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绿色建筑”的工程实例

时间:2022-10-31 20:12:02 浏览量:

【摘要】文章首先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分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再根据实际的工程从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设置、非传统水源利用、光导照明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等五个方面探寻如何打造合理的“绿色建筑”;最后提倡“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的概念。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全寿命周期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从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作出了两条承诺:“一、争取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二、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建设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环保建筑在各个国家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在欧洲叫生态建筑,在美国和中国则被称为绿色建筑。

近年来,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造的优雅、舒适且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大量应用高科技的节能措施往往成本很高,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连发达国家目前也难以大规模推广。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开发应用的,而这些技术本身也不是十分完善,在其他地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说如何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在综合考虑造价的状态打造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是摆在广大设计人员面前的难题。以下是某工程实例,供广大设计人员借鉴。

一、工程概况

宁波某学校座落于美丽的东钱湖畔,地块北侧为规划道路,南侧为已建道路,与东西侧两条规划河道围合成梯形地块。校区按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II类标准、48班规模来进行设计。主要功能分为教学楼、财智楼、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教工食堂、教师公寓楼、体育馆,同时建设25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篮排球场等。为响应东钱湖低碳园区的号召,在设计阶段以“一星”绿色建筑标准为要求,来优化方案设计。

二、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设置

好的绿色建筑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要求,从建筑空间布局本身解决好环保节能问题,而不能过分依赖高科技的手段。就遮阳隔热降温来说,我们通过设计完善的自然通风系统和绿化等途径,把我们的学校设计成通风顺畅的校区就可以降低对空调的依赖。校园建筑均采用南北向布置,单廊,日照良好、形成南北通风的布局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建筑能耗。在西侧窗户加设百叶式遮阳窗,反射不必要的日照,控制室内温度;在日晒多的墙面安装低辐射玻璃以减少热量的传播;同时在西墙上采用了垂直绿化的形式;在房屋屋顶种植树木花卉,以这种不占用地面积的绿化形式,帮助顶层散热,降低顶层温度,改善热岛效应。在教学楼走廊和阳台上设置花池,夏天茂盛的植物可以遮挡阳光,冬天落叶植物保证充足阳光。

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生态效果也不理想,其生态效益也远远小于灌木乔木。以乔木为主,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因此,本工程在景观设计中避免了单一大面积草坪的出现,增加了乔木的数量。

三、非传统水源利用

3.1雨水利用

校园的铺地摒弃混凝土路面,而采用透水地面,可以使地表水及时被地表吸收,不致于形成地面水流;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以增加渗透量。在屋顶和校园内设雨水搜集点,绿化用水采用雨水灌溉;非雨季可采用校园东西两侧的河水加以利用,解决绿化用水的问题。

3.2中水利用

生活污水通过中水处理装置,将出水水质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9820-2002标准,并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即冲洗便器。本设计的中水处理采用“格栅井+水解调节池+MBR反应器+二氧化氯消毒”的处理工艺。

四、光导照明的应用

照明方面我们采用节能的建筑设备。教室內采用节能灯;对楼梯等公共部位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断电自动点亮;校园内半地下车库、体育馆采用光导照明。光导照明指的是利用室外自然光为室内提供照明;是通过采光装置聚集室外的自然光线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然后经过光导装置强化并高效传输后,由漫射器将自然光均匀导入室内需要光线的任何地方。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阴雨天气,该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十分充足。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其实就是人类在享受日光时而产生的自然生物节奏。建筑中每使用1,000套这种日光照明系统,一年可以降低能耗43万 千瓦时。在使用煤炭发电的地区,这种能耗的降低同时意味着阻止了1306万克的CO2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清洁、绿色、自然的照明方式。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

学校采暖、制冷采用水源-空气源双源热泵技术,它同时还能提供卫生热水。所谓双源热泵技术,就是夏季利用丰富的内河水资源中的热量,冬季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为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系统。双源热泵机组运行时消耗少量电能,将地表水和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房间,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并供应卫生热水,不消耗煤、气、油等一次能源,不污染环境,无燃烧,零排放,比传统采暖、制冷方式节约运行费用40%-60%。

相比于目前的地源热泵技术,采用水源-空气源双源热泵不用进行打井、埋管,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不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东钱湖区域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还具有投资少,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

六、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6.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应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为了体现建筑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公建一般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装饰性或标志性构件来表达。本工程把学校的标志性造型用于财智楼的门厅及楼道使用,实现了构件和功能的有机结合,减少了纯装饰性引起的浪费。

6.2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钢结构体系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钢筋混凝土好,钢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同时能够使建筑平面合理分隔,灵活方便。本工程的财智楼、图书馆、报告厅、教工食堂、体育馆等均采用钢结构体系。在采用钢筋混凝土体系的教学楼、行政楼、教师公寓楼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6.3避免二次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土建和装修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建筑物内涵和表现的协调统一,加强建筑物的完整性。避免了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的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建筑垃圾。

七、总结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的通知

(建科[2008]113号)

2、《地源热泵供热空调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xxx-2005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34-2004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19820-2002标准5

5、赵亚军;夏洪军;李爱国;罗坤;外遮阳百叶旋转角度对建筑南窗遮阳效果分析[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尚巍;尚新兵;浅论修建节能环保建筑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推荐访问:实例 建筑 工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