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航母大生意

时间:2022-10-31 12:42:01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当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被山东人徐增平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竞标下来时,他并未料到后来付出的巨大代价。

这艘本属于苏联、后归入乌克兰而命运多舛的航母,在1998年由徐增平创立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买下。该公司本想将其打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来盈利,设想很美好,“钱景”亦很可观。

事实上,最终创律在这艘航母上的投入高达一亿美元,但航母并未归创律所有,也并未成为“赌船”,它辗转来到了大连,主人换成了中国政府,“赌船”成为了中国首艘航母。

一个公司的小算盘由此成为一个国家的大生意。

瓦良格号本身是一艘6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由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投入数亿美元开始建造。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仅完工76%,即被迫停工。

尽管竞购价只有2000万美元,实际上创律在瓦良格身上投入了一亿美元,可谓代价高昂。

为了将航母拖回澳门,创律在1999年雇佣了一家公司的拖船。但当航母抵达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水域时,“因第三国关系”,土耳其政府加以阻拦。

随后,瓦良格号漂荡在黑海上,进退不得。在此期间,创律依然每天要向拖船所属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还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缴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用。

经过中国的外交努力,瓦良格号于2001年11月终于开始了航程。在一名水手牺牲生命后,瓦良格号于2002年2月进入中国领海。但瓦良格号过澳门而不入,因为,1998年时的澳葡当局拒绝航母回到澳门。瓦良格被认为船体舱室低矮,不适合改装为休闲场所。最后瓦良格停泊在了中国大连港。时为2002年3月。

航母的所有权就此移交至中国政府。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对之进行改造。停在大连港的瓦良格,其实就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钢铁空壳,所有武器、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要想将其“起死回生”,代价不菲。

2005年4月,有人发现,瓦良格号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不远处大连造船厂的30万吨级船坞。整个过程持续约3小时。4个月后,瓦良格的身上变成了中国海军标准的“海军灰”。同年12月,瓦良格的甲板上涂上了绿色底漆,又漆上了黄色底子。此后,瓦良格号再次陷入沉寂。

4年后的2009年4月,瓦良格号离开了原来的泊位,来到了大连船舶重工第三工厂的30万吨级船坞。9月,脚手架出现;10月,出现了雷达的安装基座;12月,瓦良格号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杆。这被认为瓦良格号正在进行大改装。

事实上后来一系列的变化也证实了人们的猜测:2010年5月,模仿俄罗斯苏33舰载战斗机的歼15被拍到试飞,一年后,雷达、新型近防炮以及近程防空导弹相继安装。

有人估计,单算瓦良格号的改造费用,就达到数十亿美元左右。

这还仅仅是瓦良格号的改造费用,此外,作为一艘6万吨级航母,瓦良格号航母或将配备40到50架飞机。而单艘航母无法形成战斗力,只有形成航母编队之后才具备。

航母编队是以舰载机作为主要作战武器,配属有多艘护航如水面战舰、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快速战斗支援舰等组成的海上特混编队。粗略估算,舰载机与配套舰艇的总造价大约是航母本身的3到5倍。

有军事专家估算,一艘6万吨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制造费用在24亿美元左右。加上配套制造,保守测算,建设一支完整的航母编队约需103亿美元左右。若再考虑到保护东海、南海海权或航母轮岗的需要,各布置一支航母编队,则总投资将达约27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航母的造价随时间推移而越发昂贵。

以美国为例,早期小鹰号航母建造费用为2.65亿美元;尼米兹级航母中,1979年建造的艾森豪威尔号造价为21亿美元,1998年服役的杜鲁门号造价为45亿美元,2008年服役的布什号建造费用高达60亿美元;新一代CVN78福特号的建造费用预计超过100亿美元。若考虑使用及维护成本,最初的建造成本通常仅占其全寿命周期费用的20%左右。

如今,一个尼米兹级航母编队的建造费用超过200亿美元,全寿命周期费用超过1000亿美元。这与辽宁舰的情况,相差无几。

1997年,美国审计总署对该国的航母进行全面分析后测算出,以50年寿命计算,常规动力航母在50年里要花费140.94亿美元。核动力航母一共要花费222.22亿美元,折合每年的运营养护费,常规动力航母每年需2.225亿美元,核动力航母每年需2.9764亿美元。

除了养护费,在航母服役期间,还需要研发、技术升级与人力支出等费用。

航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造运行涉及到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和核工业等一些国家核心的军工企业以及重大科技领域。从预计的投资规模看,中国航母编队建设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引发投资潮,其中主要的4个方向为装备制造、动力系统、高端材料与信息系统。

航母将成为继高铁后,又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辽宁舰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人们相信,未来不断扩大的编队将起码产生数千亿元的经济贡献,若加上对民用产业的间接拉动作用,总体贡献将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由于航母的全服役期较长,这样的拉动效果并不会昙花一现。从航母的设计到研发,从改造到后期养护,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给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军工企业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为了说明航母在经济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举出了相反的例子:2007年美国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退役之后,梅波特港空下来造成海军基地一年就损失6000万美元,其中包括整个城市里面的消费,以及整个工业体系的变动,修船厂倒闭也会造成工人失业。

对证券投资人来说,航母经济已经不仅是一个畅想。瓦良格号8月10日试航当天,广船国际、中国船舶等航母概念股都曾在一定时段内上扬;9月下旬,随着辽宁舰的交付,相关航母概念股接连呈现上涨行情,中原特钢、宝钢股份、中核科技等多只股票获得市场资金青睐,走出一波强势行情。

目前,直接参与到航母制造链条中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2家,市值总计3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半数为国有船舶、飞机等高端制造类企业,市值占比近八成。

在大盘狂跌的背景下,以往不引人注目的军工类股票忽然成为了香饽饽,逆市走强,甚至一些民用类股票在军工类股票上涨的刺激下,也收到了好处。证券行业分析家认为,若未来5年中国将拥有1到3艘6万吨级航母,那么按照目前的军工发展状况,未来5年内,中国航母产业链的市场容量每年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而按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的估计,从目前辽宁舰航母战斗群的配置成本,以及5到10年内作战系统的改进成本来看,辽宁舰在全寿命期间的市场价值约在3000到4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与辽宁舰全服役期间运营费用基本持平。

航母是个好生意,不仅军工企业家和证券从业者深谙这一点,玩具制造商与食品加工商也对此深有体会。辽宁舰首航前后,在义乌的小商品城中,购买航母模型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在一些受访者看来,这似乎比变形金刚更具现实感染力,其周边的军事玩具也受到了热捧。

而对食品加工商来说,给辽宁舰供餐实在是个好活计。据辽宁舰舰长张峥介绍,航母上的1000名官兵一天消耗的食物达到10到12吨,这意味着航母上的每个人每天平均能吃下5公斤饭。

航母将成为继高铁后,又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辽宁舰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人们相信,未来不断扩大的编队将起码产生数千亿元的经济贡献

推荐访问:航母 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