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煤炭产业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型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并对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发展改革探索
煤价从2011年10月的853元/吨下跌到目前的532元/吨,跌幅达37.6%。尤其2014年,价格下跌比预期来得早、来得急、跌得快、跌得深,煤企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应对危机、转型发展只有在今天这个危机深重的时刻才显得那么重要和紧迫。
一、煤炭行业面临重重困境
(一)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影响将长期影响煤炭行业
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多部门在煤炭规划和政策制定方面正“多管齐下”,国家能源局制定出2014年将淘汰1.17亿吨煤炭产业落后产能目标,加速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脚步正在明显提速。
(二)下游行业不景气影响煤炭销售
2012年开始,国务院进行的四万亿投资整体进入收尾状态,国民经济发展放缓,用电量增速下降,影响动力煤销售。
(三)进口煤对国产煤销售压力巨大
煤炭进口量从2009年1.26亿吨一路攀升至2013年的3.27亿吨,几年时间增长了160%。
(四)煤炭出口量锐减
2012年,煤炭出口关税被提升至10%,煤炭出口几乎无利可图,陷入萎靡状态,加重了产业困境。
(五)安全事故有抬头迹象
近期事故多发则从侧面反映了煤炭行业的危机。5月份,黑龙江龙煤集团3天2起事故5人死亡,阳煤五矿赵家分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4人死亡。
(六)煤炭行业亏损面快速放大
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扩大至44.4%,“一煤独大”的山西GDP增速仅为5.5%,位列全国倒数第三。
二、当前大型煤炭行业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降价保量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进口煤价格低廉,神华、中煤等煤炭巨头不断下调动力煤挂牌价,其它企业被动降价,价格竞争愈演愈烈。降价后,只有提高产销量才能保障企业收入、员工开资和基本的安全投入。煤价低位运行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也影响企业生存,易造成事故多发,增加破产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普遍提量又造成超能力生产,和国家宏观控制政策相悖,也压制煤价难以恢复正常水平,对煤企更加不利。
(二)不同煤炭企业承担社会负担差别大,市场地位不对等,不利于良性竞争
如同煤集团,到2013年底,卫生、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达415个, 2.9万人,占集团员工总数14.5%,投入资产总额达31.2亿元,年补贴额达37.88亿元,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三)资金不足加重危机影响
资金回拢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融资难度增加,生产和经营项目出现奖金缺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遭遇亏损限贷双杀,国有四大银行已经停止增加贷款,职工降薪,且工资已不能按时发放。
(四)政府效率制约项目进度
每个项目都要经历征地、环评等一系列从地方到国家部委的审核批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时也较长,增加了项目风险。
三、大型煤炭企业应对措施
(一)紧跟国家能源政策,坚定推进煤炭生产消费革命
到2020年和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率还将分别保持在62%和55%左右。只要准确把握国家“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认真研究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种的比价关系和煤炭燃烧的可洁净性,坚定走清洁用煤技术和工艺的路子,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升煤炭的科学化水平,就能保障煤炭行业走出困境。
(二)以大型矿井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已非常成熟
大型矿井本身具有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围绕大型矿井,神华集团形成了全产业链运行模式,极具成本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同煤集团连续多年推进“煤电一体化”,使煤就地转化为电力,更加轻便、快速、有效。
循环经济如同煤塔山园区极具代表性,共由“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组成,形成了“煤—电”、“煤—化工”和“煤—建材”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危机赋予煤炭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的历史机遇
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结束,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项目多,投入大,且亏损较多;矿井管理粗放,独立核算体系不健全,越产越亏的矿井仍在生产;人浮于事与采掘一线缺员现象并存;收入分配政策较僵化,激励作用不明显。问题的暴露,也赋予了改革的机遇。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改革同样需要进入“深水区”。
四、政策性因素仍然是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宏观调控
国内煤炭行业的症结是产能过剩,只有处理掉了过剩的产能,价格回到合理的位置,企业收入、利润增加,才能解决转型和资金缺口的问题,经济才能恢复正常运行。但削减过剩产能必须统筹考虑好一个大型煤炭企业近20万人的生存问题,并同步彻底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
(二)资源获取
像同煤集团这样对国家特别巨大的老企业,具有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优势,且存在老矿井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人力资源富余等诸多问题。应当在资源获取上支持,也有利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开采和采煤工艺的优化。
(三)税费减免
“三下“压煤、地质构造复杂区的特殊煤层开采,需增加大量的成本投入,国家应减免各种税费。
(四)配套政策支持
在土地征用、供电安全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简化审批程序
应严格按办结时限进行手续办理。避免造成手续审批时间过长,影响项目建设。
综上所述,扭转煤炭行业的困境,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要从顶层设计上更加细致周全,企业要主动承担责任,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搞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