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口服盐酸奶改善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渴的临床护理研究

时间:2022-10-28 18:54:02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奶改善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渴的临床护理。方法 将我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口服盐酸奶,对照组60例口服烧伤饮料或盐水,比较两组患儿口服的次数和量,比较小儿口渴改善时间以及血容量纠正时间。结果 实验组坚持口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渴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血容量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服盐酸奶,补液及时,可较快改善血容量不足、口渴、微循环,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提供基础,减轻小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盐酸奶;口渴;烧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c)-0175-04

口渴是烧伤患者休克早期的一个症状,口渴的程度往往与患者脱水的程度有关。患者脱水量占体重的2%时,即可发生口渴[1]。细胞液渗透压增高,口渴为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失水大于失钠[2]。小儿一旦发生烧伤,病情发展快,极易休克,出现口渴,饮白开水,易引起脑水肿和肺水肿,加重休克;烧伤饮料含有碳酸氢钠,易致碱中毒,不利于氧从血红蛋白中分离,加重组织缺氧;生理盐水又易引起高氯血症。因此,我科根据小儿喜欢喝酸奶的特点,选择盐+酸奶作为改善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渴的饮料,取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我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烧伤休克早期口渴的小儿,无口鼻、食道、呼吸道烧伤,无恶心、呕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l岁8个月~8岁3个月,平均为3岁9个月,烧伤面积为15%~52%。浅Ⅱ度占28%,深Ⅱ度占46%,Ⅲ度占26%。对照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1岁11个月~9岁3个月,平均4岁5个月,烧伤面积为14%~48%,浅Ⅱ度占31%,深Ⅱ度占45%,Ⅲ度占2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饮料,均为少量多次,首次口服60 ml,15 min时口服30 ml、45 min时口服30 ml,以后在前8 h内每隔30 min口服30 ml,第2个8 h每2小时口服30 ml,第3个8 h每4小时口服30 ml,第2个24 h以后每4小时口服一次,30 ml/次。实验组口服盐酸奶,配制:将0.1~0.3 g盐加入100 ml儿童酸奶中。对照组口服烧伤饮料,配制:盐0.3 g、碳酸氢钠0.15 g、适量糖,加入100 ml水中或单纯喝生理盐水。

1.3评定标准

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的诊断:口渴、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潮湿、面色苍白、肢端发凉、脉搏变快、脉压差减小、尿少、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3]。

①采用口干渴程度评分表(XQ)[4]调查口渴情况。每题得分相加并转换成0~100的得分区间,总得分越高提示口干渴程度越严重。治疗后第2、4、8、16小时分别对患儿进行打分。②根据口渴程度观察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5]。

中度口渴:皮肤黏膜苍白、发冷,脉搏为100~160次/min,收缩压为90~70 mmHg,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尿少。重度口渴:皮肤黏膜显著苍白,肢端青紫,厥冷,脉搏为160~200次/min,收缩压<70 mmHg,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表浅静脉塌陷,无尿。

1.4观察指标

记录72 h两组小儿每次口服的人数并记录每次口服量,记录不喝的原因。比较入院当天入院时(0 h),第3、5小时和第1个24 h、第2个24 h的口服例数。

记录患儿第0、2、4、8、16小时的口渴评分值。

由专人观察和记录小儿四肢静脉开始充盈时间、皮肤温暖开始时间、脸色稍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坚持口服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坚持口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儿口渴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第2、4、8、16小时的口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两组患儿微循环恢复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四肢静脉开始充盈时间、皮肤温暖开始时间、脸色稍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讨论

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休克,其特点[6]:①口渴是烧伤休克较早的表现,其可能与细胞内、外渗透压改变及血容量不足有关,同时也受下视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控制。②末梢循环不良:烧伤早期常可见皮肤发白、肢体发凉,有时指端轻度发绀、表浅静脉充盈不良、按压指甲床及皮肤毛细血管使之发白后,恢复正常血色的时间延长。③尿量减少:尿量减少也是烧伤休克的早期表现,一般能反映组织血液灌流情况,也可较敏感地反映烧伤休克的严重程度;烧伤早期尿量减少,主要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所致,但也与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限制了肾脏排出水分与钠盐有关。④烦躁不安:烦躁不安是脑细胞因血液灌流不足缺氧的表现,能反映烧伤休克的严重程度,也是治疗反应较敏感的指标。脑缺氧严重时,可谵妄、躁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⑤脉搏增速:烧伤休克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增加,代偿性提高心排血量。小儿烧伤面积>10%或Ⅲ度>5%就有可能发生休克。此时需要及时有效地补液抗休克。补液途径有口服和静脉两种,最快的途径是口服补液。烧伤患者不可大量饮白开以防止水中毒、急性胃扩张,少量多次口服流食既可补充液体,又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7]。低血容量休克时胃肠黏膜最易受损,如果低血容量持续存在,可能会发生应激性溃疡。缺血导致机械及免疫屏障破坏,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因此胃肠道被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8]。口服补液盐补液是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大幅度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9]。胡森等[10]的研究显示,实验组伤后30 min开始经胃内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液或葡萄糖-电解质复合卡巴胆碱,对照组不补液,测定伤后8 h内胃排空率,72 h内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尿量、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等,表明胃内补液组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和空肠组织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所以早期口服补液对烧伤休克复苏有重大意义。

烧伤患儿要平稳地度过休克期,重在及时有效地补液。患儿若无呼吸道、口、食道烧伤,入院后应立即给予口服补液,为建立静脉通道穿刺一次成功打下基础。烧伤休克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口渴,尤其小儿血容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较成人小,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11]。而休克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收缩外周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血管塌陷[12],小儿又恐惧打针,血管痉挛收缩,护士难以找到血管,会延误抗休克治疗。患儿喜欢吃酸奶,实验组坚持少量多次口服,能有效恢复和维持功能性细胞外液量,改善有效循环。静脉很快充盈,为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成功打下了基础,能及时执行医嘱,保证治疗。因及时有效的补液,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改善,面色红润和肢端温暖,开始排尿时间等都较对照组早。

烧伤饮料与酸奶相比,烧伤饮料为咸涩味,不符合患儿口味,又有碳酸氢钠成分,烧伤患者中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只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只有重度酸中毒或严重血红蛋白尿时,可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给予纠正酸中毒的药物。而碳酸氢钠易致医源性碱中毒;血浆pH值上升太快,受抑制的红细胞来不及产生足够的2,3-二磷甘油酸(2,3-DPG),而导致组织缺氧;血浆pH值突然上升,可使PCO2上升,CO2很快在组织中弥散(包括脑组织),而HCO3-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使脑组织中的PCO2上升,pH值降低,意识受到抑制,因而不能使碳酸氢盐水平完全恢复正常[13]。盐酸奶即补充水分又补充了钠盐,还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易消化吸收。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并提高钙、磷、铁的吸收率,促进胃肠分泌,加强消化功能。烧伤液体渗出期血液化验: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低血钠、低蛋白等,渗出液主要为水、血浆、蛋白质、钠盐。盐酸奶有牛奶全部的营养,如蛋白质、钠盐、糖、牛磺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或强化不饱和脂肪酸,正是烧伤患儿所要的营养液体。酸奶口味天然,酸甜可口,小儿喜欢吃,不用劝,所以实验组能坚持服用,改善了患儿烧伤口渴问题。

烧伤休克期,因肠系膜血管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密度较其他部位高,对血管加压物质的敏感度高,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可降低70%[14],肠内细菌易位,形成肠源性感染。及时给予小儿口服酸奶,有效恢复微循环,使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是治疗休克的关键之一。酸奶也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中:危重患者应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酸奶中含有大量乳酸菌,乳酸菌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防止腐败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15]。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损害,菌群失调,胃肠道分泌、消化吸收功能受损。酸奶的功效与作用:促消化酸奶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保护肠胃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可以产生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提高人体免疫,防止疾病。酸奶不仅有蛋白质,且有乳酸菌,有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对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6]。危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和肠功能障碍,在提供能量,恢复氮平衡的同时,如何有效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现代危重症治疗的关键之一[17]。休克早期又叫休克代偿期,如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较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进入休克抑制期,多脏器功能受损,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服盐酸奶,补液及时,微循环和口渴能及早得到有效改善,为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做前期准备,可减轻小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俊川.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83.

[2]张文康.健康教育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28.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

[4]谢敏,林日阳,胡振奋.耳穴按压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程度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69.

[5]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

[6]曹伟新,李乐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

[7]付敏.小儿烧伤休克护理期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2):206-207.

[8]贺立新,郭振荣.烧伤休克期复苏:回顾与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9(6):5391.

[9]黄爱珍,罗发香.口服补液盐在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77-178.

[10]胡森,车晋伟,田易军,等.卡巴胆碱对犬烧伤休克早期口服补液效果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2):199-201.

[11]曾光辉.小儿烧伤休克护理指标在液体复苏中的意义[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15(3):214.

[12]胡淑华.小儿重度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7):347.

[13]常致德,张明良.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00.

[1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15]余悦波,柴惠红,朱明丽,等.早期肠内营养应用酸奶预防腹泻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10):777-778.

[16]沈通一,秦环龙,高志光,等.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大鼠肠微生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5):443-445.

[17]余长智,喻敏,吐尔洪·艾萨.匀浆膳联合酸奶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92-95.

(收稿日期:2016-05-30 本文编辑:王红双)

推荐访问:盐酸 休克 烧伤 口渴 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