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理解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己任
摘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自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响应时代呼唤,针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学好本领,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己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不息,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十九大;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
一、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民美好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愿景愿望,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诉求,更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体的价值共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的党直抵人们内心期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了能早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不息。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上,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者、圆梦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寄语青年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更需要认清自己的命运,勇挑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主动融入社会实践,把自己锤炼成时代需要的可信、可贵、可为、可靠、可爱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绘制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与蓝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信念,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断努力。
二、客观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奋斗
中国当下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青年大学生任重道远,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清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加强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特点,深刻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人民美好生活”的视野出发,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当成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促进美好生活实现。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对美好未来和价值实现的一种憧憬,是实现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面对未来、努力实现更高价值
的自我意识。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仅是自身的选择,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够顺利地走下去的关键性问题。价值取向是新时代青年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为啥学习,为谁服务的立场和行为。价值取向决定和支配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具有实实在在的实践品格。青年大学生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不渝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牢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把“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的价值理想。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坚定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红心,为祖国的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美丽而不懈奋斗,把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当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培养人民情怀,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人民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群众观点,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价值力量、物质力量。
青年大学生最终会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作为祖国的未来,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担。因此,培养深厚的人民情怀,植根于人民,心中装有人民,敬仰人民,自觉站在“服务人民”的立场上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才能将来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并将这种基于人民立场的复兴使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四、学好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努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奋斗。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优秀群体,要植根于人民群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养成爱学习的习惯,积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文化知识,使自己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战胜困苦、迎难而上,不断汲取知识和营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同携手砥砺前行。时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跟上时代步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本领书写新的青春华章。坚持改革创新,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以人民利益为重,注重自我革新,勇敢地研究改革和创新理论,力求学以致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彰显自我的价值。
五、小结:
作为国家培养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时刻明志、自强、自立,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风帆,踊跃投身国家建设。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不畏道路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家桂,王惠平.如何理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课参考,2019(1).[2]孙月红,张路.习近平美好生活思想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3]龚鹏仲,谭东青.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1).
篇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理解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1吴军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1,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为广大青年提升素质、锤炼作风、矢志奋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培养民族情怀,树立担当意识,发扬实干精神,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1的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历史深刻证明,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广大青年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做问心无愧、问心无愧的追梦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4近代以来,从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到1919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都会涌现出许多满腔热血的年轻人,为国呐
喊,为民斗争。从五四运动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这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口号,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真挚强烈的爱国主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心怀国运,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奋斗着、努力着、前进着。在革命时期,青年是生力军,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是建设者,努力探索,昂扬奋进;在改革发展时期,青年是开创者,开拓创新,砥砺前进;在新时代,青年是奋斗者,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前仆后继、接续奋斗,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与全国人民一道自主自立自强,用勤劳和智慧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
明前景。实现中国梦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未来属于青年,青年创造未来
它属于未来的青年,我希望送给青年。100年前,一群年轻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火炬,在风雨飘摇的中国,奋力探索民族复兴的未来。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把青年斗争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信心,不辜负时代、青春、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强国的本质是强青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青年视为党的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方向性、划时代性、开拓性的新要求。赢得了青春,就赢得了未来。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断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必要措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才能在参与每一个伟大斗争阶段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没有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很多短板。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很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
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错综复杂,面临新的形势;一些改革安排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党和国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也是青年的责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为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尊重青年敢想、敢干、有梦想的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热情,引领青年勇于创新、走在时代前列;关心和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支持他们在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实现人生理想。这些都为年轻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与青年的发展是一致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亟待改善,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待加强,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影响就业公平的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青年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鼓励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有待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得年轻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他们在婚姻、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协调青年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促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青年的历史责任更加重大,青年人才在竞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更加突出。青年素质、能力和作用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需要青年人才的努力和奉献。为此,广大青年要树立一心一意的理想信念,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向上,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贡献青春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了巨大舞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不断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自强、自信、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一)青年要全力拥护和坚持党的领导
青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上担子重,责任大。党和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青年一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原则。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青年三个原则结
合起来,才能更深刻理解“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的战略价值。党管青年原则具有全面而丰富的内涵,既包含着对青年在党的事业发展中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又包含着党对青年一代的关心爱护、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本观点和中国青年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统揽性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的最新成果,必将在指导中国青年运动的新实践中发挥强大真理魅力、结出更多实践硕果。新的征程上,广大中国青年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定信心跟党走。
2.广大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无数实践和事实证明,没有青年人的创新与活力,没有青年人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青壮年人口文盲基本消除,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达到13.8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潜力在青年、后劲在青年。在这一宏伟进程中,当代中国青年肩负极其重大而特殊的历史责任,他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关键要看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不断奋进中把握新的历史条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勠力同心。要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甘于苦、肯吃苦,在乡村振兴、国企改革、项目建设、科技攻关、风险防范、民生保障等现代化强国建设重点领域的最前线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要在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勇于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练就过硬本领,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通过不断强化使命感和
责任担当,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转化为披荆斩棘的内在动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广大青年只能做梦、追梦、勤于圆梦,把实现人生价值与促进国家富强统一起来,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不断奋斗中成为现实。
(二)青年要勇于创新创造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整个世界的未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016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1.青年创新创造要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性。青年创新创造工作,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着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青年要发挥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自觉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尊重青年主体性地位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运用于指导党的青年工作的生动体现。只有尊重青年主体性地位,才能不断激发青年创新创造的动力。历史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青年人才的创新实践,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创新活动正不断突破国家、地域、组织实践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创新事业中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青年人才大
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人民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宝贵的。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创新引领未来。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正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
2.年轻人应该站在创新和创造的最前沿。是青年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最前沿。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大力推进创新,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青年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青年不仅是今天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天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来源。青年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创新的生力军,也是主力军。深刻理解和从根本上把握青年人才在国家创新战略全局中的基础性、特殊性和前瞻性作用和地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需要和战略利益。当前,群众工作和人才工作的交汇点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加强人才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各类人才中,青年人才在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求加强青年人才工作。创新是人才驱动,青年人才工作是新时期青年工作的重点。创新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创新也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青年是民族创新和创造力的源泉,能够激发各类青年人才的创新和创造力,也凝聚着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3.年轻人应该在复兴的道路上贡献智慧和汗水。广大青年要坚定创新创造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追求卓越、赢得胜利,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持续发力,优势互补,让创新活力迸发。广大青年要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突破,把自己的创新成果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运用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对于当代中国
青年来说,只要充分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冲到时代的最前沿。在创新与改革紧密相连的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青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是青年的力量,也是中国的未来。
(三)实施以青年强国为核心的青年发展规划
青年成就了时代,时代也给青年提供了无限可能。青年只有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才能书写下一个百年辉煌,创造下一个百年奇迹。
1.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青年的必然选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实施以青年为核心的青年发展计划,充分照顾青年特点和利益,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迫切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青年要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青年自强是一个青年力量的起点和源泉。自强是基础,强国是优先。青年要积极自强,争取自强,然后强大,要问国家能为他们做什么,也要问青年能为国家做什么。从本质上说,青年强国是广大青年通过可持续发展和正确发挥能力来实践强国的长期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要实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通过优势的积累实现自主创新强国的目标。青年强国的本质是青年是强国的主体,青年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青年的事业,创新是当代青年生存发展的需要。党和政府要充分鼓励和发挥青年在人才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青年强国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
3.青年要在苦干和实干中实现“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辛勤
付出,尤其需要青年群体为之奋斗,而且最终要依靠广大青年坚持不懈的苦干和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全体青年既要树立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自觉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结合起来,将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决心化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把个人梦想积极融入到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展望未来,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以先辈为榜样,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人民立场,发挥过硬本领,投身强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