在全国排位第三,成为了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微型车为龙头,轿车、轻型卡车、重型卡车、客车和专用车以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协调发展、投资主体和产品品种多元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官方目标表明,重庆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汽车产销量达到25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万辆,商用车50万辆;到2020年,汽车产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商用车产销达到100万辆,乘用车300万辆。

重庆汽车产业在地方经济中地位显著

2005年~2009年,重庆市汽车产量在全国保持在2~4位,其中,轿车产量维持在4~6位。2009年重庆市汽车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 580亿元,同比增长25.2%。汽车工业产值增量占全市工业增量贡献度为58.6%,其支柱地位日益显著。

重庆汽车产业需要创新发展方式

重庆汽车产业虽然比较发达,支柱性也十分明显,但是,从地域看,重庆无地域优势;从近几年全国汽车工业发展看,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能充分发挥工业基地的能力,零部件产业发展与整车不同步,对整车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从市场竞争力看,微轿车、重型汽车和专用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参差不齐;从产品看,投入市场的整车及零部件新产品少、产品开发能力较差;从服务看,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重庆汽车产业应该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重庆汽车产业潜力

较为完备的汽车产品体系

重庆汽车产业目前已建立起了从微型车、轿车到重型卡较为完备的车型体系。主要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17家,其中,制造类(有底盘生产权)企业8家,改装类企业有11家,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其中,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厂家有:长安公司、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庆铃公司、重庆重汽、迪马等。

较为完整的零部件生产体系

在整车企业发展的带动下,重庆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拥有数百家汽摩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140余家,汽车发动机、齿轮箱核心配件等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产品门类较全,汽车的关鍵总成有相应的配套厂家,涉及重、轻、微型车发动机、变速器、前后轴、转向器、制动系统、悬架、车身系统等,每年配套能力达到数十万辆。

目前,重庆汽车零部件已初步形成了三种配套体系。一是随着国家引进斯太尔项目而形成的重型车配套体系,其关键零部件在原重汽集团内配套,集团配套企业共214家。二是随着庆铃发展而形成的轻型商用车配套体系,现有零部件产品配套企业193家。三是随着长安的发展而形成庞大的微轿车配套体系。

坚实的产业技术基础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重庆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配套能力和技术支撑,为打造“汽车名城”奠定了基础。重庆汽车产品技术支撑主要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日本铃木微型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五十铃轻型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引进欧洲(如奥地利斯太尔)的重型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90年代末21世纪初引进的美国福特轿车产品,以及引进欧州的ZF重型车变速器及转向器技术,引进美国的康明斯发动机技术。重庆地区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质量检测、试验研究能力。除了长安、庆铃、重庆重汽、以及部分骨干零部件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开发和检测、试验队伍外,重庆还有一些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检测、试验能力的科研院所,如:重庆汽车研究所、重庆公路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学院等。

民营资本进入带来活力

力帆、宗申、隆鑫摩托三巨头纷纷进军汽车制造业。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来的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运作经验,为重庆汽车工业注入了活力。

丰富的人力资源

重庆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拥有一批熟悉制造工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沿海地区相比,重庆地区工资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形成劳动力竞争优势。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增加投入 出台政策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设立汽车工业发展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为重点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企业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鼓励合资企业扩大在渝生产规模;鼓励零部件企业尽快成长为面向国内外的“小巨人”。重点扶植技术专、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零部件企业,提高其固定资产折旧率,改变重庆市零部件企业设备落后状况。

优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开征燃油税,取消养路费,从根本上建立适应我国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体系。

二是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依据,立足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工业基础,着眼发展趋势,定期公布《重庆市摩托车关键技术攻关指南》和《重庆市汽车关键技术攻关指南》,加强行业指导,并出台配套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和行业内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三是促进汽车工业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加汽车专业的招生指标和办学经费,增设摩托车专业课程,在重点骨干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倡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再培训;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海内外汽车领域高级研究人才和高级技师到重庆创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创造招商引资的条件。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机会把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的显性优势和潜在优势介绍给世界,争取更多的国外零部件、整车企业和相关产业企业到重庆投资。定期以政府组团的形式组织零部件企业参加国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展览会,增加重庆零部件企业与汽车跨国公司和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对接机会。

借助外力 强化内力 扩大生产能力

一是鼓励现有整车企业扩大在渝投资规模。鼓励有实力、有市场需求的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迅速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加快提高在渝生产规模。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促进大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技术开发联盟、销售服务联盟、供应体系联盟等,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二是调整汽车企业资产结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大力鼓励和引导国际知名汽车企业投资重庆市整车生产领域。鼓励各种民营资本参与现有整车汽车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形成品种齐全、规模效益好、资产结构合理、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我市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汽车摩托车企业创造多元的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好长安、庆铃、嘉陵、建设、迪马五家上市企业拥有的资本市场平台,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引入新的发展资金,并争取有更多的汽车摩托车企业上市,形成资本市场与技术产品市场的良性互动,为整个产业的快速扩张提供畅通的融资渠道。

四是分类指导,推动零部件企业面向全球加快发展。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促使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系统化、批量化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鼓励和引导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全球采购体系。鼓励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主动申请进行产品认证。鼓励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电子类零部件和模具、覆盖件、电镀、密封件等相对薄弱的零部件业加快发展。

搭建平台 加强合作 提升研发能力

一是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摩托车综合试验场。现代化的试车场是一个地区汽车工业有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标志性基础设施。要提升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提高整车开发能力,必须尽快建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摩托車综合试验场。

二是建立汽车摩托车技术公共平台。整合在渝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的科技资源,组建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工程技术开发、中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平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对产业有重大意义的共性技术难题和前瞻性技术研究。

三是建立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公共技术与信息、商务平台。依托“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利用国内外技术资源,提高零部件开发能力,组织和进行对产业有重大意义的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转化推广、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其建成信息、商务平台和国际采购技术咨询平台。凡符合国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规定的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可在所得税前列支;企业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延长1~3年享受新产品优惠政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在技术改造及项目相关建设手续审批等方面享受专门政策支持。

四是利用国外技术资源,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当前,汽车摩托车技术国际化合作已成趋势,要鼓励重庆市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积极借助跨国公司的成熟技术和先进的开发手段,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设计公司合作,引进技术或联合开发,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大力培养自有的科技人才队伍,实现企业核心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面向两个市场 借鉴多种模式 提高营销能力

一是改善重庆市汽车消费环境。尽快出台降低汽车使用费的有关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和不必要的购买审批手续;在城市规划中强化停车场点建设,降低并制定统一的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规范整车和零部件销售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拼装车行为,切实保护汽车产品和知识产权;搞好道路交通的长期规划和管理,统筹解决交通畅通的问题。

二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头并进。重庆汽车摩托车企业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出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产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把产品做精,同时推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沿海地区较为成熟的零部件国际营销网络,承接出口转包零部件加工订单,再逐步向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过渡。

三是构建畅通的产销渠道。鼓励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加强售后服务;鼓励大型物流公司加快发展,保证制造商的供应链和销售系统高效率运转;鼓励搭建汽车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整车厂、供应商、销售和售后服务整合在一起,促进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汽车厂家的配合与交流,扩大销售。

四是规范培育本地汽车市场。在城市改造的同时,加强汽车销售市场规划,鼓励在合适的区域成规模地建设汽车超市和4S店,形成汽车消费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加快公车制度改革,规范和培育二手车交易市场。

加强零部件市场开拓的分类引导和指导

一是政府牵头,从政策上鼓励建立本地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整车企业要吸收本地零部件企业介入新车型开发,及时了解新车型对零部件性能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在采购时对质量同等和价格适宜的本地零部件企业多给一些机会,以培育市内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零部件企业要加强协同开发设计能力,凭借技术优势和过去与整车企业的长期配套关系及地理优势,先机占领本地配套和配件市场,再利用品牌优势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二是引导市属零部件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引导市属零部件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由生产单一零部件向专业化、模块化、零部件总成转变,由“散、乱、差”和自我封闭向社会化、“专、精、特、新”、“小巨人”、集团化转变。

三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一类零部件企业,要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努力寻求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零部件采购机制、供货理念等,按照国际标准与国外大公司合作,逐步成为世界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一类零部件企业要以国内大的整车企业集团为平台,结成战略联盟,搞好配套服务。一类零部件企业要认真分析维修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积极占领维修服务市场。

加强汽车摩托车工业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

目前,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汽车战略研究机构,这是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还很薄弱,只有少数几家研究机构,如: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和重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汽车产业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已经产生名牌效应,应采取措施扶持其发展。

按产业集群内在要求建设汽车产业园

必须彻底改变重庆汽车生产过于分散的状况,在现有汽车工业发展状态和基本布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部署建立重庆市具有创新特色的汽车工业园区。

在渝北的礼嘉、鸳鸯、空港开发区建立以长安福特、重庆重型汽车制造、力帆汽车为龙头、以其相应的配套产业为辅助的轿车和重型汽车重庆经开区汽车工业园区。

在江北五里店、寸滩、港城开发区建立以长安微型面包车为主的江北长安微型车工业园区。

在二朗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彭工业园区建立以庆铃、铁马、迪马等知名企业集团为中心、九龙坡区汽车及其零配件生产基地的特色工业园区。

以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本部所在地为中心,建立以重型、轻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轻纺为主导产业的重庆双桥重型汽车工业园。

以璧山青杠、大路为中心,建立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为主要产业的重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工业园区。

以巴南区鱼洞大江制造厂为基础,建立以微型轿车及其零配件生产的巴南区微型轿车生产工业园区。

通过布局调整,基本形成以北部新区汽车城,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双桥区、南岸区、巴南区等特色工业园为基地的“一城多园”的汽车工业大产业格局。重点实施“1221”战略,即:夯实一个零部件基础,强化微型车和轻型商用车两个优势,壮大轿车和重型车两种产品,培育专用车集群,通过细分产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生产规模,将重庆汽车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进行培育和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系重庆市国有重点企业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作者历经官、学、商三界历练,曾担任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重庆市机械设备成套局副局长(主持工作)等职务。作者致力于创新咨询业发展新模式,带领重咨集团打造“国有企业软实力平台”,担当起建设“重庆智库”的重任,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市企业家协会、重庆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重庆市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曾荣获“2009年度中国管理咨询年度人物”。

(责任编辑:李万全)

推荐访问:重庆 汽车产业 隆中对

上一篇:午后阳光 下一篇:基努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