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部署到坎大哈基地后,RQ-170无人机最初只是沿着阿富汗边界飞行,一般不进入邻国的空域,避免被地面防空雷达系统发现。据美国空军情报官员透露,该机在2009年曾经飞回美国,根据任务需要加装了一种全动态视频传感器,然后又被重新部署到阿富汗。由此推测,该无人机所承担的侦察任务已经有所改变。
此后, RQ-170无人机不仅秘密飞入巴基斯坦上空,监视本•拉登的藏身之处,同时开始悄然潜入到伊朗上空,全面监控该国正在实施的核计划。然而,“哨兵”尽管行踪诡秘,但百密难免一疏——2011年12月初在伊朗东北部执行任务时突然马失前蹄,跌落到伊朗境内,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让美国政府始料未及,丢尽了颜面。
电视画面张冠李戴
2011年12月4日晚,伊朗Al-Alam阿拉伯语电视台通过卫星频道播出了一条新闻,报道了伊朗军方在几小时前击落了一架RQ-170无人机,并引述了军方参谋部消息人士的话,称这架被击落的无人机“仅有轻微损伤”、“目前在我军的控制之下”。接着,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称,伊朗防空和电子战部队设法识别和击落了一架RQ-170无人驾驶间谍飞机。随后,这一爆炸性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遍全世界,成为各主要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话题。
然而,突如其来的无人机事件令各路媒体措手不及,甚至弄不清“哨兵”的真实面目。当时,首先播出这条消息的电视台制作人员忙中出错,将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研制的AVE-D验证机不加分辨地当作RQ-170无人机编辑到新闻画面中,此后以讹传讹,甚至还有不少媒体直接将“臭鼬”验证机的图片误认为RQ-170无人机。一时间,电视和网络都纷纷张冠李戴,令人难辨真伪。
随后,北约驻阿富汗的国际安全部队(ISAF)发言人承认,在上周有一架无人机在阿富汗西部执行任务时失踪,可能属于美国,但没有具体说明是何种型号无人机,仅表示“操纵人员与它失去了联络,没有迹象表明该机是被击落的”。
美国方面的最初反应是,坠毁的无人机“可能是”或“一半的概率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RQ-170无人机。这一含糊其辞的态度无意间向外界表明,当时还有其他的飞机或无人机正在监视伊朗。考虑到伊朗的核问题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关注,美国当时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侦察力度。
时隔仅一天,美国广播公司在12月5日第一个报道了这架无人机属于中央情报局,当时正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据推测,伊朗东部正在进行的导弹试验应该是“哨兵”无人机感兴趣的目标之一。由此产生了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RQ-170无人机到底属于哪个部门。
当“坎大哈野兽”在2009年12月初在阿富汗曝光后,美国空军首次承认了RQ-170“哨兵”无人侦察机的存在。由此推测,中央情报局和美国空军正在同时使用着RQ-170无人机,这一情形与冷战时期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的作战使用有些类似。随后的报道进一步证实,RQ-170无人机由中央情报局的一个特别行动小组负责管理,美国空军主要承担相关的飞行控制任务。
毫无疑问,RQ-170落入伊朗之手这一事件是美国在对伊朗实施侦察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挫折。作为一种全新研制的隐身平台,RQ-170侦察机突然落入伊朗境内,令美国政府坐卧不安。为此,美国国防部考虑在第一时间夺回或摧毁这架无人机,立即制订出三种方案:一是利用驻扎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和潜伏在伊朗的特工尽快找到失踪的无人机;二是派遣一支突击队潜入伊朗炸掉这架无人机;三是发动空袭摧毁无人机。然而,在美、伊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每种方案都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极易被伊朗方面视为“战争行为”。为此,奥巴马总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这些方案,低调应对这场外交危机。
真相扑朔迷离
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没有迹象显示坠机可以归因于“任何类型的敌对行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伊朗如何完好无缺地获得了无人机。最初,伊朗方面称伊朗军方使用防空武器击落美国无人机。随后,伊朗国家媒体声称,电子战部队可能利用俄罗斯提供的电子干扰系统截获了RQ-170无人机的指令信号,并最终导致它“轻微受损”地坠落。
正当外界对此将信将疑时,伊朗国家电视台在12月8日,播出了一段伊朗军方展示RQ-170无人机的视频。电视画面显示,这架无人机看起来完好无缺,没有明显外部损伤,不过机身下部被严密地遮挡。画面中,伊朗军方特意悬挂了一面星条旗,只不过将左上角的星换成了骷髅,显示出对美国无人机入侵行径的愤怒和抗议。上方条幅的阿拉伯语标题为“美国不能做该死的事”,援引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对美国的一段评论。
在长达两分多钟的视频中,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总指挥官哈吉扎德准将正在听取下属介绍一架黄灰色的无人机。面对摄像机,哈吉扎德解释了伊朗军方在上周是如何通过网络袭击,击落了美国高度先进的隐身无人侦察机。他说:“最近,我们搜集到的各种情报和精确的电子监视表明,这架无人机打算入侵我国领空从事间谍活动。它进入我国东部领空后,落入了我国武装部队的陷阱,几乎没有损伤地被击落。”
在伊朗军方公布了RQ-170无人机电视画面后,美国方面不得不承认“哨兵”落入伊朗境内,但坚持认为这架无人机是出现了机械故障,而绝非电子攻击或网络袭击所致。美国军方通过卫星拍摄到的坠毁位置画面显示,这架RQ-170无人机并不是完整无损地坠落到地面,而伊朗展示的无人机却几乎完好无损,与其号称的“击落”一词也并不相符。英国的《国际飞行》在报道中甚至用了“显然是在伊朗紧急降落”的字眼。
对此,防务专家纷纷表示了质疑。
一种意见认为,这架无人机根本就不是真的。理由是,RQ-170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生了故障,然后坠落,很可能摔成几百块。显然,这种判断有些偏激。电视画面显示,RQ-170无人机的外观基本完整,没有严重损坏的迹象,从而排除了它从高空坠落的可能。
列克星敦学会的分析家丹•戈尔推测,最有可能的是,这架无人机遭遇到灾难性故障,使其无法保持通信或返回基地。他还认为,另一个可能性是它受到了网络方式或电子手段的攻击,导致了机上系统的故障。
但是,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的军事专家约翰•派克表示,伊朗不大可能拥有夺取无人机的导航权限的技术,使它几乎没有损伤地平稳降落。他对伊朗展示的无人机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画面中的无人机看起来就像一辆游行彩车。而作为空中坠落的飞行器来说,如此完好无损令人不可思议,另外,机翼下垂的方式也有些不对,RQ-170无人机的机翼应该是略微上翘,但这架无人机的机翼却是下垂的。
多种推测不一而足
美国方面尽管一再声称RQ-170无人机出现了机械故障,但旁观者最为关心的还是这架无人机到底是如何落入伊朗手中的。目前,外界纷纷做出的各种各样的推测是否属实,一时还无法断定。其中,以色列一家网站的分析引起了更多关注。这个名为“德布卡”的军事情报网与以色列情报界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率先透露了伊朗军方可能采取了电子攻击,认为伊朗近期装备的俄罗斯“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可能在拦截RQ-170无人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正当美、以对伊朗高调威逼喊打的时候,俄罗斯突然曝光了向伊朗出口“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的消息。当年10月25日,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署副署长比留林通过俄新社宣布,俄方曾在军事技术合作框架内卖给伊朗“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目前双方正在就新一批供货进行谈判。这一声明尽管非常低调,但还是很快引起美国和以色列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的设计方案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俄罗斯重新评估这个尚未成型的技术方案,进而研制出一种电子战武器。据介绍,该系统主要用于压制机载侧视雷达、引导雷达和空对地火控雷达,能够全方位应对飞行高度在30米到30000米之间的50架飞机和直升机,可以有效干扰敌机或导弹对地面目标和小型目标的攻击。
伊朗引进“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后,能够识别出进入本国领空乃至在整个波斯湾和里海上空飞行的敌机和导弹,并迅速做出反应。与S-300防空导弹系统相比,该系统虽然没有强大的硬杀伤力,但其电子干扰能力却能束缚美国或以色列的飞机和导弹施展“拳脚”。
但是也有消息称,“汽车场”系统对GPS引导的各类攻击武器基本无效,对激光与电视制导的导弹更是无可奈何。由于自身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它的体积比较庞大,并采用主动电子干扰,因此容易受到美国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时隔数日,德布卡军事情报网再次透露,伊朗军方侵入了位于弗吉尼亚兰利的中央情报局总部无人机指挥中心的电脑系统,并导致控制无人机的电脑系统无法发现这架无人机已被引入敌方基地。对此,该网站分析认为,RQ-170无人机是首次在伊朗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截获它的人很清楚无人机执行这次任务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因此,侵入无人机指挥系统的行动很可能来自美国内部,或是得到了美国官员的协助。
仔细推敲,这一说法似乎是妄加猜测,目的是火上浇油。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国防部完全可以根据刚刚出台的网络战准则,借伊朗发动“侵略”的名义挑起一场战争,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比之下,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记者专访时,对于RQ-170无人机如何落入伊朗手中的说法留有很大余地,不愿推测这架无人机是受到了网络攻击还是被高技术干扰装置击落的。他说:“此时,任何人都可以作各种猜测,但显然不能对任何—种可能性妄加判断。”
电子伏击似乎可行
似乎是为了印证帕内塔的说法,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在12月15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尤如一枚“重磅炸弹”让外界感到震惊。该报记者斯科特•彼德森独家专访了一名曾经参与截获RQ-170无人机行动的伊朗工程师,首次披露了伊朗诱捕美军隐身无人机一些细节。
这名伊朗工程师说,伊朗监视无人机计划始于2007年,随后逐渐得到加强,并在2009年正式公开。的确,此前曾经有调查发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人员曾经在2009年借助于价格便宜的商业软件,从美国“捕食者”无人机上实时下载了未加密视频图像。据称,伊朗电子战专家利用此前击落的美国无人机,吃透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收集到所需的关键信息,并由此摸索出一项专门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卫星的信号计算出无人机的位置和速度,并熟练控制GPS接收机。
在接受专访时,这名伊朗工程师透露“GPS导航系统是无人机上的最薄弱点”,并对“电子伏击”这架高度机密的RQ-170无人机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描述。
这名伊朗工程师透露,在电子攻击过程中,他们首先对RQ-170无人机的通信线路实施强烈干扰,切断了它与位于阿富汗境内的地面控制站之间的联系,迫使这架飞机进入自动驾驶状态,然后重构了这架无人机的 GPS坐标,使其误认为降落在阿富汗基地,而实际上却是在伊朗境内。在利用这种“哄骗术”时,伊朗工程师充分考虑到了精确的着陆高度以及经纬度数据,让这架无人机“自动着陆在我们希望它降落的地点,而无需破译”来自美国指挥中心的“遥控信号和通信联系”。
对于RQ-170无人机的腹部出现损毁的原因,他解释说,这是由于阿富汗基地与降落伊朗的地点在高度方面存在微小差异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彼德森在表达西方军事专家的看法时用了plausible一词,含蓄地表达了“似乎合理”又“似是而非”的意思,表明对于这名伊朗专家讲述的情况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报道中,前美国海军电子战专家罗伯特•登斯莫尔指出,即使是现代化的军用GPS也非常容易被操纵,重新校准无人机上的GPS 并使其改变飞行航线当然是可能的,尽管不太容易实施。
多年来,美国军方一直在寻求增强或寻找到GPS系统的候选方案。2003年,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漏洞评估小组”公布了研究结果,解释了利用功率强大的本地信号如何“淹没”较为微弱的GPS信号。该实验室在报告中显示,在借助尖端技术实施的欺骗攻击中,对方可能不断地向活动目标发送一个虚假信号,扰乱它的真实位置,然后逐渐地引导目标移动到一个错误的位置。到目前为止,这种漏洞仍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在2011年10月举行的美国芝加哥通信安全会议上,一篇论文阐述了成功欺骗民用和军用的GPS接收机,从而实现“无缝地接管”无人机或其他一些目标的可行性。
解码能力备受质疑
伊朗工程师披露的所谓细节在引起公众震惊的同时,却受到了卫星技术领域专家们的广泛质疑。乍听起来,这名伊朗工程师的说法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通过改变GPS来迫降RQ-170无人机实际上困难重重,因为其所使用的卫星加密技术难以被地面系统侦测及控制。
欺骗未加密的民用GPS系统是可能的。但是,安装在RQ-170无人机上的军用GPS接收机采用了加密的P(Y)码,实现与卫星之间的通信。约翰•派克认为,伊朗可能已经破解了通信加密技术的说法像是天方夜谭。如果他们能够攻克用于保护无人机的各种密码系统,他们就不会在无人侦察机方面浪费时间,伊朗人可以直接去“抢银行”,所获将更加丰厚。
据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的GPS专家理查德•兰利介绍,伊朗人的理论可能是通过干扰P(Y)码实现控制无人机,迫使GPS接收机采用未加密的、更容易欺骗的C/A码,获得来自导航卫星的方向。他进一步解释说,GPS卫星发射两个传统的无线电频率,民用GPS部件大多数采用未加密的C/A码是仅仅以L1频率发射,而授权军方用户采用经过加密的P码则以L1和L2频率发射。
假设伊朗人能够有选择地干扰使用L1和L2频率的加密军用码,RQ-170无人机的GPS接收机可能在最后迫降过程中不得不采用缺乏安全性的C/A码,以获得方向。在没有额外的加密保护下,伊朗军方可能相对容易地欺骗采用C/A码的接收机,并欺骗无人机进入它认为应该返回位于阿富汗的“家“。不过,基于这种想法来工作,RQ-170无人机的GPS接收机必须在P(Y)码变得不可用后,才可能被重新编程来采用C/A码。
德州大学无线电实验室专门研究GPS欺骗技术的托德教授认为,GPS存在被欺骗的风险并不新鲜,早在20多年前他们就已经认识到GPS在军事应用方面存在的潜在威胁。针对这些类型的欺骗性攻击,他们已经采取了各种防御措施,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一些特殊天线,有时这些天线有能力让干扰或欺骗信号无效。
他并不接受伊朗工程师对于RQ-170无人机的腹部损坏的解释,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伊朗人已经能够欺骗GPS接收机,随心所欲地“牵着”无人机按照指定路线精确着陆,那么他们也就能够精确控制它的飞行高度。
自吹自擂暴露破绽
换个角度来看,伊朗工程师讲述的“劫持”RQ-170无人机的故事经不起推敲。
首先,报道中的破绽源于事件发生之初的一个事实,即伊朗人花费了数天时间才发现了失踪的RQ-170无人机。事实上,美国情报官员就此认为伊朗人可能只是偶然发现了坠毁位置,因为这个地点位于十分偏远的伊朗东北部无人区。美国曾经从事“黑”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哨兵”实施电子攻击当然是可能的,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伊朗人知道它已经坠毁在本国境内一段时间了。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一位ISR专家证实了这个情节,并表示,如果伊朗军方并未意识到“哨兵”已经落入境内数天,那么没有理由相信,他们对无人机进行了任何操纵或控制。
与此同时,彼德森在还引用了法尔斯新闻社的一段报道,伊斯兰革命卫队防空司令部负责电子战的一位将军描述了伊朗如何改变GPS制导导弹的飞行路线,而这种战术可以更容易地运用到飞行速度更慢的无人机上。目前,伊斯兰革命卫队已经制订了一项作战计划,就是提前实施干扰,意味着“欺骗”进攻系统。他说:“我们可以精确地获得所需的情报,使导弹的路线可以改变到我们所期望的地点。敌方无人机的所有动向都处于监控之中,阻止它们的飞行和攻击一直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
对此,有分析家指出,伊朗军方一再声称通过对GPS施加干扰导致RQ-170无人机迫降,其中有一个容易忽略的事实:GPS不是RQ-170无人机或其他大多数飞行器的主要导航传感器。该机从一个惯性导航系统(INS)获得飞行路线的指令,而INS并不会受到电子干扰!GPS只是用于更新INS,消除它所产生的航向偏差,因此即使出现完全中断,也只会简单地引起无人机在飞行中出现一点偏航。而且,GPS接收机在读取过程中,遇到任何突然的/意外的变化,如一个假信号试图“哄骗”,都可能引起GPS/INS中的卡尔曼滤波器断定:GPS出现故障,立即断开,退出回路。
由此推测,此次事件合乎逻辑的情况是:RQ-170无人机已经多次从伊朗东北部侵入伊朗空域,在12月初执行任务时突然出现故障,与地面站失去联系,于是启动了标准的飞行终止程序,实施了平缓的盘旋降落。至于这种故障是自身可靠性问题还是受到了来自伊朗的电子干扰,现在还不得而知。
接着,RQ-170无人机在非正常情况下实施着陆过程中,剧烈的冲击不仅严重损毁了机身腹部和起落架,还导致机身与机翼断裂。因此,从伊朗公布的电视画面来看,RQ-170无人机看起来完整无缺,但是完全遮挡的机身下部和临时粘结的胶带都充分说明,该机绝非所谓的“轻微损伤”,而是严重的“伤筋动骨”。
隔空喊话借机奚落
在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哨兵”之后,伊朗如获至宝,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利用媒体展开一场“无人机宣传大战”,扭转美国在核问题上频频施压的局面。伊朗方面公开指责这架美军无人侦察机进入伊朗境内搜集情报,并做出强硬表态,称将对美军的“入侵”行为发动报复。
2011年12月8日,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穆罕默德•卡扎伊同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联大主席以及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要求谴责美国无人机入侵伊朗领空的行为。据报道,这封只有一页的信件发送给了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卡塔尔外交官纳赛尔和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库尔金。当天,伊朗还就美国无人机事件召见瑞士驻伊朗大使,瑞士驻伊朗大使则拒绝就此事对媒体作出评论。
12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到访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在被问到无人机事件的时候,奥巴马说,“我们已经要求伊朗归还它”,但是他又颇为尴尬地补充了一句“我们要看看伊朗人如何回应”。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伊朗方面从无人机解密的情报会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时,奥巴马以涉及机密情报为由拒绝发表评论。这是奥巴马总统第一次就此事件做出回应,也是美国官方首次正式承认RQ-170无人机在伊朗手中。
对于奥巴马总统提出归还无人机一事,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忍不住奚落对方一番。他在接受委内瑞拉一间国营电视台访问时称:“或许是美国人决定送伊朗一架侦察机”。他又表示:“伊朗人完全有能力分析无人机上的先进系统,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那架侦察机。”
在RQ-170无人机的归属问题上,奥巴马总统已开尊口,内贾德总统则伸手笑纳,两国之间又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表示,美国军方不打算停止从阿富汗西部实施的无人机侦察行动,强调必须保护那些行动,以便完成行动涉及的工作和任务。
与此同时,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侯赛因•易卜拉希米在接受法尔斯新闻社采访时说:“依靠拥有的科学实力,伊朗军方很快就能仿制RQ-170。”他接着说:“伊朗掌握着敌人并不知情的特殊潜力和宝贵技术。”易卜拉希米强调,这架无人机对伊朗的重要性和宝贵意义,并表示,破解和使用有关隐身无人机及其系统的技术是伊朗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逆向仿制绝非易事
毫无疑问,这架RQ-170无人机落入伊朗军方手中令美国国防部如坐针毡,主要担心伊朗会从这架无人机上获取隐身和传感器等高度机密的技术。正是抓住了美国的这一软肋,伊朗方面大张旗鼓地宣布,立即着手破解有关隐身无人机及其相关系统的技术,并将复制这种无人机。
12月12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帕尔维兹•苏鲁里表示,目前正处在破解RQ-170无人机软件代码的最后阶段,一旦获得成功,伊朗军方将通过分析美国秘密情报和侦察方法,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他无法给出最终破解的时间。他还表示,伊朗工程师很快将利用逆向工程制造出比美国无人机更先进的无人机,下一步伊朗将复制获得的美国无人机,并在不久的将来大批量生产这种无人机。
面对此番言论,美国方面对于伊朗是否具备复制这种无人机的能力表示怀疑。一名美国分析家甚至傲慢地表示,此次损失就像一辆“法拉利”跑车掉进了一个“牛车技术水平的文明”里,以此嘲弄伊朗的航空科研能力还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
但是,美国官员也表示,RQ-170无人机没有安装自毁系统,给伊朗全面摸透无人机技术留下了余地。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就表示,伊朗有能力从获得的RQ-170无人机中提取出有关信息和情报,并通过逆向工程技术仿制出类似的无人机。
事实上,伊朗在破解RQ-170无人机上的任何数据和技术时都将面临不少困难,难以通过逆向过程完全掌握这架无人机上的核心技术。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限制在敌对国家领空使用的无人机的情报价值。独立的专家认为,无人机的数据和通信都经过严格加密,从而使得伊朗很难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在这场博弈中,伊朗方面寸步不让,甚至有些自吹自擂。针对美国就伊朗俘获RQ-170无人机发出的抗议,前伊斯兰革命卫队电子战部队指挥官阿里•阿斯加尔•扎雷伊声称,美国想发动一场宣传,希望全世界都认为,伊朗在无人机领域取得的任何进展都是从这架被俘获的无人机中获得的。事实上,伊朗在无人机领域所掌握的技术上并不比这架无人机落后多少,美国官员们应该等着看伊朗专家如何制造出比RQ-170无人机更加先进的无人机。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从近年来伊朗公开透露的“卡拉尔”(Karrar)无人机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2010年8月22日,内贾德总统在德黑兰举行的“国防工业日”庆祝仪式上,亲自为伊朗自行研制的首架国产远程无人轰炸机揭幕。伊朗国防部长瓦西里称,“卡拉尔”是伊朗国防工业多功能化和先进性的体现,主要用于防御各种威胁,目的是要“让敌人瘫痪在基地中”。
然而,这种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在巡航导弹基础上加挂炸弹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其长度为4 米,飞行速度可达900公里/时,最大航程达到1000公里,能够在高空飞行,可以挂载两枚113公斤炸弹或一枚204公斤的导弹,实施对地轰炸。但是,这种飞行器缺乏自主能力,称之为无人机似乎有些勉强,由此可以看出伊朗航空工业的当前技术水平。
信口雌黄纯属臆断
美国对于伊朗破解密码的能力并不担心,但是对于RQ-170无人机是否会落入第三方手中则忧心忡忡。这时,伊朗媒体有意披露“中、俄都对这架无人机表现出极大兴趣”,甚至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向伊朗发出请求,希望派专家前往伊朗参观这架无人机。这一戏谑美国的报道似乎正中下怀,美国媒体在刻意贬低伊朗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又将话题转向了俄罗斯和中国,喋喋不休地称后两者可能成为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其中,最为抢眼的是美国国家战略研究所中国军事研究中心研究员乔舒亚•怀斯曼发表在《外交学者》网站上的《被击落的美国无人机将如何帮助中国》一文。他分析认为,如果中国通过伊朗接触到RQ-170无人机,将使其得以通过逆向工程,将关键技术植入到自主研发的飞行器中,并研究出令美国隐身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更难以在中国附近活动的反制手段。
怀斯曼在文章中称,令人怀疑这架无人机会不会最终落入中国人手中,伊朗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动机为中国提供这个机会,一改中国向伊朗输出技术的常态。尽管一些伊朗官员自吹自擂,但伊朗并不具备独立破解和仿制RQ-170无人机上先进技术的能力。因此,让中国接触无人机能够给伊朗带来好处,比如为伊朗提供更多接触中国军事技术和未来获得反制无人机技术的机会,而中国也会为伊朗在核计划问题上与西方的对峙提供外交支持。
他认为,中国工程师接触RQ-170将有机会研究这种无人机的探测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使其具备隐身能力的材料和设计要素,还可能进一步了解其子系统的结合方式及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转方式。即便中国航空工业无法通过逆向工程制造出一种国产型号,但中国工程师也很可能从RQ-170无人机上学到足够的东西,研究出针对RQ-170及类似系统的更先进的反制手段和防御手段。
他在文章中还猜测,中国已经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克制美国隐身技术的办法,提高防空能力。因此,接触RQ-170无人机将帮助中国了解美国先进无人机是如何使用的,从而摸索出新的办法,对它们的作战弱点加以利用。倘若中国能够接触到那架无人机,就可能最终帮助他们研制出反制系统并改进防空武器,使美国更难以在敌方领土上空使用无人机。未来,伊朗将成为此类系统的主要客户,中国同意出售无人机和反制系统,可能会成为伊朗同意中国接触RQ-170无人机开出的价码之一。
实际上,伊朗刻意透露这一消息是有意进一步愚弄美国,而这正是美国的分析家们求之不得的。这些高傲的分析家们往往通过主观臆断就发表一些惊人之语,意在标榜本国军事技术的先进,贬低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其实,这些冗词赘句不过是管窥蠡测,依旧是老调重弹。
到目前为止,外界对于RQ-170无人机的关键性能还知之甚少,伊朗方面也没有公布更多的情况,要想吃透这架无人机上的秘密绝非一日之功。眼前最重要的是,面对美国的不断施压和严厉制裁,伊朗在生擒活捉了这名“哨兵”之后,借机大做文章,在世界面前毫不留情地讥讽美国。但这到底是福是祸,目前还难以预料。
(编辑/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