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7 18:54:02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优势明显。本文论述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优势及其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 优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1-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人类社会发展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教育水平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会借助计算机进行读写、思维、工作和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盲”。与数学、外语等课程一样,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课。把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为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创建一个直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创建一个直观性环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优势明显。

一、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组成及其功能

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组成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组成及其功能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创造直观性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在机器上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习惯和方法。这些都是时代发展赋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责任,单靠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上的电脑设备运行相应的教学软件,并通过投影仪把相应的教学软件的运行界面投影到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教师可以按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的图形向学生讲解各种符号、图标、画面的含义、功能,也可以现场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了解到界面如何随老师的操作而变化,从而了解到教学软件应如何操作,使学生感到自己好像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电脑各组成部分,如电脑的主板、键盘、鼠标、磁盘、驱动器等,使学生对电脑的构成有更直观的认识。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直接表现各种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教学效果较好,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况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也不断推陈出新,有些软件不仅有图像,而且有声音、有动画效果等。要使用、讲解这些软件,教师就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这是时代发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

2.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授课时间不断减少,授课内容不断增加,迫使老师像“填鸭子”那样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消化知识、提出问题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上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除了可以利用黑板进行板书外,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板书。备课时,可以把准备好的板书内容预先存放于磁盘,上课时根据需要调用、修改板书内容。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为学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创造了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播放与教学有关的视频、课件(如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打字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从感性上了解、接受计算机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由于直观性、可操作性强,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不需要作太多的解释,学生就可以掌握,从而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争取了时间。老师除了讲解主要概念原理外,必要时,还可以让个别学生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自行操作,将操作过程在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展示出来,其他同学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为: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不正确操作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正这些不正确的操作?最后由老师作总结,讲解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感染力强,学生兴趣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教师的讲课时间,把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各相关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智力进一步提高,促使外部传授向内部动机转移,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在脑中保留和检索,以达到在自己的记忆中“自由进取”,使记忆更加持久。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带来一些新的知识,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使用也不例外。首先,这个平台上有许多电教设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没有出现,要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就要熟悉这个平台上各种设备的性能,要懂得操作平台上的所用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學会如何发挥这些设备的性能,如何制作课件、视频,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授课资料,才能上好计算机基础课程。老师了解、掌握、熟悉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制作课件、视频的过程,利用互联网搜集授课资料的过程,就是老师教学水平、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问题一:如何避免画面的频繁切换

授课时播放的图像信息均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到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供学生观看。当我们选用多种媒体时,图像信息就需要不断切换,有时从板书的画面切换到教学软件实操画面,或从教学软件实操画面切换到实物投影的画面。这种画面的频繁切换影响了学生的视线,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学习。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应尽量减少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画面的切换。因为在计算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在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进行板书和示范操作,因此,我们利用相关软件的多任务多窗口特性,可以把屏幕分为两个窗口,一个用于板书,一个用于示范操作。用于板书的窗口固定不变,而用于操作的窗口在必要时可以切换成实物投影或视频等。这样,显示系统或教学互动设备上的图像的切换不会很频繁,整个画面不会很花,学生的眼睛不会那么容易疲倦,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当然,要达到分窗口显示的目的,我们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版本。

2.问题二:如何使显示的画面与讲解的内容同步

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上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依赖于有关软件在电脑运行环境进行板书,但是,由于板书内容一般是预先储备好的,因此,显示的板书内容经常会占满整个画面,有些内容还没有谈及就显示出来,使学生感到不知看哪些内容才是老师目前正在讲解的部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要克服这些现象,老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认真考虑板书设计,在适当之处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让学生了解哪一部分为一个独立的问题的板书内容。而且,在上课时,讲解到哪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应用反白光条显示,以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明白老师正在讲解什么内容。

3.问题三:如何选择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各个知识点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要选择模型、实物、挂图、投影、视频等媒体分别辅助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4.问题四:如何选择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教材的特点,建立“观思、论讲、练评”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

现对这一基本模式中的三个阶段界定如下:

4.1感知阶段。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借助多媒体组合观察,产生视觉表象,思考并提出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4.2理解阶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在头脑中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良性循环。

4.3交流阶段。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问题五:如何开展形成性练习

為了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媒体、学生、内容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形成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矫正教学方法,对于提供反馈信息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被教师看作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我们应根据知识点的划分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形成性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查该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只要教师能认真学习、讲究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技能

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为:实践(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认识(抽象思维)→实践(形成技能技巧)。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的丰富的感知材料积累为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再回归到实践中检验,形成技能技巧,进而向能力转化。

2.缩短教学时间,减轻课外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提高了课程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在教学目标当堂完成的情况下,教学时数可减少20%,在总授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练习时间,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尽可能让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能在课堂上批改,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该教学手段将传统与电教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通过媒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创造更多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机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赵加鑫.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探索与研究[N].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0

作者简介:彭春晖(1981-),男,广东高州人,大学本科,现任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推荐访问:对策 多媒体教学 课中 优势 计算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