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东山县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时间:2022-11-01 20:00:04 浏览量:

[摘要] 根据福建省东山县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18-93)中的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确定东山县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在单项组分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东山县的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分级,针对污染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下水 内梅罗指数法 质量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

1 研究区概况

东山县是福建省海峡西岸的海岛县,位于东经117°18′— 117°35′,北纬23°34′—23°47′之间,属东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51.4mm,远低于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023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67mm,仅为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168mm的40%,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700mm,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1400mm,高于全省的900~1200mm水平。据水文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0.906亿m3,人均水资源量只有450m3,仅为全省人均量的13%[1]。本区域淡水资源匮乏,干旱长期以来困扰着海岛居民。

东山县内缺少地表天然径流水源,地下水资源是本县的主要供水水源。东山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146万m3/a,其中孔隙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790万m3/a,裂隙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56万m3/a[2]。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以东山岛东南部的康美(康美镇康美村东南距海300米)、梧龙(西埔镇梧龙村果林场)、白埕(陈城镇大路口村东北370米小路边距海280米)3个水源地为主。这些水源地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含水层由风积、海积的中细砂、细砂组成,水位埋藏较浅[1],地下水自身防污性能差,极易受到污染。国土部门在这三个水源地建立监测站,进行长期水质监测。

全县农村除接自来水外,其他均从简易饮水工程及自家水井获得饮用水源[3]。简易饮用水源及自家水井均以地下水作为取水源。该类水质含盐量多,矿化度大,具有海水的咸、苦、涩等属性[3]。另外,全县地下水(农村生活范围内)基本上都存在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超标问题,少数存在铁和锰超标问题,主要是由于工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入渗形成的[3]。

1984年以前,东山县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是依靠抽取地下水[1]。东山地下水水质均较好,大部分区域能达到地下水Ⅰ~Ⅲ类水质标准,普遍可饮用[1]。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耕作区及农药残留物的入渗,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矿区抽引矿坑水引起地下水酸性增大,养殖区大量抽引海水养殖,引起地下水咸化,个别地段地下水矿化度急剧增大,咸度达海水的1/2[4]。据2002年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评价表明,除了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级别为“较好”外,其余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孔隙潜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级别为“较差”~“极差”,说明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1]。因此,对东山县地下水资源进行水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地下水水质评价

2.1 评价指标

根据东山县代表性水点地下水质量调查资料,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18-93),对东山县地下水水质评价选取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氨氮、氟化物、汞、砷、镉、六价铬离子、铅、化学需氧量、铜、铁、锰、锌、氰根离子、挥发性酚类共19个评价指标。

2.2 综合评价

以单项组分评价为基础,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东山县三个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18-93)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具体步骤如下:

2.2.1 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对各类别按表1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 。

表1 地下水质量评分表[5]

类别ⅠⅡⅢⅣⅤ

013610

2.2.2 运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综合评分值F[6]

F=

=

其中: —各单项组分评分值 的平均值;

Fmax—各组分值 的最大值;

n—项数。

2.2.3 根据F值按表2规定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5]。

表2 地下水质量分级表[5]

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

F<0.800.80~2.502.50~4.254.25~7.20>7.20

内梅罗指数法是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方法之一,数学运算过程简捷、方便,物理概念清晰,只要计算出一个评价区的综合指数,再对照相应的分级标准,便可知道该评价区某环境要素的综合环境质量状况,便于决策者作出综合决策[6]。

3 东山县地下水质量分析评价

结合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进行的福建省地下水调查,采用的2004年对东山县代表性地下水点的19项评价指标进行监测的结果。监测结果见表3。

备注: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年福建省地下水调查。

根据东山县代表性地下水点指标监测结果(表3),结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18-93)中各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单个指标的评分值(表4)。

通过表3、表4,我们进行单组分评价可以看出,东山县地下水中氟化物、砷、六价铬离子、铜、氰化物、挥发性酚类的含量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自然低背景含量。白埕水源地的NO3-、Hg、Cd、Zn的含量符合Ⅱ类质量标准,Pb的含量符合Ⅲ类质量标准;梧龙水源地的NO2-、Cd、Pb、COD的含量符合Ⅱ类质量标准,溶解性总固体、Mn的含量符合Ⅲ类质量标准;康美水源地的COD的含量符合Ⅱ类质量标准。

以单组分评价为基础,结合表4、表5,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东山县三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本县3个水源地中,梧龙、康美两个水源地的地下水质量较差,梧龙水源地的pH值、氨氮、铁的含量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1];康美水源地的pH值、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氨氮的含量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1];白埕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极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根离子、COD、锰的含量严重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

结合2000年监测的丰、枯两期及2004年丰水期地下水水质数据[1],进行东山县三个水源地水质的对比,见表6。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地下水受降水影响各指标含量的变化,在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总硬度、铁等含量比枯水期低[1]。通过2000年枯水期、丰水期对比分析,白埕水源地的pH值、铁的含量丰水期比枯水期低,而总硬度、NO3-、COD的含量有所上升,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从枯水期的Cl•HCO3-Na型转变为丰水期的Cl-Na型;康美水源地的pH值、铁、COD的含量丰水期比枯水期含量有所升高,而总硬度和NO3-的含量降低,枯水期水化学类型一般为Cl-Ca型,局部为C1•HCO3-Ca•Na型,枯、丰水期无变化;梧龙水源地的pH值、总硬度、NO3-和COD的含量丰水期比枯水期高,铁的含量有所降低,水化学类型一般为Cl-Na型,局部转变为C1•HCO3-Na或Cl•SO4-Na型[1]。

2004年丰水期和2000年丰水期相比,白埕水源地的pH值、总硬度、铁、COD的含量均有所升高,只有NO3-的含量有所下降;康美水源地的pH值、总硬度、铁、NO3-、COD的含量都下降,水质有好转的趋势;梧龙水源地的总硬度、COD的含量升高,pH值、铁、NO3-的含量减少。白埕和梧龙水源地水质有恶化的趋势。

4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东山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与实际开采量的对比分析,康美、梧龙、白埕3个水源地的实际开采量不足允许开采量的50%,总体上地下水还有开采潜力,可以解决海岛部分居民的缺水危机[1]。但是东山县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已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的饮水需要,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剧,对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保护地下水的法律意识

保护地下水资源是全县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宣传队伍,在居民区等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居民保护地下水的意识,通过全民的努力,保护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如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标准等措施,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4.2 划定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根据多年普查、积累的水量水质资料分析,东山县地下水资源大致可分为可饮用的、可灌溉的和可供给工业用的三大用途[1]。要根据地下水水源地的可开采资源量和水质状况,划分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地下水功能区,利用现有资料充分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础情况,清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在充分考虑海岛在水资源缺乏的条件下,制订优水优用的科学开采方案[1],发挥地下水的最大效益。

4.3 加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和水文地质特征调查工作

东山县是我省浅层地下水动态有长期观测资料的站点之一。加强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测工作,可以适时的掌握地下水水量、水质和开发利用量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地下水的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1]。

加强水文地质特征调查工作,确定影响东山县地下水自身防污性能的因素,和各影响因素对防污性能影响的权重,通过DRASTIC模型等方法评价地下水脆弱性,有针对性的治理污染源,防止地下水污染。

4.4 治理污染源,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大气降水是东山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河流、湖塘等通过侧向迳流、间歇垂直入渗等方式补给地下水,这样势必会携带地表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因此,我们应加强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排污通道设施建设,防止污水直接进入地下;设立垃圾填埋场等潜在的危险较大的污染源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远离饮用水源地,采取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如设立防渗幕等,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时,为防止海水倒灌,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应远离海潮线200m以上,开采深度不宜超过海平面[1];东山县的硅砂矿人工湖主要水源来自地下水,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7],但是排出的洗矿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了地下水,针对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可以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使其排放经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

地下水的更新周期长,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而且地下水受污染后特征的显现具有滞后性,所以当发现其已被污染时,问题已很严重,治理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

4.5 开发利用新水源

由于东山县地表水资源匮乏,而地下水资源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该县于1998年8月总投资7400万元动工兴建东山供水工程。该工程从云霄县峰头水库跨县(市)引水至东山县红旗水库,再由红旗水库输水至东山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规模近期5万吨,中远期10万吨,切实解决东山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也为海防前线部队官兵的用水提供了保障[8]。

4.6 采取适当方法补给回灌地下水

据统计,2006年东山的部分地段浅层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利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1]。此外,利用经过处理的污水回灌地下水,既能有效利用污水,又能防止地下水位下降。但是利用污水回灌,必须通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并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避免地下水产生新的污染。

5 结论

东山县地下水水源地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地下水是境内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的制定措施,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污染加剧,保证境内居民的用水需要,实现境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施文永. 福建东山岛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2004(5):30-33.

[2] 福建省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报告[R].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林亚清.关于解决东山县村村通自来水的建议[EB/OL]. .cn/qkpdf/chsc/chsc200806/chsc20080612-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东山县 地下水 对策 防治 污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