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大学生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感悟
当我们提到“人民至上”的时候,首先会脑海中浮现的是毛泽东思想,一种志趣相投的信仰。但是,当我们走进社会,真正去思考“人民至上”的时候,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更加是一种无比重要的约束力。
“人民至上”,让我们以人民为中心,脚踏实地,实现自我成就。其实,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实现人民的期望而努力;一个团体在展开工作时,也需要第一时间考虑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一个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立足于市场,理解民众的情怀,做出适合民众的决策,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福祉,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发展,实现快乐共赢。
让我们紧贴着“人民至上”这一理念,努力改善当下,并携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从政府机关到企业公司,从商家到普通市民,无论哪里都应有“人民至上”的原则,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切实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国家昌盛添砖加瓦,建设国家更美好的未来。
实践中,我们应该将“人民至上”这一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而不仅仅停留于思考层面,真正把它转化为真正的行动,不断实践着这一理念,不断把它深深嵌入到我们的内心,这也是我们做好人民至上的最好路径,也是贯彻毛泽东思想的最有力武器。
回顾这一路,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为指引,我们就能够找到最好的方向,携手共创美好社会,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实现自我如愿,获得更
-1-
好的发展,实现更高的境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此,我谨表示对人民至上的理念的无限敬仰,也衷心祝愿国家快乐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实现梦想,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2-
篇二: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大学生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这句话蕴涵着一种以人民至上的思想,充分表达了政治文明历史上中国社会对“人”的伟大尊重。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拥有自己的独立个体,尊重人权,维护人权,才是一个社会和文明的道路。因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永远不变的信念。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原则,让每一种人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尊重,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关心,他们有权自由发展和享受社会保护,因此,坚持人民至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平,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生命的重要性更加可贵,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特别是当我们把生命置于其他问题之上时,应当拒绝一切可能危害生命的行为。比如,非法的犯罪行为、破坏环境的活动,不应当被允许出现,更不要因此而有危害生命的后果。正是因为坚持生命至上,才能有效地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权利,实现真正的人权公平和公正。
为了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政府和企业也应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尊重人民的意愿,维护公众的利益,在大量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政府和组织在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引领下,大力实施各种改革,力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这些都是无形中深植于居民心中的共同价值,使他们在困苦中寻找希望,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作为自己的信仰。
-1-
理想国家中,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人权,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建立一个有保障的社会,坚定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让公众享受更多的福利,使社会更加美好。
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为标题,我深切地领悟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步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坚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竭诚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不断提升自我,发挥自身的作用,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2-
篇三: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大学生
关于人民至上的心得体会3篇: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篇一】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为民”的思想一直远流长,白居易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传递的都是心中有民的情怀和理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人民的“勤务员”,如何用画笔勾勒出“为人民服务”的全貌,如何化好自己的“初心妆”,是各级党员干部需要时常扪心自问并勉励自己的头等大事。
用德行画眉毛,做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各级党员干部们身处在不同的岗位上,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这个时候能否坚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能否用一生去践行寥寥13画的“廉”字,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之功。明代著名学者薛瑄曾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简单翻译,就是真正明白是非,就不会随意收取不义之财;真正在乎自己的名誉,就不会拿取非己之物;敬畏法律,就不敢有非分之心。细细品味其中的警醒作用会对廉洁从政有更清醒的认识,“不妄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上乘境界;“不苟取者”是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不敢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当今的党员干部,要想成为一名百姓爱戴、信任的好官,更要时常反省自我,才能一步一步向群众赞誉的高境界攀登。
用体察画眼睛,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为官数载,要想获得百姓的认可,还是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公仆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扎根大凉山,义务植树造林,在时代的大考面前,交出了一份“把荒山秃岭变成绿色丛林”的满意答卷,这是为人民所办的实实在在的实事,也是真正的功劳和成绩。选择泥泞、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驻村书记黄文秀,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同样诠释着共产党人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使命。有时候,所谓的政绩并不需那么伟大,让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政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是政绩;黎民不饥不寒也是政绩。总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利民实绩的都是真正的政绩,也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
用实干画嘴巴,做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我们的党徽上,一把镰刀和一把锄头相交,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但是干部千千万,有的人追求所谓的名利双全,有的人则在追求为国为民;有的人将百姓的痛楚置之不理,有的人则在“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由此可见,俯下身子、去走进百姓并倾听百姓的诉求和心愿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将百姓的诉求化为行动的力量同样不是人人可为。不论是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的持久战,党员干部们都要跳出“留名”“邀功”的圈子,要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时常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激励自己,抛去急功近利的浮躁懈怠,做人民的引导者、实干担当的带头者、为民服务的先行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奋斗精神,用一件件实事回应群众的心声。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党员干部们要画好自己的“初心妆”,以精致的“妆容”展示最美的一面,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群众利益“举过头顶”。如今汛情稍缓,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不得、慢不得,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如何写好防汛救灾的“后半篇文章”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全方位摸排受洪水影响的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受损情况,拿出基础设施损毁项目恢复实施方案,争取资金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一村一策谋划好灾后农业生产工作,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补种、补耕,降低农业生产损失,稳住农业“基本盘”。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担当作为“挺在胸前”。防汛工作不能有“洪水退后便是安”的松懈思想,要做到“防”字为先,组建由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专业抢险排渍队,重点排查堤坝水库、农田房屋、分蓄洪区等受洪涝影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点位,对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灾害的山体、陡坡进行24小时监控,坚决预防发生次生灾害。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凝聚防汛社会合力,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全方位防汛体系,“铸造”防汛救灾的坚强战斗堡垒。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榜样精神“刻印心间”。坚持从防汛救灾第一线、脱贫攻坚第一线、疫情防控第一线、抗旱保收第一线培养、锻炼和识别干部,把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第一线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评价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从一线发现、挖掘先进基层党组织,选树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充分运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事迹,把准舆论导向。拧成一股绳,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先进、勇往直前的热情,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参战”。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中,完成“双收官”“双胜利”的目标任务,就要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作风,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广大组工干部要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将人民作为自身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距离”拉近,把“灰尘”除净,把“内功”练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干部”。
把“距离”拉近,筑牢群众观念。组工干部为干部、党员、人才服务,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民生民意是服务好坏的“晴雨表”,也是政策反映的“指南针”,组工干部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把为民服务的情怀化作工作的热情,主动深入问题突出、矛盾尖锐的基层一线,做到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掌虚实,把“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到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党员教育管理等各项重点任务中,全力以赴解决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以“距离”的缩短不断打开新的工作局面,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真情、获得利益,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同频同振。
把“灰尘”除净,塑造为民风骨。“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与多元融合背景下,如何走好克己奉公“独木桥”,已经成为党员干部重要“关卡”之一。组工干部承担着管理、教育、监督职责,面临考验更多且更杂,更需要以最高的政治标准、最严的纪律要求、最正的业务作风为表率,时刻牢记一切权力皆为人民所赋予,自觉保持政治清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组织把关,替群众用权,甘为“人梯”,甘当“幕后英雄”,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坚持程序,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灰尘”的除却塑造组工威信,做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好干部。
把“内功”练好,争做人民公仆。总书记曾指出:“要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我们党正是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依靠群众由胜利走向胜利,组工干部更应苦练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在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过程中取信于民、普惠于民。要突出实绩导向、人民导向,传承组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精神,少搞“花架子”,多下“真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以精通的业务知识强化为民之能,创新为民之举,改进工作方法,强化责任担当,以扎实的“内功”施展“拳脚”,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彰显个人价值。
推荐访问: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大学生 心得体会 至上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