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补贴之惑

时间:2022-10-29 20:12:01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对三安光电的质疑凸显出中国LED产业发展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调整扶持方式,摒弃简单的直接补贴,帮助企业不断增强实力

四月第一个交易日午后,A股中LED行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三安光电(SH 600703)突然出现异动,原本走势平稳的股价直向跌停而去,收盘时报于12.37元,跌幅达到9.11%。

之前一周,三安光电公布了2012年度业绩,虽然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3.47%至8.10亿元,但营收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增长92.48%至33.63亿元。在LED整个行业较为低迷的2012年,这一业绩表现并不算差,但公司股价为何做出如此过激的反应?

原来,这一切与当日《证券市场周刊》一篇名为《三安光电200亿元市值真相》的报道相关。该报道直指公司存在涉嫌以高价向政府售卖路灯、上市以来超半数利润来自政府补贴、关联交易未进行披露、出售用剩的黄金废料、部分项目还涉嫌虚增投资等问题。

停牌一日后,三安光电于4月2日晚发布了澄清公告,笼统地否认了上述质疑,但仍有多处问题澄而不清。4月3日复牌后,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后,最终以红盘报收,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了1分钱。比起之前遭受质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勤上光电(SZ 002638)来说,此种局面已算幸运。

2月下旬,勤上光电首次被爆出隐瞒关联交易、涉嫌造假上市的消息。3月1日,该公司在公告中对此全盘否认。有关媒体于3月26日再一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曝光,该公司又于4月2日发布澄清公告,并承认了当年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从3月25日起,勤上光电的股价连跌4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25%。

当然,三安光电的影响力非勤上光电可比,目前事态的发展还远未到终局。这家福建公司最初于2008年7月借壳*ST天颐上市,从此走出了业绩和股价同步增长的完美双曲线。从2008到2012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了15倍,股价最高曾上涨了18倍之多。即便股价一度下跌,以4月3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总市值仍达178.77亿元。

针对三安光电的澄清公告,《证券市场周刊》又迅即做出反应,进一步指出其中的可疑之处,仍待公司的正面回应。相关质疑中,外界对于很多细节尚难做出判断,但涉及政府补贴的部分则有据可查。据统计,自借壳上市以来,三安光电获得各类名义的政府补贴累计近30亿元。其中,计入2010年度损益的政府补贴为2.53亿元,当期净利润为4.19亿元;计入2011年度损益的政府补贴为8.05亿元,当期净利润为9.36亿元;计入2012年度损益的政府补贴为3.28亿元,当期净利润为8.10亿元。不难看出的是,如果缺少了政府部门持续不断的巨额补贴,这家业绩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将大为褪色。

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的情况,在LED产业里并不少见,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型公司(以LED照明最为突出)。近年来从小家电领域转向LED照明的德豪润达(SZ 002005)同样如此。该公司2011年度营收为30.65亿元(其中LED产业收入9.13亿元),净利润3.92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则达3.10亿元。其2012年度报告尚未正式发布,半年度的净利润为1.24亿元,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为1.54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扣掉这部分收入,该公司业绩甚至是亏损的。

事实上,LED产业的前景被一致看好。近几年来,全球LED 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据统计,2010年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到 2020年则有望达到750亿美元,占全球照明市场份额的50%。根据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近年来陆续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等文件,到2015年,中国LED 照明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应当达到30%左右,60W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将全部淘汰,其市场占有率将降到10%以下,节能灯等传统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左右,LED 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产值4,500亿元(其中 LED 照明应用产品 1,800 亿元)。

在国家优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政府部门正逐步加大财政补贴 LED 照明产品的推广力度,在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及政府办公、公共照明等领域,推动 LED 产品在医疗、农业、舞台、景观照明等专业和特殊场所的示范应用。

然而,中国LED产业的发展却让人感受到了在光伏领域发生的类似故事:众多企业先后介入,但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缺乏上游的芯片核心技术;LED灯具的价格相比普通灯具高很多,只能依靠政府采购用于公众照明等领域(这也是三安光电被质疑的重点,政府采购价格相当高),走入大众消费群体尚需时日。

由于对GDP高增长的迷恋,多年来众多地方政府都在大搞快上各类产业园区,以十分优惠的政策(包括直接补贴、政府采购、优惠贷款、低廉土地等)吸引企业进驻。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公司,都在安徽芜湖建立产业基地,光电产业也正是当地政府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对这些规模较大的进驻公司每年都有十分可观的直接补贴,并且会进行相关采购。在这种氛围下,很多企业也顺势而为,乐于享受包括巨额政府补贴在内的各种优惠措施,但真正是否能将资金用于提高自身实力则大大存疑。

事实上,政府部门针对某个产业进行补贴并没有错。国外在发展LED产业的过程中,也多采取了各种形式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或者扶持,包括美国CREE公司在内的LED产业巨头均曾接受政府补贴、订单等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加速LED的商业化进程。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采用何种扶持方式?

近两年来,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遭遇困境,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相关,也与当地政府的态度密不可分。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在内的企业,其不断扩张的冲动都跟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相关,最终产能大大提升乃至过剩了,但公司核心实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仍只能受困于初级的市场竞争手段,一旦市场波动就很难抵御风险。

此时就断言LED照明将步光伏产业的后尘,显然太过武断,毕竟相关政策前景已十分明朗。真正要做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调整思路,不再过分看重GDP增长数据,将着眼点放在产业升级上,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空间,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手段逐步引导相关企业不断增强实力,使得新兴产业获得比较优势,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跟。比如,对于传统的照明产业要有相关的抑制政策,真正节能的、高效的、无污染的LED照明则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但愿外界对于LED产业相关公司的质疑只是虚惊一场,也更希望这一切能够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一道成长。

推荐访问: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