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为什么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篇二:为什么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论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
要:政治稳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追求,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程度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政治稳定维系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与稳定关系。其中,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政治参与程度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保持平衡,才能实现政治稳定。
关键词: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058-02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阶段。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也随之不断高涨起来,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局面提出了新的考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的概念
“制度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周期发生的行为模式”“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1]66亨廷顿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退》一书中首次提出政治制度化这一概念,他把政治制度化等同于政治发展,而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把政治制度化定义为政治体系在程度上和组织上获得稳定性和价值的过程,它代表着“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的力量”。笔者认为,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体系按照已有的政治制度进行政治活动的过程,也是政治制度在组织上和程序上获取价值和稳定性并转化为政治行为的过程。
20世纪上半叶,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之后,政治参与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政治参与是维持政治稳定无法回避的一个变量。政治参与,也称作“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方式对与其有利益关系的活动施加政治影响的行为,目的是在公共政策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地,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双向影响政治的活动,其主体是公民;政治参与这种活动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政治稳定作为基础和前提,政治发展就会失去方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治稳定并不意味着政治系统内各要素不发生变化,而是系统内各要素比较持续或比较平缓的变化,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稳定。具体来说,政治稳定是指没有全局性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的发生,政权没有发生突发性的质变,公民不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政权,政府也不采用强制或暴力的手段压制公民的政治行为,而是以一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二、政治制度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
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与政治稳定关系密切的概念。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稳定的核心,在维持政治稳定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政治制度化为政治稳定提供政治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越复杂,异质性越强,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功用。”[1]1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利益集团和政治组织等不同社会势力不断出现,要把新生的势力和传统势力整合到政治统一体中,需要建立制度化的政治,这是因为政治制度化可以协调和疏导各个群体所拥有的权力,使各势力之间能够和谐一致。政治稳定不仅依赖于人们对其所处政治共同体的高度认同,而且依赖于人们对政府及组织的支持和理解。而这种支持和理解,恰恰可以由政治制度化提供,“通过制度化的过程,组织和程序可以从大众中“获取价值观”,而价值观的稳定是政治稳定深层次的心理基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这种基础不变,社会上各种表象上的混乱就无碍大局、无伤根本”[2]。
其次,政治制度化为政治稳定提供程序和组织上的保障。政治制度化为政治稳定提供政治文化上的认同感是政治稳定内在形式上的要求,而在外在形式上,政治稳定要求政治制度化提供程序和组织上的保障。一方面,政治制度化可以保障政治程序和政治组织的结构稳定,使政治体系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以及两者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化把公民和政府官员的活动纳入有条不紊的政治体系中,使公民有序的参与政治、政府工作,为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
只有政治制度化,还不足以解决政治稳定的问题,需要政治参与这一重要变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在奴隶社会,整个奴隶阶级被剥夺了参与政治的权利,就是奴隶主阶级也不都有权参与政治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某些商业中心城市的市民,经过长期斗争,逐渐摆脱了封建主的压迫,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使整个资产阶级都拥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被剥削被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获得了广泛的民主,使广大劳动群众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条件,另外,有序的政治参与对维持政治稳定有积极作用。
首先,政治参与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公民,开始关心政治决策,要求参与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扩大,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满足了公民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有序的政治参与,为公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提供了合法的、畅通的渠道,有利于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断提高公民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使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威受到公民的合法性认同,这无异于为政治稳定安装了最可靠的安全阀门。
其次,政治参与有利于政府做出正确决策和及时解决社会问题。在现代化社会,政府本来就有一套专门的传导和反馈信息的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也扩大了政治体系中政府的传导和反馈系统,出现了由公众政治参与引起的全方位的传导和反馈系统。通过政治参与,加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公民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向政府及时反馈政治权力的执行情况,能够比较好地做到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从而,使政府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失误,迅速解决政治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无疑有利于政治稳定。
再次,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强对政治权利的监督和制约。政治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为人民谋福利、成就千秋伟业,运用得不好就会祸害百姓、殃国殃民。如果权力不被监督就容易形成专制,为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需要对政治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而政治参与正是对政府官员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最有效的方式,有序的政治参与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力量。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有效遏制政府官员官僚主义,遏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长,特别是政治参与中的舆论监督对加强政治权利的监督和制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在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下实现政治稳定
“政治安定取决于制度化与参与的比例……要保持政治安定,就必须在政治参与和发展的同时,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凝聚性也必须随之提高”[1]22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维系于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政治稳定
而政治参与受社会颓废和流动机会两个变量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
■=政治参与
两个公式对应起来表明:在流动机会减少的情况下,社会颓废会使公众对政府提出更多要求,引起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化,如果政治制度化水平不相应提高,那么政治参与扩大化提出的对政府的要求很难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传达,因而,政治制度化的落后和政治参与的超前,就会导致政治不稳定。总而言之,要保持政治稳定,就必须在扩大政治参与的同时,相应地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
五、对维护中国政治稳定的启示
政治制度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中国政治稳定有很大启发。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并且仍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稳定。促进政治稳定,是发展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政治稳定,首先要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其次要提高政治参与程度。
1.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制度化水平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政治制度化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为政治组织适应性和协调性较差、政治程序比较落后、政治腐败状况泛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制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制度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教育人们遵从制度,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制度的权威,用制度的力量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为政治制度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高政治参与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虽然进入新阶段,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政治参与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设,提高政治参与程度,推进政治现代化建设。当前提高政治参与程度,首先,政治参与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环境,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其次,疏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积极稳妥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不断满足公民的政治要求,使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良好有序的运行;再次,不断解放思想,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访问: 为什么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