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红色革命精神6篇

时间:2023-04-13 11:42:02 浏览量:

红色革命精神6篇

红色革命精神篇1

  旺苍县木门会议旧址是清康熙年间古建筑,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木门军事会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县人大常委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旺苍检察院对木门会议旧址的保护开展了调查,发现木门会议旧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经层报省检察院批准,拟向旺苍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木门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以推动木门会议旧址保护工作。

  近年来,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常态;同时,各地以“红色”为载体的旅游业也快速升温,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遗址是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像新闻中的“木门会议旧址”,无论对党员干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为大文旅发展铺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了“旧址”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论证上报,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体现,更让“红色”传承不留遗憾。

  像“木门会议旧址”这样的红色基地,一般都是清代的古建筑,或是当时的各级“衙门”,或是名人、富豪的住宅,在革命战争年代经改装处理,或成为会议地址,或成为作战指挥部、简易军营等。这些地方从历史意义上来讲确实值得缅怀纪念,从中得到“红色”熏陶。但是,就是这些“古建筑”,包括一些地方保持“原始”状态的各种“古镇”,因为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今年洪灾期间,川南某古镇都因坍塌而伤及群众。因此,及时排查,及时检护,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将这些“红色”遗址留下来,就是要一代代人不忘历史,砥砺未来。在这些经历过峥嵘岁月洗礼的地方,其精神内涵永远都是那样的博大。后人去参观、缅怀、学习,都是为了将那充满奋斗的“红色”基因传承到自己的骨髓中,将当年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从而更好地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为民路上行稳致远。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这样的安全生产警示语,把“安全”放到了第一位。的确,“安全”不保,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最近山西临汾一饭店坍塌致29死事故再次给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当作“儿戏”。一方面,对现行的建筑要加强监管,对已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另一方面,加大对各类“遗址”“古镇”的检护力度,及时报备,及时整改,将“隐患”排查、处理于“未然”,确保“红色”不褪色。

  “红色”地址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是革命先辈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凝结起来的,需要一代代永续相传。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古建筑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更应当把安全放在首位。唯有彻底去除安全隐患,在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所以,各级党政部门、检察机关更当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检护“红色”遗址以及原始“古镇”等,让传承“红色”不留遗憾,让践行“初心”不留遗憾。

红色革命精神篇2

  还记得五四运动吗?还记得秋收起义吗?还记得万里长征吗?这些都是我们的先辈在革命岁月中不可抹灭的光辉事迹。我们的先辈们为了革命,为了保护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红色精神,组织五年级师生去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我们捧着自制小白花,有说有笑地来到南阳市烈士陵园。刚一进门,我就被陵园正中间的墓碑吸引住了。只见那高耸入云的墓碑上刻着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去世的先辈:杜风瑞、彭雪枫、张星江……扫墓仪式刚一开始,陵园内的气氛就变得格外凝重,同学们都低下头,缅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烈士们。

  扫墓仪式结束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纪念馆。在馆内,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杜风瑞战士的故事:

  1943年,杜风瑞刚满10岁,就给地主打长工,15岁,杜风瑞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杜风瑞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14师40团1大队当飞行员。1958年9月,杜风瑞所在的飞行中队,奉命奔赴福建前线,参加国土防空作战,此时,他刚刚结婚一个月。

  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前线一次激烈空战中,他奋不顾身单独与四架敌机交战,在不到3分钟的空战中,一架敌机被他击落坠入大海。一架敌机的驾驶员被他击出了座舱。当杜凤瑞同志在连续打落、打跑三架敌机的同时,自己也被敌机偷袭负伤,不得已跳伞后,遭到敌人的射击,为祖国捐躯在空战疆场,年仅25岁。杜凤瑞同志英勇战斗的事迹,在空军中树起了一面战斗的红旗……

  返校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不肯离开。最后,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才不情愿的离开那南阳烈士陵园。

  经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百折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我们一定会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格去描绘未来,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红色革命精神篇3

  今天是清明节,老师带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的心情特别的激动和自豪。

  参加扫墓的同学身穿校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双手拿着老师给我们准备的白菊花。

  我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进发。进入烈士陵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把白菊花默默地献给这些顽强无畏的烈士们,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然后,老师带我们围着烈士墓碑绕了一周后,在革命烈士墓碑前默哀,并做庄严誓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好好学习,好好锻炼,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做贡献。

  最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烈士打仗时用过的军士用品。看到这些,我的脑海浮现出这些英勇的叔叔在战场上奋战的景象……

  活动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陵园。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革命先烈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也懂得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通过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为他们增光添彩。

红色革命精神篇4

  9月30日是第7个烈士纪念日,一个值得铭记于心的日子。深沉缅怀,致敬英魂。致敬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的烈士,致敬那些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热血铸丰碑,英魂垂青史。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换来的,让我们秉承先烈遗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奉献意识和担当精神,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中国迎来了小康元年。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初心。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烈士总数约有2000万名,其中大多数人的名字我们已无法知晓,但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功勋,必定永垂不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疫斗争的披荆斩棘,抗洪抢险的全力以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国家,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一项项“世界之最”告慰先烈:今天的盛世中国,如你们所愿。

  缅怀先烈,为的就是不忘英烈的功勋,不忘“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的忠诚担当,不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不忘“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的大义凛然。把爱国之情、忠诚之志融化到每个中国人心中,不断激发守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强大力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有继续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红色革命精神篇5

  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也许不必每天挂在嘴上,但是需要我们铭记于心。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领导共产党人走过了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了一个人可能要流一生的汗水。这就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红色革命精神篇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x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x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x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x周年。想那x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实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x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 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于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现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访问:革命 红色 精神 红色革命精神文章 红色精神相关文章 红色革命精神 有关红色革命精神的文章 革命精神红色精神 红色革命精神PPT 关于红色精神文章 红的革命精神 革命历史红色精神 10种红色革命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