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时间:2022-11-01 18:36:13 浏览量:

摘要:早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结直肠的解剖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及先进医疗器械设备在结直肠癌根治术领域的相继应用,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整理近年来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发现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然成为了结直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主流,而更为优化和改进的手术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微创技术;外科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与直肠癌的总称。结直肠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迄今为止,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 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趋向由低发生率到高发生率发展趋势。对CRC的国内外外科手术诊疗的现状与理念进行整理,阐述如下。

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基础是直肠癌的淋巴引流。低位直肠癌的淋巴引流方向是向上,向侧方的,这便是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主要难点在于平衡远端切缘与剩余肠管的长度,需要解决肿瘤根治与保肛的矛盾。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于术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也逐步得到发展与改进。现阶段临床使用最多的根治性保肛手术主要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一般要求肿瘤距齿状线5cm以上,切除距肿瘤远端2cm以上的肠管已经足够。有学者.提出,对于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肛提肌上方残余直肠大于2 cm的病人,采用吻合器的Dixon手术目前为首选,其长期生存和无病存活率均与Miles术相当。刘德锋等将其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两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5 年生存率进行 Meta 分析,結果发现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当,但LAR 组的5 年生存率优于APR组,远期疗效更好。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又一改进,其吻合口距齿状线2cm以内或距肛缘4cm以内。有学者报道,在严格按着TME手术操作规范原则,行超低位直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满意。

二、腹腔镜微创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以及肛门内镜下的微创手术的出现,都对中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其目的主要在于降期、提高保肛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已经成为进展期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通过治疗效果对比分析,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微观技术层面的层层深入,部分学者认为要提高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主要在于侧方淋巴结清扫,由此可以术后生存率。但部分学者认为对中下段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并未提高术后生存率,而且侧方淋巴结清扫时易损伤盆腔的自主神经,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因此欧美国家的外科医师不主张侧方淋巴清扫治疗,但也有研究表明侧方淋巴清扫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尚需RCT研究证实其疗效。直肠癌的现代外科治疗过程中,经历了局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更合理的保留功能手术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的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进程,从单一化手术方式到现在的多元化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患者的肛门功能等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直肠癌外科的发展凝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勤耕作的汗水,呈现出他们为人类社会进步坚持不懈的志向。

三、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反思

综合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进程而言,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随着对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晚期结直肠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扩大,切除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其中微创手术治疗模式是确保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根本。手术前辅助放化疗也是转移性结直肠癌不可切除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重要方法,同时也降低了术后转移、复发风险。已有证据表明,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明显的临床医学作用。

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治疗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早由丹麦Kehlet提出。FTS 是一项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其实质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加以改良并重新进行优化、组合。近年来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关注并认可。其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术前进行完善的医患沟通;术前患者不做常规肠道准备,术前不禁食;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术前不放置鼻胃管;采用更先进的麻醉方式; 术中尽量不放置引流管;改进术后止痛方法;术后尽早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术后每日告知患者病情等诸多方法。大量临床对比研究表明,FTS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相比,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的身心舒适度,减少体重损失,减轻电解质紊乱程度,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国外文献报道,将FTS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可行。Compagna R 等研究发现,对年龄>70患者应用FTS ,能加快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并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钱峻等对30 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施行FTS,以手术前后体重与电解质的变化、营养状况、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及住院费用为指标,发现将FTS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减少体重损失,减轻电解质紊乱,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经验的积累,微创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及新的辅助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许剑民,冯青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式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9):827-831.

[2]刘德锋,孟翔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与低位前切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9):3947-3951.

[3]童创,王刚,邓罕等.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65例[J].临床医学,2010,30(9):3-5.

推荐访问:浅谈 外科 手术治疗 进展 结直肠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