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聚能秘书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警惕!后头项痛不是颈椎病

时间:2022-10-29 09:30:06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及与电脑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出现后头项阵发性疼痛,有时疼痛剧烈难忍,影响休息与睡眠。应用止痛药虽可暂时止痛,但长期用药会影响肝肾功能及身心健康。有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殊不知,90%的后头项痛病人真正的病因是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枕神经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的总称。枕大神经支配枕部、项部和头顶直达冠状缝的皮肤;枕小神经支配乳突部与枕部外侧皮肤;耳大神经支配耳后、耳廓、腮腺部的皮肤。感冒、中耳炎、局部感染、枕部外伤、睡眠时枕头过硬、颈1〜4椎关节炎、脊柱结核、肿瘤等均可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发生疼痛。

枕神经痛临床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在感冒、外伤后出现此症状。开始时只在枕大神经的分布范围内(局限在枕后部及后项部)发生疼痛,时痛时隐,在1天〜2天时疼痛加剧,呈发作性剧痛,多为自发性痛,或在头部活动、咳嗽、打喷嚏时诱发,严重时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区域(乳突下方及耳根部)亦发生疼痛,卧位时加重,坐直时减轻。

枕神经痛属于中医的“头痛”“项痛”“后头痛”“太阳经痛”等范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系因感受风寒暑热时邪,外邪循经上行,壅阻后头部经脉,致使后脑部经气不利,气血痹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经脉不畅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笔者将该病分为三型:

一为外感寒邪型:由于感受寒邪,致使经脉不畅。寒主收引,寒邪凝滞于枕项部,故发为颈部疼痛。开始表现为患侧枕部时痛时隐,逐渐加剧呈发作性剧痛,遇热时缓解,睡眠时减轻。苔薄白,脉浮紧。

穴位处方:压痛点(患侧)、风府穴(患侧)、天柱穴(患侧)。

二为气滞血淤型:由于本体肝木阴虚,久郁化火上亢,上扰清窍,致使后枕部气滞血淤,发为该病。表现为一侧自发性头枕部疼痛,卧时加重,直立时减轻,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穴位处方:风池穴(患侧)、风府穴(患侧)、翳风穴(患侧)、太冲穴(患侧)。

三为肝肾亏虚型:此型患者主要因为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筋脉运行不畅而发病。表现为枕项部持续性疼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常在活动后、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可在患侧枕骨粗隆下找到明显的压痛点,严重时在乳突部亦有明显的压痛,伴有头晕目胀、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耳鸣。舌红,脉细数。

穴位处方:风府穴、风池穴(患侧)、翳风穴(患侧)、太冲穴(患侧)、太溪穴(患侧)。

枕神经痛患者只要诊断清楚,运用以上所列分型穴组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针刺治愈后,应嘱患者枕较软的枕头,平时不要熬夜,心情保持舒畅,以避免该病复发。若遇疼痛较顽固、时间较久、运用针刺10次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改用泼尼松龙加利多卡因针痛点,亦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访问:后头 颈椎病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