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广州市海珠区2004~2006年3岁以下体弱儿发生情况分析

时间:2022-10-22 12:54:02 浏览量:

[摘要] 目的:了解我区体弱儿的发生情况,掌握体弱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体弱儿管理工作。方法:对我区2004~2006年体弱儿管理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3年间我区共发生体弱儿734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分别占了68.66%和46.19%,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海珠区体弱儿管理单位中,全区50%的单位管理了全区79.97%的体弱儿。结论:做好围产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加强体弱儿高发社区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减少体弱儿的发生。

[关键词] 体弱儿;发生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112-02

体弱儿是指患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的疾病以及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展障碍的儿童,包括活动性佝偻病患儿、中度及以上营养不良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儿、中度及以上贫血儿等。体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我区2004~2006年体弱儿管理报表进行了整理分析,从中可以了解我区体弱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体弱儿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34名体弱儿均为我区2004~2006年由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妇幼保健院筛查出并进行管理的儿童。

1.2 研究方法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当年度管理的体弱儿填写体弱儿报表,上交区妇幼保健院,由区妇幼保健院统一进行资料整理及分析。诊断标准依据《广州市体弱儿管理办法》。

2 结果

2.1 2004~2006年各年度体弱儿分类构成情况

3年间我区共发生体弱儿734例,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分别占了68.66%和46.19%,其中,247例儿童既是早产儿又是低出生体重儿。2004~2006年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68.50%、67.93%、69.55%,早产儿分别占我区体弱儿总数37.80%、49.37%、51.85%。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占了体弱儿的大多数,并有上升的趋势,是构成我区体弱儿的主要原因。活动性佝偻病、中重度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和精神发育迟滞所占比例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

2.2 各单位体弱儿构成比

体弱儿管理人数居前列的单位是南石头街中心、区妇幼保健院、龙凤中心、昌岗中心、江南中中心、江海中心、新港中心和沙园中心。管理的体弱儿分别占总数的11.72%、11.44%、11.04%、10.35%、9.54%、9.13%、8.45%和8.31%(表2),全区50%的单位管理了全区79.97%的体弱儿。

3 讨论

3年间我区共发生体弱儿734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了体弱儿的大多数,并有上升的趋势,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影响我区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存活率低,而且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智能发育也有非常明显的长期的消极影响[1]。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需要妇幼保健人员、产儿科医生的紧密合作,加强婚前生育知识的宣教和孕期营养指导、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和孕期检查质量,做好高危妊娠管理,预防早产,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活动性佝偻病、中重度贫血和中重度营养不良所占比例较小,并有下降的趋势。提示我区在婴幼儿喂养指导、常见营养性疾病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供应丰富、营养缺乏性疾病不断减少有关。

3.1 加强体弱儿管理

我们在努力减少体弱儿发生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体弱儿的管理。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指导家长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合理喂养、均衡搭配膳食,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同时避免营养过剩。与儿科医生合作,积极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避免疾病引起的营养缺乏。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指导家长进行儿童的“三浴”锻炼和其他体育锻炼,增强儿童体质,也可预防有关疾病。

3.2 提高体弱儿高发社区的工作质量

体弱儿由各个单位进行就近管理,我区体弱儿大部分发生在相对集中的几个单位,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要重点做好这些单位体弱儿的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的方法,督促这些单位做好体弱儿的追踪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协调下,提供更好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多方合作,帮助高发社区开展体弱儿管理工作。

3.3 强化市、区、街道三级保健网建设

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影响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网络健全,人员齐备、技术精良,才能使儿童得到良好的保健服务。各级政府应对妇幼保健事业给予足够的卫生支持,稳定队伍,加强管理,督导到位,使妇幼保健网络得以巩固,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静进,杨斌让.儿童保健医学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43.

(收稿日期:2008-09-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体弱 广州 发生 情况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