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战将逐步成为主导性作战样式
根据当前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判断,未来远程毁伤兵器将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断定,战斗转型近期的趋向主要是增大战斗纵深。这就是远战,或称“远距离作战”、“非接触作战”。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远战将逐步取代近战,最终成为主导性作战样式。
远战的突出特点是空间范围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兵团(部队)间的分界线和双方战斗接触线仅具有相对意义,因为远距离对抗的界限只受武器射程的制约。目前,师属火器可将对敌打击范围扩大至50~70千米或更远,团可扩大至15~20千米,营可扩大至7~10千米。由此可见,战斗的空间范围增大了5~10倍,战场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如果说现在战场具有正面、纵深和空中三维立体特征,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信息、电子和太空将成为战斗空间的新领域。按纵深远距离作战的战场可以划分出5个作战地幅:纵深战术侦察和远战兵器(主要是航空兵器)对敌攻击地幅(约50~80千米);双方军队接近和中程火器逐次进入交战地幅(10~15千米);近战地幅(约10千米);配置预备队和后勤的后方地幅(距双方战斗接触线纵深约30~50千米);补给地幅(距双方接触线纵深约80千米)。应当强调的是,这种划分是非常相对的,因为在所有地幅内的积极战斗行动都将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同时展开的。
远距离作战的优势是:实施远战可为在进攻和防御中以全新的方式完成粉碎敌人的任务创造许多有利条件(应当看到,未来这些有利条件不断增多)。比如,在发现敌人后极短时间内,主要使用远战战役和战术毁伤兵器实施突击,使用空地突击梯队和纵深行动梯队实施机降突击,极少使用诸兵种合成部队。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远战的组织和实施还存在许多不小的困难。与近战不同,在远战中,指挥员不可能对战场进行目视观察,不能以传统方式进行现地勘察,也不能在现地向各分队直接下达战斗任务和组织协同。更为重要的是,在远战的初始阶段,摩托化步兵和坦克部队(分队)编成内的大量近战火器不能参加对敌火力毁伤,火力突击的强度有所降低。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扩大的战场”上,组织侦察和指挥部队,将会出现许多复杂情况。
所有这些都会对指挥员和司令部工作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往往不得不在掌握有限的战场情况、特别是敌情的条件下,组织远距离非接触作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像任何情况下一样,重要的是预见艺术,能够考虑到力量对比的动态变化,先敌预料到对方的行动。
拟制远战计划和组织远战协同
这项工作目前尚无标准模式,必须按以下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空中侦察、卫星侦察和纵深侦察手段,查明远接近地正在开进中的敌人和在远方集结地域的敌人,同时采取措施对抗敌人的侦察,与敌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做斗争,破坏敌电子一火力突击。
第二阶段:在远方地域展开火力突击集群和电子集群;采取措施达成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打击敌空降兵和空中机动部队、佯动一侦察支队和集群。
第三阶段:连续和同时对敌实施电子—火力突击,瘫痪其指挥系统和防空系统,为空中突击梯队在敌后机降创造条件。 远距离作战可能以隐蔽夺取信息心理优势和电子优势的方式开始。在战役一战术层面,信息心理优势表现为取得首次突击的突然性。最初,攻击方将主要力量用于破坏对方军队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攻击计算机系统是瘫痪军队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的最新方法。预计将研制所谓的“病毒炮”,即可使计算机程序失灵的遥控武器。专家们把这种炮的攻击称为“无声摧毁”。他们认为,这种武器借助假信号发生器,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将病毒植入计算机,引起程序运行错误。在电子—信息空间,不用摧毁实体,仅以瘫痪结构,即可破坏敌方指挥系统。但是,在战斗行动开始后,攻击就不仅限于此了,整个武器库中的电子、火力和突击兵器都将投入攻击。
太空对抗激烈展开。可以预料,在战术层面上,太空对抗表现为“无线电电子战”,是按目标、任务、地点和时间协调的各种行动总和,包括发现敌军队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和设备、对其进行无线电电子压制、对己方指挥控制系统和设备进行无线电电子防护,以及与敌侦察技术兵器的对抗。无线电电子对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任何一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更有效及时地使用最新的无线电电子对抗设备,表现出其夺取太空优势的意图,搞清无线电电子器材的工作机理,确定电子战兵力、编组及其性质和战斗使命,提前向己方无线电电子兵力发出敌实施无线电电子攻击的警报,通报己方自动制导武器使用情况和导弹发射时间,迷盲敌技术侦察设备,干扰敌电子压制控制线路,采取措施保证己方无线电电子器材的隐蔽性,保护其不受干扰。
无线电电子斗争已纳入合同战斗的内容,它与火力、突击和机动一样,已成为合成战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司令部对无线电电子情况进行周密预测,确定敌方可能的电子战兵力兵器及其最重要的无线电电子器材,及时组织实施无线电电子压制,拟定瘫痪敌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的方法(隔离、阻断、拦截、破坏)以及己方兵力兵器的指挥控制程序。
在信息心理对抗日益加剧的条件下,指挥员和司令部应当掌握反向指挥艺术,即指挥那些使用机器人装备、高精度武器和新物理原理武器敌人的艺术。
使用激光模拟器和“会想、会听、会看”的机器人、建立密集无线电电子干扰,以及实施空中机动行动等,可更广泛地实施战术欺骗,这些行动包括:“牵而制之”和“诱而歼之”;“有意示弱”和臆造“虚假行动过程”;展示“行动果断”和“决心坚决”;引诱敌人把我方部队真实意图确信为欺骗手段(“双重欺骗”);隐藏并歪曲重要的情报(“保护关键情报”);诱导敌人怀疑所获取无线电情报(“信息疲惫”),同时欺骗敌人’(“意图灌输”);蓄意造成敌行动的态势(“虚假运气”),引诱敌人进入陷阱和火袋,遭受火力伏击,遇到地雷爆炸性障碍物。
对敌火力毁伤的内涵还有许多变化。远战的突出特征是:将从逐次火力打击转变为同时火力突击,从面杀伤转变为点毁伤和选择性毁伤。未来的火力战将是高精度武器系统的火力较量。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赢得时间,先敌发现并击毁目标。可能更广泛地使用各种火力毁伤方法,如:选择性有限火力毁伤、地幅目标火力毁伤、火力包围、障碍性火力毁伤和火力孤立等。
随着新物理原理武器大量装备部队,综合火力毁伤系统增加了许多新型打击手段,如激光武器、射线武器、超高频武器、动能武器和次声波武器。随着上述各种火力毁伤区的建立,出现了对敌实施动能武器毁伤的可能性。
机动将具有新的性质。在未来战斗中,机动将起到主导作用。新的机动样式主要有:定向能武器机动、机器人兵器机动、无线电电子对抗兵器机动、远距离布雷兵器机动、高精度武器系统机动,以及侦察—打击综合系统、侦察—火力综合系统和信息“武器”系统的机动。
军队防护的意义愈发重要,其功能不断拓展,范围更加全面。攻击兵器和方法的不同将引发防护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注意对高精度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的防护。防护应贯穿全部战斗,防护措施应当是采取相应的攻击方式。
(原载《外国军事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