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序曲:“科技创梦新广元篇章”,五彩缤纷
2013,一个创新竞相涌现的年代。
科技从未像今天如此聚焦世人的目光。
科技的正能量让国人收获了一份份自立自强。
昔日剑门雄关,蜀道难于上青天;看今日女皇故里,科技创新书写恢弘篇章。地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的广元,是三国蜀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地震重灾区、连片贫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市情实际,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五大战略”奋力推进,把科技创新作为破解产业规模小、科技资源贫乏的重要抓手,携314万人民,扬“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广元精神,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结果中,5个县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广元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利州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市委书记马华、副市长元方等人被评为2013年全国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
伴着“中国梦”的宏伟畅想曲,科技创新在“广元篇章”的序曲声中奏响了嘹亮的交响乐章。第一乐章:三大举措营造创新氛围——科技创新前奏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广元市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用足政策,盘活资源”和修炼“内功”上动心思、作文章。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上,积极推行三大举措,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夯实创新驱动发展基础。
1.抓创新创业激励
科技创新联动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科技创新纳入对各县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示范市建设等各项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奖励旗帜鲜明。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第二届广元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个,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35个,指导各县区召开科技奖励大会,旗帜鲜明地宣传科技奖励有关政策措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50万元,旗帜鲜明的鼓励创新创业和发明创造。第二次修订《广元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奖励标准从3、2、1万元提高到5、3、2万元,设立奖金为10万元的杰出贡献奖和特别贡献奖,奖励规模从20项扩大到30~40项,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单位和个人科技创新积极性。市本级科技应用研发经费突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8.3%,进一步夯实了科技创新投入基础。
科技普及全民覆盖。针对广大公众的科技需求,以“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和知识产权周等为平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110余次,发放各类新品种种子2万余份,科技书籍3.5万余册,宣传资料62万余份,开展科技培训440余人次,接受科普教育活动人员达11万人次,全民科普素质得到了新提升。
创新宣传逐步拓展。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影响力,筹建广元市科教频道并开设“创新驱动”专栏1个,在科技中国网站设立四川广元科技创新专栏1个,全方位宣传展示市科技创新做法及成效,先后在(《四川日报》、《广元日报》、《科技中国》等报刊宣传报导56篇,广元科技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抓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元,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编制保障、家属调动、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支持,建立完善优秀人才政府激励岗位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措施,对引进的硕士博士分别给予8万元、15万元安家补助费,加速启动实施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创建队伍、优化结构,创造业绩、优化发展“三创三优”人才工程和广元科技英才计划,加快培育和聚集符合技术创新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特别是科研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第五批硕士博士研究生73人,培训培养工业、农业、民生领域等各类科技英才37名,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3.抓科技计划管理
紧紧抓住厅市会商、市校合作机遇,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积极筛选优势特色项目,申报和储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9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87项,市级144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7项,获国家立项支持1项、省科技厅和省知识产权局立项支持57项,争取省级无偿资金2269万元,同比增长18.5%,再创争取到位科技资金的新高。切实加强对科技计划的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定了《广元市科技计划管理标准化程序(试行)》、《广元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广元市科技计划项目财务验收规范》等制度文件,开展了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专题培训及16项省级科技计划监督检查,完成了市本级2011年、2012年13个到期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在市财政组织的对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利及科技奖励资金等项目中期执行情况绩效评估中得分95分,名列全市前茅。第二乐章:三大借智引力活动合奏广元科技创新
1.深入开展市校合作借智引力活动
有效整合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源,以“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成功筹办2013四川·广元产学研用推进会,发布高校成果14324个、企业科技需求150条,签定科技合作项目35个,签约项目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650万元,协议投资总额4.5亿元,合作项目的科技水平、领域、层次均较去年有了较大的提升和突破。
截至2013年,全市已经连续6年举办市校合作会议,与1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达成市校、县校、企校科技合作协议537个,引进培养、柔性使用创薪性科技人才810名,取得国省市重大科技成果150余项。广元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以市校合作为载体,广泛借力集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有效破解高精尖人才缺乏、科技支撑发展不足等难题,积极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产学研用结合、科技支撑引领创新发展之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2011年时任省委副书记李崇喜批示“广元市校合作是加快地方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好路子”。
2.深入开展厅市科技交流合作活动
积极利用厅市会商平台,切实加强与省科技厅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的科技交流合作。与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测试平台服务广元成果转化工程对接会,发布分析测试需求53项,达成合作意向14项,为广元市借力省分析检测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元市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新路子,在全省率先与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分别于2010、2012年连续举办市人民政府与省科技厅会商会议,议定合作领域8个,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00余项,其中关系广元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43个,解决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和区域发展的共性技术问题5个。广元集成全省优势科技资源,厅市互动、以市为主共同推进地方重大科技工作的做法,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
3.深入开展其它借智引力科技交流合作活动
借助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西博会、高交会、农高会等各类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发布科技及投资需求项目103个,重点推介项目14个,组团展示泡沫铝、聚芳醚醚腈、核桃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技术、产品100余项(个),引进秋早60大白菜、华优猕猴桃等果树蔬菜新品种13个、“早熟油桃栽培技术”等新技术6项,达成科技开发合作意向协议36项,科技成果转让项目4个,协议资金2200万元。“夸奖广元造,消费者主动当起宣传员”、“油气化工,高温高分子新材料引川内10余家企业洽谈”等多个好评在展会现场不断涌现。广元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到场的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第三乐章:五大工程鸣奏创新发展
1.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突出企业主体,加强建章立制,指导确定研究课题,切实抓好已建成的先进复合材料发展产业研究院、2家省重点实验室、10家市级技术创新联盟、3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动物脏器综合利用等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创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新认定的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的资金支持,创建市级特种高分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培育认定钢铁机械等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五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成功筹建全省首家省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广元分平台、广元工作站,广元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加速实施,广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速筹建,全市科技金融服务、技术转移、生产力促进、孵化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区域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推动科技金融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主题,成功举办了2013四川·广元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会,60余家企业与中国银行广元分行、绵阳商业银行广元分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和盘古创富(北京)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风投机构代表路演、对接、洽谈,市内金融机构推出了勿等贷、股权投入、专利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新产品,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投融资协议、科技贷款协议8项,协议金额达1.15亿元,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助推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
借助市校合作、厅市会商、科博会、高交会等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省科技厅、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有效对接,聘请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首席专家和顾问,组建研发团队,合作开展人才培训、“成果定制”、协同攻关,促成全市创新发明和科技成果的竞相涌现。2013年1至11月全市完成专利申请量659件,同比增长33%,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4%,授权专利同比增长77.5%,专利数量、质量、结构均有了明显的提升。组织实施专利转化项目128项,专利产品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9%。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1项,其中:国内领先7项,国内先进10项,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1个、省科技进步奖项目16个,今年可望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组织实施省、市、县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35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150亿元,同比增幅达25%。技术交易额达1125万元,同比增长57%。
3.实施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广元军民融合、元坝区新材料、旺苍循环经济等3家四川省首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广元经济开发区成功申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利州区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培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四川省创新型企业10家,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6家第二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产权优势培育企业顺利通过总结验收,飞亚新材料和华昌电子被表彰为全省第二批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单位,推荐申报省第三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企业12家,2家企业被列入优势培育企业,5家企业被列入试点企业。组织推荐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参评项目3个、四川省第一届专利实施和产业化奖项目5个,有望获得三等奖1项。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初步呈现梯次推进、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4.实施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
围绕电子机械、能源化工等“5+2+1”产业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战略性新兴产品。引导、支持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培育和发展新兴企业和新兴产业,全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20个,开发重点新产品20个,“基于无线感知技术的工业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及产品”等5个项目获得2013年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专项180万元资金支持。飞亚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聚芳醚醚腈(PEEN)产品成为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和全球供应商。全年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2%,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5.实施科技创业式扶贫工程
加速启动实施《国家秦巴山区(广元)科技扶贫示范区总体规划》,大力开展科技创业式扶贫,推进城乡统筹,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重大专项14个,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农业科技项目到位资金814万元,是去年的2.3倍。完成市级红心猕猴桃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初步筹建,组建核桃、猕猴桃、杜仲、剑门土鸡、食用菌等产业科技特派团20个,建成农村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中心7个,取得《橄榄油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11项,亿明生物科技、同富美渔业科技两家企业获得科技贷款额度8413.3万元,创历年新高。组织实施杜仲等市级特色农业科技专项6项,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科技养蚕、昭化古城的综合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等民生科技项目7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67项,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面积32万余亩。预计各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730元以上。
并非尾声的咏叹调——新的篇章
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记者看到这样一个考单,“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专利申请达到1000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以上,基本建成创新型广元”,从这份沉甸甸的考卷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科技创新在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美丽广元、幸福家园”中的分量,也清晰地看到广元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广元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驱动发展的当前科技工作者的最大机遇,推进科技创新是我们的最大任务。尽管我们还存在着创新主体作用还需进一步培育和确立;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争取和转化成效还不明显;高新技术发展乏力,创新牵引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但是,奋进中的广元市科技人在朝夕追梦的征程上依然信心百倍,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正能量,积极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不断营造大科技、大平台、大服务,以科技支撑广元发展、创新驱动广元发展,全力以赴奏响“广元梦”的华彩乐章!