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国家示范性院校”及“国家骨干型院校”评估工作的推进,技能大赛也成为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职教有大赛、普教有高考”的局面。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有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类,它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促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等。此外,还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期从课程、专业等方面探讨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 要】通过技能大赛锻炼,高职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专业高端技能,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追求目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剖析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的关系,探讨在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与技能大赛相融合问题,以提高高职生的学业成就与就业质量。
【关键词】船舶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技能大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6-0029-02
作者简介:曹元军,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船舶工程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课程论研究;徐步荣,男,机电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教学论研究;朱艳,女,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船舶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编号:B-a/2013/03/020)、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船舶CAD/CAM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及其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YB113)、2014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厂中校的船舶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编号:ZY201405)的科研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专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较,最大不同点在于其所设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1]在高职教学中,技能大赛项目化教学,正不断被广大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所重视。技能大赛分类很多,就区域来说,以江苏省为例,从2012年起省政府每年组织钳工、维修电工、焊工、数控车工、普通车工等工种进行技能大赛,先从地级市选拔。地级市则由市政府出面组织,学校、企业全面发动,分别以学生组和职工组参赛,教师则参赛于职工组,层层筛选,各地级市选派冠亚军两名选手,参加省政府的技能“状元”大赛。此外,还有以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如船舶行业的“熔盛杯”焊接比赛、汽车维修的“亚龙杯”发动机拆装排故障比赛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专业声誉,能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因而学校和课程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以开发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建造工艺》等课程可开发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制定课程标准时,要考虑把技能大赛的参赛技术标准融合到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中。例如,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的焊接比赛要求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理论比赛占20%的比重,操作技能比赛占80%的比重。对应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中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为《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与焊接技能大赛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课程为《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在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技能大赛的具体参赛规定。江苏省状元技能大赛中明确要求焊接学生组理论比赛部分必须掌握焊工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化学、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基础、焊接材料、电工、电焊机、冷加工、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质量管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气焊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课程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上述技能大赛要求,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中,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可为参加技能大赛服务,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标具体化。因此,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体系并不矛盾,技能大赛可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而且对于理论一体化课程改革能起到导向作用。
二、以赛促教和赛教结合
参加技能大赛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技能训练,对于企业参赛职工组问题不大。但对于参赛学生组而言,中职生学习负担较小,高职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如何化解技能大赛所需的大量实践教学时间,需要指导教师认真研究。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船舶工程教研室对于参加焊工比赛方案做了调查论证,成立了焊工技能参赛工作组,制定参赛方案,配备一个组长,两个指导教师,比赛前三个月指导教师星期天轮流休息,参赛学生不休息,周一至周五晚上从6点半到9点半进行强化训练,参赛学生平时正常上课。指导教师同时参加企业职工组比赛,一方面锻炼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其焊接实践教学水平在参加技能大赛后会有非常大的进步。
1.以赛促教。组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在我院已被列入对系部和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教师参与技能大赛的教学积极性很高。通过技能大赛,既优化了课程标准和教案,又能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丰富。通过外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外校访问、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考察等手段拓宽任课教师的视野,加大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力度。例如,在2013年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焊接比赛中就有焊接5mm不锈钢圆管的项目,在过去的焊接教学项目不作过多涉及,这是因为在船舶焊接实训教学中,船体建造时使用不锈钢构件太少的缘故。但在一些工厂设备中不锈钢管、阀的使用率比较高,通过这次比赛增加了不锈钢焊接项目的教学,拓宽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群。
2.赛教结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行动的主体,[2]以技能大赛职业情境中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是强调实践应用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主要依据。[3]因而赛教结合是技能大赛取得好名次与破解课程学习成绩不理想难题的好方法。学生平时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时,就已经接触技能大赛标准和其他技能项目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技能大赛的职业性充分讲解知识点,运用模拟、实际示范操作等教学手段,针对技能大赛进行理实一体化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比较高的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有没有冲突的方面?从表面上看是有的,根据船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组的调研,有的中职学校为了参加某项技能大赛,学生停掉其他课长达一年半时间搞技能训练,对外的印象是这个学校教出的学生技能很优秀,其实如此培养的学生发展潜力很差。我院专门就技能大赛与教学关系向全院任课教师征集立项课题。一般来说,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是一种互补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4]技能大赛能促进教学改革,把技能大赛看成一门课程或知识点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对教学成果的社会评价,根据技能比赛项目,合理安排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间,不能为了参加技能大赛而缩短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间,应该做到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又能让学生积极备战技能大赛。
三、技能大赛钟形曲线轨迹
如今技能大赛被学校和教师日益重视,利用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钟形曲线轨迹以时间为变量,强调学习程度是“留给学习的时间”和“学习需要的时间”的商的函数,其中作为分子的是“留给学习的时间”和“动机”,分母则是“学习需要的时间”、“教学的质量”及“理解教学的能力”,设计者计划通过掌握型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因此,所有掌握型学习方法都需要依赖类似教师指导的方法和其他个性化指导方法的协助,其要点是:选择掌握型学习的学科,定义和测量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学习矫正法、回馈/校正程序的利用率,以及学习和教学时间的分配。[5]技能大赛属于掌握型学习的项目,教师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强调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大赛达标程度是“留给职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和“习得职业技能需要的时间”的商的函数,其中作为分子的是“留给学生掌握参加技能大赛的时间段”和“参加技能大赛获奖动机”,分母则是“学生掌握参加职业技能比赛需要的时间”、“指导教师本身的技能素质水平、指导教师训练学生的质量”及“参赛学生理解职业技能大赛教学的能力”,指导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方法训练学生,使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获奖概率在90%以上,不能获奖的概率或不能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则较小,这就是通过技能大赛取得教学效果的钟形曲线轨迹。
四、技能大赛的锚定式教学
对于参加技能大赛的项目采用锚定式教学。所谓锚定式,就像船舶在水中系泊定位,不管怎样的工作情境,都要围绕技能大赛这艘船舶展开教学。在复杂的教与学环境中,虚拟技能大赛的目标和内容通过技能大赛建构导航,教师在虚拟技能大赛时需要多方面寻找收集必要的信息。参赛学生则通过图片、图表、视频、文字及虚拟仿真,得到技能大赛参赛信息。技能大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项目,因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职业技能项目比赛任务是学生训练的重要课程内容。
学生起初训练需要不确定的时间摸索完成比赛项目任务,当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就像停泊的船舶经受了一次海浪的摇晃仍然停在原位一样,指导教师需要马上给他们分配新的任务,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就像船舶再次接受新的海浪撞击而不会离开泊位。例如,参加江苏省状元技能大赛焊接项目比赛,学生组包括低合金钢中厚板、不锈钢小径管及碳钢大径管对接接头的全位置焊接等三个工作任务;职工组则包括装配制作、低合金钢中厚板、不锈钢小径管、碳钢与不锈钢异种钢大径管对接、角接和端接接头的全位置焊接等五个工作任务,很显然学生组比职工组少两个工作任务,且完成任务的复杂性没有职工组大,主办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完成职业技能大赛的能力水平。尽管江苏省状元技能大赛对于职工组和学生组使用的焊接方法一样,包括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三种,但焊接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和作业质量差异很大。所以,焊接指导教师需要先认真统筹规划,运用锚定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完成焊接的三个工作任务轮流或交叉地做好训练,最终取得好成绩的概率犹如一个硕大的铁锚定入水底。
此外,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用和影响不仅体现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还能折射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例如,对于高职船舶工程技术来说,通过状元焊接技能比赛,不仅《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这门课程需要全方位制定课程标准,还需要对该课程中长期的发展进行调研论证,建成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为起点,可建成泰州市焊接技术中心和泰州市船舶工程研究所。以此为锚定,可折射到《船舶结构与制图》课程教学,《船舶CAD/CAM》课程的虚拟船舶装配与焊接,焊缝质量的检测需要运用《船舶检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如焊缝无损探伤检测,这就需要掌握X光探伤、超声波探伤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传统无损探伤如水性涂料加煤油探伤法等。由此可见,技能大赛的锚定式教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影响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郭瑞,张瑞萍.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5).
[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
[4]李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探析高职即时技能训练[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
[5](德)克劳斯·贝克.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M].徐国庆,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编辑:梁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