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定决心去中国
佛罗里达四季阳光明媚,没有冬天,冬天也是春天。这个春天,尼可十八岁了,即将高中毕业,面临着大学的选择。父母好言细语,同女儿商量:“就读本州的大学吧,你人在佛罗里达,想回家就回家,我们随时也可以去看你。”
尼可微笑着摇头,眼睛望着窗外,窗外椰影婆娑,高大的棕榈树外,是碧波浩瀚的大西洋,海上白帆点点,时不时地,一两艘豪华邮轮会撞进视野。父亲说:“你要去外州也可以,只要你欢喜,但最好去外州的私立大学,我和你妈妈也要放心些。”
尼可的父亲是个成功的房地产建筑商,事业发达,家道殷实,女儿的学费绝对不是问题。尼可的母亲在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辞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回家相夫教子,尼可和她的两个姐姐从小就享受着家的温暖。母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回到家就能吃上可口的菜肴,衣服脏了往洗衣机一扔,第二天烫好叠好的衣服肯定会放在自己的床头。
有钱又有爱心的家,是温柔富贵之乡,孩子们就是翅膀硬了,也不想飞走。尼可两个姐姐就是这样的,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虽然在外面租了公寓,有事没事的还是朝家里面扑。她们总是说,外面餐厅再好的美食佳肴,也比不上妈妈的手艺。公寓再高级也是公寓,冷清冰凉,没有暖人的气息。去地中海度假吧,还不到两天就开始想家,想念有父母的房子,想念属于自己的小房间。

尼可从小就跟姐姐不一样,她不太恋家,她总是想出去闯闯,看看外面宏大的世界。大姐玛莎告诉她:“外面世界花花绿绿,闪闪烁烁,给你的欢喜就是那短暂的新鲜,阳光一点点就没有了,过后的日子就是狂风暴雨,何必要等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明白家是最温暖安全的地方。”
尼可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在经历了风雨后,才更能体验阳光的温暖。那天她很郑重地对父母说:“我要去中国,去中国上大学。”
母亲当场就否决了,那口气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中国?怎么可能去中国?你才十八岁,我们怎么放心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大学?”
“我十八岁了,去中国上大学,很正常的选择。” 尼可对着母亲说:“你的外祖母当年坐船逃到美国来,似乎比我还小几岁吧?”
“你怎么能同他们比?我的外祖母当年在匈牙利乡下,住的土房子,雨一大就要垮,穷得就跟尘土似的,一年一半的日子都吃不飽饭。她跟家人坐船到美国来,不过是想寻找新机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也想改变自身的命运。” 尼可说。
“你要改变什么?你需要什么,尽管说,尽管说,只要我和你爸能满足你。”
“我需要一张去中国的飞机票。” 尼可紧接着又说:“如果你们不给,我自己去快餐店打工挣。”
尼可母亲的脸彻底黑了,她扭过头去,脸发白,手微微抖着,不知道怎样跟女儿沟通。到了晚上,二女儿丽莎打电话回家,说是想把男朋友带回家看看,当妈的随即说了尼可的远行计划,唉声叹气不断,空气里充满了烦恼的泡沫。
丽莎是个社会工作者,其职业是跟各种有心理问题的人沟通。要解决自家老母的问题还不容易吗?她说:“妈妈,别为这个事烦恼,中国不是美如天堂的地方,你让尼可去好了,别给她太多的钱,只要她在中国的日子不舒服,不到三个月,保证往家里跑。”
“可是那么远的地方,我天天都要担心啊。”
“你要担心你跟着去好了。”这是大女儿玛莎的看法:“妈妈,你一直就牵挂得太多,我中学时想去意大利,你说意大利有黑手党,我说要去西班牙,你说西班牙有太多的小偷和流氓。反正我们全家度假总是离不开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美国的后院,地方熟悉并且安全,所以我才放心,现在你妹妹非要去中国,比欧洲还拿不稳的地方,我一想就两眼发黑。”
就算当妈的两眼发黑,当女儿的依然要踏上行程。有什么办法呢?孩子是你养的,但是有头脑有思想,不是你养的宠物,你不可能拿铁链子把她拴在你看得见的地方。还是当爹的心宽,虽然也舍不得宝贝女儿千山万水,跑那么远的地方,但还是在尼可临行前,偷偷塞给了孩子五千美元。尼可聪明,心里早就玻璃似的亮着,她知道母亲想在经济上制约她,让她早点踏上回家的路。
2. 初到北京
中国到底有多遥远,必须亲自体验才能感同身受。从佛罗里达的机场出发,转了三次飞机,才跨过太平洋飞到了中国。飞机把尼可带到北京,满眼的中国字、胡同里的红灯笼、喧闹的古玩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她微笑,让她亲切和熟悉。她感觉自己曾经来过,在这块地方生活过,这就是她的家,她属于这块土地!情涌心动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她形容不出来,也无法跟人交流内心的感受。
她在飞机上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新朋友叫亨特,24岁的小伙子,在芝加哥长大,学的建筑工程,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新工作。新工作没开始两天就被派到中国。亨特对尼可说:“告诉你一句真话,当初我若不愿到中国,我真的拿不到这份工作。你想想,建筑业在美国早就饱和了,中国轰隆隆地发展着,城市到处都有大工地,我老板精明,动作快,若不把业务转移到中国,恐怕早就宣布破产了。”
尼可摇头说:“我爸爸有家建筑公司,业务还不错,他从来就没说要把公司搬到中国来,我倒是希望他搬到中国来。”
亨特笑道:“你爸爸从事的建筑业肯定是民用建筑业,私家房地产在美国还能吃饭。但是大型的体育馆和购物中心,城市的摩天高楼,美国还有多少地方需要?所以我老板常说,我们要感谢中国,给了我们淘金的机会。”
尼可说:“你在中国一待就是两年,每年都回美国度假吧?”
亨特说:“只要有假,肯定是回家,父母亲人,还有从小长大的朋友,大家见面很开心的。特别是我妈妈,天天都在牵挂我,我刚派到中国的时候,很不高兴,当中国是西伯利亚,觉得外派中国就是流放,希望我辞掉工作,在美国随便找一份什么工作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