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韩剧登陆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1:30:05 浏览量:

1993年以前,人们对韩剧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候业内人士很珍惜当时宽松的艺术氛围,都在埋头发展本土影视事业,电视剧生产由上下集的单本剧和三至八集的中篇连续剧正在向二十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快速过渡。那时候,西方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是我们开始研究探讨的生产目标,周边国家除日本、印度电影的拍摄理念之外,电视剧产业说实在的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直到1993年,央视引进首部韩国长篇电视连续剧《嫉妒》并安排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可是,由于大家对韩剧还没有什么印象,也可能是当时媒体对开播前的宣传力度不够,观众对该剧反应平平。真正让内地观众认识到韩剧魅力的是1997年的一部《爱情是什么》,该剧在央视八套播出,收视率在当时高达4.2%,正是由于该剧的播出,韩剧热开始升温并逐渐扩散,可以说,1997年是韩剧收视热的真正开始。接下来,央视又在海外剧场播出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多部韩剧,其中,《看了又看》这部在韩国本土不被看好的电视剧,几乎创下内地韩剧重播的纪录,仅在央视到目前为止就重播了五次。

从题材上来看,央视引进的韩剧绝大多数都为家庭伦理题材,央视在引进韩剧上起步很早,而且有着地方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地方台在引进的时候,则偏重时尚剧、青春偶像剧,《星梦情缘》、《天桥风云》、《妙手情天》、《女主播的故事》等剧就这样使得安在旭、金喜善、张东健等成为内地观众较早熟悉的韩国演员。直到2002年,以悲情为主调的《蓝色生死恋》在我国二十一个电视频道播出,该剧风靡全国,观众不分老幼,火暴异常,赚取了中国观众足够的眼泪,同时也正式宣告了韩剧的全面登陆。这一年,中国内地播放韩国电视剧数量达六十七部之多。关注收视率是当时引进韩剧的一个重要标准,观众喜欢看,收视率自然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内地观众推动了韩剧从民间走向主流。号称2005湖南卫视年度巨献的《大长今》,引进播出之前的造势以及播后的影响评价也是好坏参半,但无可争辩的一个事实就是,风靡亚洲的韩国历史剧《大长今》在内地首播收视排名为同时段全国第一,在香港创下了平均262万观众收看的“收视神话”。《大长今》的引进已经成为内地引进韩剧的一个“经典剧例”。

从受众群体看,韩剧迷与日剧迷相比更趋低龄化,而且“老少皆宜”,呈现娱乐无极限的全新态势。同时,我们也已经注意到,韩剧的大规模出口,对于中国的影视剧产业也构成很大影响,因为我们的电视剧出口也是主打东南亚地区,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剧的出口额,一年之内减少了近三分之二。我们的业内人士终于意识到,我们被韩剧全面包围了。

在韩剧引进的问题上,内地往往受港台地区影响很大,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大长今》,该剧先后在日本、港台地区热播,然后才被湖南卫视注意到,这也体现了韩剧输出的一个方针:通过日本主打欧美,通过港台影响内地,继而进一步辐射东南亚。事实上,韩剧在欧洲市场有限,它主打的仍旧是亚洲东方文化圈。韩剧输出事实上是非常“反传统”的,因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从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而韩剧却做到了弱势文化到强势文化的传播。这点,也是韩剧最值得从文化传播角度去深入研究的。

为何韩剧登陆会给文化领域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深邃的儒家文化思想,厚重的东方伦理道德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其浓厚的文化历史渊源,这种文化历史渊源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进程,在这种漫长的社会进程中,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积淀,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思想,正是这种文化体系的结晶,它无所不在,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待人上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治学上的“尊师重道、师道尊严”,以及日常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等,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些具体体现。尽管我们可以从现代的社会角度去审视和讨论其存在与得失,但不可否认,其思想精华依然是我们的国粹。由于民族的亲和力和历史上的诸多原因,儒家文化思想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影响着周边的民族和国家,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形成了一整套鲜明的东方伦理道德体系。韩剧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不遗余力地体现代表了他们民族的人文文化内涵,并在剧中形成规范,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细节,也能感悟出这种独具匠心的追求。被称为再现韩剧辉煌的《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剧例,它塑造了一个古代宫女,在宫廷中历经各种磨难,以其博大的情怀,无私的忍让和宽容,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他们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大长今》引进播出之后,那贯穿始终的“永不言弃”的深邃寓意则是剧中诸多完美要素的灵魂所在,难怪曾有业内人士看后发出感叹:《大长今》带给我们的是久违的感动。从这种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大长今》无疑再现了韩剧潮流的辉煌,这种辉煌源于它带给人们的感动,而感动的背后是韩国电视剧诸多的“过人之处”;另一层意思则是这种感动久违了,我们是儒家文化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里积淀下来的这些国粹,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应该发扬光大而不应该让它有所缺失。

记得八十年代我们曾引进日剧《阿信》,女主人公的“永不言弃”成了日本民族的一个奋斗品牌,久违之后的今天我们又引进“永不言弃”的韩国品牌《大长今》,何时我们不再感叹,也有我们自己的文化骄傲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却有超一流的细节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民族,这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多少世纪以前的美好传说,不管当时的记事方式是多么原始简陋,依然能完美地演绎下来,而且通过口头文学加工,使故事更加完美凝练,更富于表达和接受。讲故事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说书之外,还有许多相应的表达形式,比如评书、大鼓、说唱等等,这些形式对于我国最独特的、最值得推崇的文学体裁章回小说的形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讲故事是一个民族最为骄傲的文学形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必不可少的链条和环节,它承启的不仅仅是文化,而且还是一种民族的自信。

我们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继承了讲好故事的优良传统,一部电视剧尤其是长篇连续剧,编导往往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故事的构架上,这本身没有错,故事是电视剧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电视剧无法做到吸引观众。可是,编导们在强化故事的同时,却忽视了电视剧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细节。这样一来,无论你演绎的故事多么的跌宕起伏、真实可信,可在细节的刻画上却显得粗俗和虚假,没有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在观众的欣赏水准不断提高的今天,虚假终究会让观众远离艺术,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韩剧在内容上其实并没有任何值得推崇的创新,其

故事模式几乎是一派经典俗套大串连,也许他们觉得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讲故事模式和特长,在这方面他们觉得不是竞争强项,因此,韩剧的编导们转而强化细节,以更加美不胜收的细节制造出了一股强大的时尚潮流,韩剧的细节制作往往认真得惊人,几乎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准,尤其是那些家庭肥皂剧,之所以吸引中国民众的眼球,是因为把家长里短、妯娌婆媳拍得异常真实,让人看了几乎感觉到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琐事。观众就是这样,他们不只是在欣赏艺术,而是想真真切切地参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琐事,这就是电视剧和电影的不同之处。

为什么韩剧的细节会如此地引人入胜呢?这就得益于韩国有一批准确把握生活的编剧。据说,韩国出口的电视剧中,编剧大多是全职家庭妇女,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专业编剧。她们或单兵作战或凑在一起,凑成一个大致的故事寄到电视台,电视台编导如果看中,就会派出专人指导她们,她们边写电视台边拍,一部上百集的连续剧便由此产生。这些家庭妇女和专业编剧相比也有自己的优势:她们以轻松的心态写作,用不着像专业编剧那样艰苦伏案,这样往往能写出好作品;她们熟悉生活,她们本身就是生活中的演员,用不着去寻找素材。她们笔下的韩剧,靠的就是超一流的细节来征服东南亚观众的。韩剧能够风行亚洲这么多年,除了韩国人致力推广而大众又乐于接受之外,细节绝对是最最关键的要素。细节形成了韩剧制作精良细腻的整体外观,而大部分观众首先是形式主义者,尽管许多观众已经习惯于将电视剧看作是缺乏智慧的陈词滥调,但我们依然乐于接受,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俊男靓女的组合、荡气回肠的爱情

家庭,作为每一个社会单元构成了整个大社会的整体,一个人,从真正的意义上讲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庭,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依然保留着和这个家庭的血缘关系和种群观念,一旦解除了这种关系,就意味着对这个家庭的背叛。那么,是什么使家庭保持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并赖以延续呢,通俗一点讲,它首先得体现和谐,而和谐的要素之一,是人的婚恋观。我们国家在教科书上随时可以找到“文明古国”这样一个称谓,这里所指不能只是单纯理解为“仁、义、礼、智、信”之类的儒家礼教,当然还应该包含人对于婚恋嫁娶的价值取向。社会发展到面临经济转型期的今天,人对于传统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叛逆或提出新的挑战,比如婚恋,无论从形式到实质,传统提倡含蓄、负责、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等等,而现在的男女、夫妻、家庭,动辄背叛、动辄解体的现象并不鲜见,最直观提供范例的就是文艺作品尤其是电视剧,这就是为什么民众对于当前的电视剧抱有成见,因为电视镜头在婚恋上所展现的疯狂、裸露和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相悖,给社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凡是关注韩剧的观众很快也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套路基本上多年来都没有过太多的变化:首先是在人物关系上,男一号和男二号一定都非常爱女一号,并且男二号在观众的标准看来应该是生活中的典范;女一号和女二号都爱男主角,通常女二号不是男主角之前的暗恋对象就是男方家里中意的结婚人选。毫无例外,女一号一般都是家境贫寒、个性直率、倔强乐观等等。总之,青春偶像剧一般都是“野蛮女友”加灰姑娘,这已经成为一种简单的程式。而这一种程式的韩剧能够风行亚洲这么多年,除了韩国人致力推广而大众又乐于接受之外,编导们对于观众文化心态的把握以及爱恋的表达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连他们自己也认为这种爱情程式已经老套,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呢,不也是在“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吗,其实爱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如何去恪守一种道德准则,用心去履行对爱的承诺,那么,所演绎的爱情一样是无比凄美,而且是刻骨铭心的。

韩国非常注重对演员尤其是青年男女演员的包装,当他们成为公众人物之后,甚至规范他们台前幕后行为举止,他们把这种规范看作是代表国家的形象,是一种国家的风范,因而他们在电视剧中塑造的形象多为清纯率真,即使是拥抱接吻,也会有一定的尺度,让人感觉到情感含蓄就是对爱的一种最美好的表达。看过韩剧的人都知道,剧中你甚至看不到有伤风化的镜头,全剧下来,给人一种清新洁净之感。对于近些年看多了那种床笫之欢、裸露无度的我国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股清新的风,让人在情感上得到净化。因此,韩剧登陆受到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精美绝伦的美食、绚丽华彩的服饰

一个国家的饮食、服饰,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印记和人文思想,它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无形广告和名片,成为这个国家的特质和标志。我国是一个在饮食和服饰方面都有着鲜明特点的国度,许多外国人提起中国,首先是从中国唐装和中国精美饮食有了印象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国人并不是很在意或者是很尊重这一鲜明特点,以电视剧尤其是历史古装剧的服饰为例,观众看到的多是华丽而不是文化的延伸,服装师在服装设计上都很随意,而不是以严谨的史学观为基础去设计服装,比方说同一个历史题材的武打剧,同是这样一批剧中人物,而不同的版本就有不同的服饰,而这些服饰的设计理念又往往是大相径庭,即使不影响收视,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也不应该给观众带来理念上的混乱。

韩剧的成功归功于韩国政府启动的两个文化项目——“原创文化数码机构”和“故事银行”。前者涵盖了韩国各个历史时期风俗习惯、服饰、音乐、饮食、兵器等相关资料,后者则收集了大量韩国历史故事,仿佛两个巨大的“文化数据库”,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得详细、准确的历史、文化等各方面资料。以《宫》剧为例,它的造型为它赢得了大量好评。造型师和服装设计师在拍摄期间平均3天要手工做出一套衣服,这就完全得益于“文化数据库”的资料,才有可能在短期内使男主人公大部分服装定位为韩服或改装韩服;而为了突出模特出身的女主人公的身材,必不可少的短上衣、修身长裤、颜色鲜艳的针织衫等这些资料也同样源自于数据库,再加上宫廷气氛的华丽,更是给了少女的服装平添了不少的梦幻色彩,让小女生们心驰神往。

总之,美的东西,不论人还是道具,都是韩剧一直在推崇的成功关键。这种服装上的唯美追求又不同于日剧,日本社会过于崇尚奢侈名牌消费,日剧中只会看见国际大品牌。而韩剧就擅长用非名牌的服饰搭配出自己的流行。韩国政府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系统政策,这些政策指导着韩国文化的各个行业,近年来更是获得迅猛发展,我们不应该只看到韩剧的登陆给我们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更应该从中看到我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迅速调整我们的政策,给我们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大国带来相应的强盛和繁荣。

(龚知敏,供职于广西电视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韩剧 引发 思考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