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认识500字【精选推荐】

时间:2022-10-29 11:12: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认识500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认识500字【精选推荐】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生态文明建设认识 500 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已能自觉地 把自然生态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

 它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一种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 高级的文明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体育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 旨,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体 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资源和生态有限的支撑力,重视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其本质要求是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 一命题。2005 年 2 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 出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他还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三者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和自然 条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物 质基础。因此,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 自然,选择一条既保持经济增长,又能保证生态平衡、资源永续利 用的发展道路,改变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摒弃无视自然权利和存 在的旧文明,转向一种尊重和关心自然的新文明――生态文明,实 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2.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人类走过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文明的发 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 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 到的文明程度。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 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 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当生态文明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 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因素时,人类文明也就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向 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 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肇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产业革 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 产力的日益提高,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 质文明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 危机。“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足以造成人类 文明的衰落。”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制约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 程。这一严峻的现实要求人类作出新的文明选择,开辟一种新的 文明。历史上人类文明的每次变迁都是在人类生存陷入困境和力 求摆脱困境的矛盾斗争中实现的。生态文明正是人类对传统工业 文明进行理性反思得出的结论。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世界上大 多数国家的共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人类来源于自然,本能地同自然有一种亲近感、和谐一致性。

 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无法离开生存系统而单独存在。人类决不 可把自己置于生态系统之外,甚至凌驾于生态系统之上。自然是 人类的朋友,两者应和谐相处,彼此共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 然的良性互动,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 类在对待自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价值导向、道德意识和道

  德行为规范,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不道德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环境 的严重破坏。

 1.从资源枯竭的角度来看体育生态系统 当代人的无限繁殖和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已经引起了生物 多样性激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系统。而我们 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它所能容纳的人口和可消耗的资 源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如果人类找不到可替代的资源或者改 变不了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话,那么人类早晚有一天会 陷入资源枯竭的危险境地。因此,有必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

 2.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体育生态系统 地球上可供污染和破坏的空间已呈现出不足,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所排出的废气物己经接近地球净化能力的极限。如地球温暖 化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异常的气候,这不仅会淹没那些 低地国家的陆地,使有限的耕地面积缩小,并且有可能带来生物多 样性的减少等生态灾难.从上可以看出,要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改 善环境质量,恢复生态平衡,尽量减少生存悲剧的发生,为我们的子 孙后代保存一个洁净的生活和生存空间,就有必要加强生态文明 的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主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主 题。生态文明的实现,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真正平等。

 1.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在 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较低,因此附属于自然,人与自 然处于混沌的和谐状态。比如,狩猎、采集、种植、养牧和民间手 工业,也只是对自然的某种变革,人类对自然的适度索取与低度控 制,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未改变自然的本质;在现代工业经济时 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加剧了对自然的索取和掠夺,人与自然

  处于对立状态。它以强大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科技手段 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使自然 的本质发生了变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技术解决了能 源、资源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自然环境问题,因而人与自然 达到了真正的和谐统一。这是因为人类认识到人类属于地球,但 地球却不仅仅属于人类,而是属于所有生物。可见,如何对待自然, 表明了人类文明的程度。

 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折射,因此调节人与自然的 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它又分为当代人之间的 关系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指不同地域、 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后者指世代的纵向关系,是古人、今人和后 代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主导方面是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它影响 决定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即代内协调是代际协调的关键。

 也就是说,人类应该认识到环境、资源、生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人类应该世代共享,而不应该以毁灭性的方式征服自然,使当代人 的欲望满足建立在“自然界赤字”的基础上,谁也无权剥夺后代人 的权利,代际之间是平等的。人类应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生态系统 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看作是人 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 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员,使人与自然、社会展与生态发 展融为一体。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人类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是与人们的错误意 识和价值观念有关的。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一味强调改造和利用 自然,而忽视对生态自然环境的维护和保护,致使生态自然环境遭 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降低,有些资源甚至 濒临枯竭,生态环境失衡,开始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生 态环境危机的现实,迫使人类不得不用一种理性思维重新审视人

  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考虑人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改变 传统的对生态环境随意主宰的态度,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相协 调的生态文明的观念。

 1.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平等观,爱护生态自然环境 长期以来,人类以“沙文主义”态度对待自然,向自然肆无忌惮 地索取和掠夺,以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表破坏,造成对 人类生存质量的严重成胁,使人类陷入困境。因此对待自然的态 度,不是纯自然的问题,而是具有社会性。人类必须以平等的态度 对待自然环境,尊重大自然的价值,爱护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自然对 人类的报复,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 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领城,以便确立新的道德准则和规 范,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调节功能,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必须树立人类平等观,合理开发生态自然资源 生态文明实现要求的人类之间的平等,包括体现全球共同利 益的代内平等和体现社会未来利益的代际平等两个方面。代内平 等的道德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及个人在生态资源分配和消 费方面,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同在一个地球,而地球资源有限, 应该同舟共济,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代际平等的道德原则,要求当 代人的发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下一代以及他们 子孙后代的需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而要顾及人类发展的未来利益。如果我们这代人毫无节制地耗费 自然资源,不进行合理分配,后代人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因此人类 必须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掠夺式 开发,不允许破坏资源环境,更不允许浪费资源,“必须切实保护资 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指示子孙后代着想,决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必须 平等地对待代际代内的人际关系,建立代际代内的道德责任感,并 用来指导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必须树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创造高度的生态文明

  改变人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 认可、自觉遵守的生态环境伦理规范。只有价值观上摆正大自然 在人类活动中的位置,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 情谊关系,人类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然,才会在与大自 然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热 爱环境,保护环境,积极而主动地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创 造高度的生态文明。总之,人类在对待自然时,应重新认识人与自 然的关系,将过去那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和做法,转化为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尽自己的道德义务的态度和做法;应 当重新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代际之间和同代人之间的和谐公 正,承担起在共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道德责任,改变过去 那种强权和战争等掠夺式的行为,从而创造高度的生态文明。

  

推荐访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文明建设 生态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