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结合中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思路,针对《AutoCAD》课程教学实践性强、中职学生理论学习兴趣相对较弱、动手实践能力强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典型产品案例《AutoCAD》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即选择典型产品案例为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创新设计能力,也为机械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改革与推广提供思路。
关键词: UG课程教学,典型机械产品,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THl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175-01
《AutoCAD》是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产品在AutoCAD如何草图绘制、产品设计、装配、制图等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应用和创新设计能力。但目前教学过程中缺少将AutoCAD技术与实际机械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尤其缺乏完整典型产品案例进行实践,造成学生缺乏使用AutoCAD软件展开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以典型产品为教学内容,将《AutoCAD》教学与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紧密结合,开发有利于教学的相关学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是改善当前《AutoCAD》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存在不足的有效途径。
1 基于典型产品案例的《AutoCAD》课程設计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并具有形象、直观、贴近机械生产的案例,产品案例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且有良好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比如修正带、台虎钳、减速器等是机械类专业的典型产品。本课程共96学时,每周6学时,根据AutoCAD软件造型特征建模的学习规律,选择笔筒(12课时)、齿轮(16课时)、手机壳(12课时)、水杯(6课时)、台虎钳(24课时)、减速器(26课时)等6种典型产品案例,并开发一系列相关教学内容和学材,具体课程典型产品案例安排如表1所示。
2 基于典型产品案例的《AutoCAD》课程的教学实践
该课程以典型产品案例为教学内容,采用课堂集中讲授、学生分组实践、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答辩评价等方式开展《AutoCAD》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的教学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AutoCAD》课程通过想象创造、交流学习、项目实践和答辩评价等四个考核项目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其中,想象创造包括、新颖程度、难易程度、实用程度和是否赋予价值理念等四个考核内容,交流学习包括分工合作是否清晰、设计建模思路是否清晰和所学UG建模功能数量三个考核内容,项目实践包括项目完成速度、操作熟练程度和项目完成质量,答辩评价包括陈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和回答问题正确性。
经过实验教学改进后的《AutoCAD》课程的教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典型产品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及结合理论知识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掌握绘图技术要点;③通过答辩,使学生能够随时在AutoCAD软件上体验产品设计各个阶段的操作,并在需要的时候有能力运用分析工具对设计产品进行性能分析。
3 结语
通过典型产品案例教学在《AutoCAD》课程中的实施,教师与学生能充分进行教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积极参与产品创新设计实践,提高了学生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产品设计与制图的能力。同时,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具有较多创新之处、部分还准备申请专利,王凯、凡安琪、蓝凌彤等多名同学还参与了产品设计和创新创业大赛并省、市级大奖,达到了增强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陶平.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类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3,(3):52-54.
[2] 殷国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卢雪红.项目教学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