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LED:行业向好企业分化

时间:2022-10-29 20:06:02 浏览量: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第三届年会上,2014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15年生产发展趋势成为与会代表热烈交流的议题之一。联盟秘书长关白玉指出,在出口额增长、产能利用率提高、智能照明崭露头角、联合创新和兼并重组都取得进展的良好背景下,增收不增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价格战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LED芯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相对于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的下游照明产品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很高的上游芯片企业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国产LED芯片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4年生产情况很好,对RGB小间距器件有些储备。”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副总经理蔡伟智表示,“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小功率照明产品份额开始萎缩,中大功率产品占比超过了50%。”

华灿光电的张家港生产基地2013年年底开始启动,2014年总产销已经翻番。“2014年我们小间距显示屏用芯片做得比较多,2015年这一市场会继续红火,但是竞争也会更为激烈。”华灿光电王江波副总裁表示,“在照明用芯片方面,我们算是后来者,因此更关注光的品质问题,也对0.2w、0.5w以及倒装芯片等进行了摸索,预计2015年市场的热点将从0.2W的产品转移到0.5w上。在背光产品方面,虽然全球市场整体处于下滑状态,但是我国大陆地区的市场还是会有所增长,这也是产业转移的结果。”

圆融光电的发展势头也极为强劲,销售额从2013年的3亿元增至2014年的5亿元左右。“2015年圆融将上马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筹备产品研发和厂房建设工作,购置外延设备。”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向东透露,“当然,扩产也是适度的,在目前没有外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也在考虑放缓脚步。”

LED封装:增收不增利现象凸显

在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封装大厂已经倒闭,这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

和上游的芯片企业相比,中游的封装企业要相对惨淡些。

“2014年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产能增加,但是利润不增。”国内LED封装大户鸿利光电课长王跃飞表示。据他介绍,目前鸿利光电的产品以照明用白光为主,70%为照明,10%为汽车灯具。2015年其业务重心会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上,因为目前各家企业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只有把产品做好,树立品牌优势,才能在比拼中胜出。

王跃飞还透露,业内逐渐开始关注紫外光LED的医疗和保健功能,鸿利光电将把这一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规划,以规避白光LED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产品主要应用在便携式医疗设备上,能突出LED体积小的优势,这也要求我们做好产品开发。”他说,“虽然紫外光LED销售的份额目前还不大,但是其市场特殊性使得这一领域的企业不会太多,产品利润也会相对较高。”

瑞丰光电也同样遭遇了利润问题。“我们的单月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亿元,但是利润却与之不匹配。”瑞丰光电经理陈华表示,“在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封装大厂已经倒闭,这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要想有比较好的结果,还得再熬过这两年。”在产品方面,陈华表示,目前瑞丰的照明产品份额已经达到了60%~70%,超过了背光产品。

背光市场趋于饱和,照明市场正在崛起。易美芯光项目经理李玉玲表示,该企业前几年都是以背光产品为主,2014年利润开始下滑,但是照明产品成长很快。“我们对照明市场的增长有信心,也做好了新技术的研发储备,如倒装、紫外产品等,这将是我们2015年的主要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集成电路处处长任爱光:

LED行业遵循摩尔定律

和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LED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好,除了龙头企业,很多中小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LED行业的发展,其信息产业的性质越来越浓,一定程度上遵循摩尔定律,竞争日趋激烈。大浪淘沙,胜者为王,希望广大企业能守好阵地。对于业界关心的智能照明和行业标准等问题,我们会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引导工作。也希望联盟能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供需、价格、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为政府部门做好决策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轻工一处处长汪敏燕:

把LED产品做精做深

2014年,LED产业有喜有忧,增长速度很快,很多企业盈利。2015年的市场情况尚不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力争出台更好的政策,给企业提供更好的竞争环境。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不能再指望国家给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随之出现。大家要认识到,模仿型和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成为主流,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就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来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生产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成为新的特征。

希望广大企业认真研究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把产品做精做深,要做强自身品牌,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希望联盟继续做好标准制定方面的相关工作。

CES2015LED智能照明产品盘点

在刚刚结束的201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5)上,许多企业展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LED智能照明产品。

1睡眠伴侣(Sleep Companion)

Sleep Companion是法国初创公司Holi发布的处女作。这款售价99美元的灯泡内置20个发出不同颜色与光强的LED灯,可根据用户睡眠状况,发出不同强弱的光,帮助用户拥有一段更好的休息时间。

比如,距离用户设定的闹钟工作还有20分钟时,SleepCompanion就会发出蓝色的光(与一款特定iOS APP配套使用)。据开发人员称,这样的蓝光能防止人体内褪黑素的产生。 此外,在按下APP的睡眠键后,用户可根据SleepCompmion的明暗节奏调整呼吸,约7分钟后,便可进入睡眠状态。当然,如果你不需要睡眠调节,把它当做一种情绪调节或是氛围调节的工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2.Snap多功能灯具

Snap是初创公司SENCLED发布的众多多功能光源设备之一。Snap不光是一个小小的灯泡,它还可以充当高分辨率的相机、麦克风以及扩音器。与此同刚,它还是个小型的监护系统。

当房间内有不能识别的面孔时,Snap会通过iOS或是安卓APP向用户的手机发出警报。如果入侵者使用毯子或是剃须膏等物体将Snap遮盖时,它也会发出警报。有孩子的用户也可通过APP进行设定,确保自己不在时孩子的安全。与此同时,Snap还可以将流化视频传输到用户的手机或是平板电脑中,实现实时监控。

不过这款智能家庭防护电灯的上市时间以及预售价格还不得而知。

3.Bolt智能灯泡

Misfit偏离了其核心业务运动追踪器,转而开发起平价的彩色LED灯。这款售价仅为50美元的Bolt可以通过蓝牙与用户的智能手机相连,使用户通过Misfit的家庭APP实现对Bolt色彩的转换。

目前,Bolt最为酷炫的功能应该就是光影模式的复制功能。也就是说,它能轻易地将其他场景的彩色应用转换为自己的色彩系统。举个例子,如果用户想在夜晚举办一场聚会,那么Bolt就会重复俱乐部的色彩,确保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当然,当用户想要休息的时候,就会呈现另一种氛围了。

4索尼新款交响照明音箱

索尼集团(Sony)展示了其最近研发的一款连接装置,集照明与扬声器功能为一体的交响光照音箱。

该款配有LED灯的扬声器归于索尼Life Space UX(生活空间UX)展览之列。索尼宣称,该款音箱音质干净纯粹,音色丰满立体,通过运用公司开发的“VerticalDnve System”(垂直驱动系统),使声波得以穿透玻璃婉转而出。

当然,此项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音箱可以与墙壁融合在一起,然而目前类似的设计趋势往往只是将其隐性化。我们或许并不是第一次听到音乐能够通过玻璃播放这一理念,但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像索尼这样的大牌音频企业,如何能在这一先前只有特定专业的制造商涉足的领域大展拳脚。

5.提升幸福感的iGoo智能灯

iGoo智能灯是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独立研发制造、软硬件双方面同时开发的智能灯光系统,软件部分采用封闭式系统,并提出“光曲”的全新概念。

普通灯具的照明方式一般是点发光,直接由灯源发射光线,而iGoo智能灯和普通灯的最大区别是采用了反射光的形式进行照明。这款产品的灯口向上,光源发出光后直接照射到屋顶和墙壁,通过反射将光布满居室,光线更加柔和。

iGoo智能灯是一款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硬件方面,iGoo智能灯的发光源共包括64个LED灯,这64个灯源又分为16组排布,每组由4个不同颜色的LED灯组成,分别是RCBW(红绿蓝白)四色灯,通过光谱组台能够形成不同的颜色。

软件方面,这一智能灯配备了专用的控制器,并采用封闭的操作系统,为智能灯提供了包括灯光开关、光线调节、光源颜色变化、光曲设计等一系列应用。

所谓“光曲”是iGoo公司提出的概念,就是通过光线强弱和颜色的变化,配合音乐节奏的变化,调节使用者的身体机能,包括抑制黑色素分泌、促进多巴胺分泌等,让使用者更容易进入某种状态。

LED市场呈现五大趋势

2014年对LED厂商来说是个充满挑战的一年,上下半年业绩犹如冰火两重天。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LEDinside研究协理储于超表示,上半年照明市场需求超乎预期地强劲,一度造成LED供不应求的现象;然而进入下半年,客户重复下单及照明渠道端库存过高的影响逐渐浮现,LED市场需求急冻加上价格竞争的压力,下半年业绩普遍不甚理想。特别是中国大陆LED厂商的强势崛起,使得LED的价格不断下滑。因此2015年LED厂商将会努力拉高技术门槛以及投入新的特殊应用,来摆脱杀价竞争的红海。LEDinside针对2015年LED产业的发展提出五大发展趋势。

中国大陆企业市占率持续提高

2014年全球MOCVD新增装机数量将达239台,而2015年因部分地方政府持续有补贴措施出台,仍将维持170台以上的装机规模。储于超表示,LED厂商扩产计划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补贴,因此未来LED芯片厂商将会呈现大者恒大的现象。

随着中国大陆LED芯片厂的技术提升及产能释放,其占全球LED芯片产值的比例可望由2013年的27%,提升至2014年的36%。至于过去中国大陆的LED背光与照明应用仰赣外资企业等的状况已不复见,中国大陆封装厂商采用国产芯片的比例不断提升,在价格上也颇具竞争力,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逐渐增加。

照明客户寻求更低成本解决方案

终端照明产品价格的下跌,刺激出LED照明市场的大量需求。储于超表示,2015年LED照明产品的成长驱动力主要仍来自于LED球泡灯、LED灯管等替代性光源产品,因此LED价格与成本将成为客户的考虑关键。

而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中功率LED刚好可以满足这些LED照明产品持续降价的要求,例如已成为市场主流的3030与2835LED。未来LED厂商仍会持续寻找更好的散热材料,通过大电流驱动来减少LED使用颗数,甚至COB LED也将逐渐受到照明客户的青睐。除了LED的降价之外,厂商也开始关注驱动电源等其他零组件,希望通过整体系统设计来达到获取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寻找特殊应用新蓝海

由于LED价格竞争激烈,使厂商积极寻找可提升利润的新特殊应用,例如逐渐受到关注的不可见光LED,包括UV和IRLED等应用。虽然不可见光LED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跟LED照明或是背光等应用相比,但因技术难度高且定制化需求等需要与系统厂商密切配合,使其进入门槛高,产品毛利率明显优于白光LED。目前供应链中UV LED以及IR LED领域主要由日本与欧美厂商主导,我国台湾LED厂商也占有一席之地,预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LED厂商进入不可见光领域。

车用市场继续增长

车用LED市场稳定成长,其中又以昼行灯(DRL)与车头灯(H/L benn)等车外LED照明成长性最佳。主要原因在于LED的技术提升与价格的下跌,使得车用LED照明逐渐从高端车型转移至中端车型上,带动未来几年车用照明的需求。此外,车内LED应用仍以车用面板的LED背光为主,随着多媒体与感测影像的普及率增加,传统的仪表板也已改成LCD面板,带动车用背光的需求。

背光追求轻薄化与高色彩饱和度

由于背光LED的价格竞争激烈,LED厂商开始思考如何提高LED规格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以手持式装置为例,高端手机逐渐往轻薄化、高面板分辨率发展。对于LED厂商而言,如何将LED做得更轻薄、亮度更高,成为2015年的挑战目标。现阶段高端智能型手机使用的0.4t LED主流背光规格亮度约在2500~2700mcd,封装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以4.7英寸的iPhone6手机为例,背光模块约需使用10至12颗0.4t LED做为背光源。目前主力LED供货商为日系或韩系LED厂商,如日亚等公司,预期未来LED规格将往更薄的0.3tLED迈进。

至于电视LED背光规格,除了提高LED亮度来满足4K2K面板需求外,导人特殊的红色荧光粉,来达到NTSC 100的高色彩饱和度LED,也是LED厂商的开发重点。因此未来LED厂商的思考方向是如何抬高技术门槛,摆脱杀价竞争的红海。

推荐访问:分化 行业 企业 LE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