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实训

时间:2022-10-27 18:36:02 浏览量: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是迎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方向。而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具备了能保证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条件,也就是都有供学生操作使用的机房,其主要作用是为培养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然而,在高职的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里,计算机教学方式、内容缺乏突破,以至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较慢,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发挥的作用是计算机教学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77-01

随着当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计算机软件的普及,各类高校也都纷纷开设了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相关课程也渗透到各高校几乎所有的专业,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整体水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这种状况,高校更应针对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设置,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有利资源和条件,避免那些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状况,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实训室的作用,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践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一、高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实操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高职学生特点

1、学生进校时大都对计算机不陌生,也初略会应用一些,但大都局限一般游戏,聊天之类的家常软件,所以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认识还是很薄弱的。加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大多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因此在教学方面就会造成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相违背的状况,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这一高职教学的主导方向,可是这些学生只有到了即将面对就业的时候,才发现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企业又是强调具备实践经验这一重要的用人原则,这样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之间的尴尬的僵持的局面。

2、学生的诸多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多数都是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似懂非懂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强,可操作性不大,这些学习内容对于本身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着实不小。兴趣自然无从谈起。

(二)教师的困惑

1、教学课件准备要符合细致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教师的课件是保证教师能清晰准确无误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利用一些实例来作为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也很好。只是要求教师在举例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做到简明扼要,联系实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加清晰直观而不是相反。

2、教师资源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企业的技术岗位,注重岗位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很多老教师是通过各种学历提升而成为了老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对于年轻的高职学生,他们的知识魅力是有限的。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他们一般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可是他们在这些高职学生的面前,有同样明显存在许多共同的不足,如也和学生一样缺乏实践能力,教学经验也很稚嫩,对课堂和学生的认知和驾驭能力都还很欠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学习被动,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照本宣科,没有实践经验做基础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的。

3、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教师按纲施教也是理所当然的。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很难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随着学校各类生源的不断增加,教师们受到自身水平以及敬业程度的影响,教学的内容就很难做到全面细致,更难以谈得上提高,导致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前沿内容了解不多。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的体现形式

(一)“双师型”教师的塑造是高职教师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把“高学历”人才的招聘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亮点,这不免使得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掉入了一个误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重点,本应该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上来,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优秀教师在实践能力上却是严重不足。

(二)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课堂学时总是有限的,教师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布置任务,让学生们有顺序地进行学习和深思,课下要求学生们要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在理论教学环境中,适量的作业布置之后,并定期性的检查。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上机实践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解答疑问。计算机的学习,不能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述,学生的自学非常重要。

(三)校企合作永远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以后,如果不能在实践运用中得到验证,就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和进一步的创新。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对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才会有出路。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若要有所起色,更好的发挥它对学生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讨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当今高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空前关注,这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也都在逐步改进和提高,但仍然需要不断思索和锐意进取。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以及其他很多因素,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很多机房成为了学生游戏娱乐的场所,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的总体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加之教师也存在一些与社会脱节的自身不足,使得计算机实践教学总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一些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和探索,加强自己双师型学习,为社会多培养出社会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都向着高职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红.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构想与实践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2】熊伟民.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理由[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3】马思红.高职环境下计算机课程教学得失分析与倡议[J],考试周刊,2008(34)

【4】王兰成.关于档案专业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2(01)

【5】孙淑扬.档案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1(02)

推荐访问:实训 计算机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