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全盘操作”转为“因势主导”,也就是通俗所说的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而课堂上要真正意义地实现这种角色的转变,应取决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观念上,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凛然不可侵犯的传统桎梏。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课堂上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透明沟通,让每个学生当好“演员”,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这个导演,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师的地位和方法上的转变
1.在地位上,传统课程中的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地向“容器”中灌输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的过程,并且教学方法单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2.在方法上,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大包大揽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挥动手中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心灵愉悦。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挥动手中的“指挥棒”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导”的环节必不可少。譬如,在一节课伊始,教师来一段激情洋溢的导入,其作用不可小觑,不仅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更是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在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僵局时,教师的及时点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势必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释权”,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去“表演”。是雄鹰总要飞上蓝天,是骏马总要驰骋草原,现代教育培养的不是闭目塞听的书呆子,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实践证明,唯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理念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我们的人才将来要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现在做的准备之一是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舞出别样乾坤。教师的大胆放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心灵得到解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有纵情锻炼的机会,也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实质性效果。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是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有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观念依然是陈旧的,依然是抱着“唯分数论”的观点。应该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知识,它更应该包含学习做人。如果一位教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的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甚至生活地域存在差异,经历不同,其情感体验也会有差别。在课堂上,同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有些学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而有些学生却是束手无策。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表面上看问题好像解决了,实质上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新课标的要求明显不符。鄙人认为合理的做法应该不仅是看到这种差异,认可这种差异,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总之,新课程为教师的角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课改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我们要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
作者单位: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